丹江口水庫發現1.68米長巨型鱤魚,將被製作成標本展出,吃貨們哭了

2020-12-19 楚天都市報

巨型鱤魚被送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

楚天都市報10月27日訊(記者張萬軍)本月初,一條重達百斤、體長1.68米的巨型鱤魚在丹江口水庫內被捕獲,引發社會關注。10月26日,這條巨型鱤魚被送至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將被科研人員製成標本,以後會面向公眾展出。據悉,它將成為湖北最大的鱤魚標本。

27日上午,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門口,楚天都市報記者見到這條巨型鱤魚。其體長和一個成年男子身高相近,體圍與一名少年的腰差不多粗細。幾名科研人員在測量其側線鱗數量後,開始向其身體多個部位注射標本固定液。

據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張先峰研究員介紹,今年10月5日,丹江庫水庫捕獲了這條巨型鱤魚,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博物館得悉此事後第一時間與丹江口相關方面取得了聯繫,表示希望將這條大鱤魚收藏到水生生物博物館中,用於科學研究和科普展示。

這個想法得到了丹江口市水產服務中心和湖北丹江口清福野生魚發展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清福野生魚發展有限公司婉拒多家公司希望高價收購這條魚的請求,毅然決定將大鱤魚提供給博物館製作標本。該公司按照博物館的要求,及時將大鱤魚急凍保藏,精心包裹,尋找專用冷藏車,於10月26日清晨將大鱤魚送到了水生生物博物館。

水生生物博物館隨後對這條鱤魚標本進行了專業測量。測量結果顯示,該鱤魚體長1.68米,體重50公斤(冷凍後),側線鱗109枚。目前,博物館已提取該鱤魚鱗片用於年齡鑑定。

「科研人員將標本固定液注入鱤魚體內,再將其整體浸泡固定保存,最終製作成標本。經過一段時間的處理後,該標本將向公眾展出。據我們了解,它將是湖北最大的鱤魚標本。」張先峰表示。

科研人員將標本固定液注入鱤魚體內

據介紹,鱤魚分類學上屬鯉形目,鯉科,鱤屬。俗稱黃鱄(zhuān)、黃鑽、黃頰魚、竿魚、大口鱤、鰥(guān),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我國江河湖庫中的兇猛肉食性魚類,因其擅長捕食其他魚類,故而又有「水老虎」之稱。體重超過50公斤,體長約1.7米的大鱤魚在全國都不多見。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博物館收藏有淡水魚類標本1000餘種,30餘萬號,還有其他水生生物標本約10萬號,是亞洲地區收藏淡水魚類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博物館。近年來,該博物館又陸續從國內外收藏各類水生生物標本萬餘號。此次丹江口捕獲的大鱤魚被納入收藏,可謂是水生生物博物館「喜添新丁」。

相關焦點

  • 「淡水魚之王」現身丹江口水庫,體圍如腰粗!將被製成標本
    丹江口現1.7米大鱤魚!有「淡水魚之王」的稱號,曾被人高價叫賣,如今將被製成標本!10月初,有漁民在丹江口水庫捕獲一條體型巨大的鱤魚,體長接近1.7米,體圍如腰粗,體重達到上百斤,這麼大的鱤魚在魚類資源豐富的丹江口水庫也很罕見。捕獲到這條鱤魚的漁業公司,當時曾以5000元的價格叫賣這條大魚,大約折合到50元一斤,這個價格對於淡水魚來說,也算是高價了。
  • 農村水庫裡的巨物,其肉質緊實,味道鮮美,經常被誤認為水中巨怪
    南京有個漁民以前在長江中一個小島八卦洲北側下面投資承包30畝水面,搞水產養殖,由於水場臨近長江邊,乾脆搞起旅遊開發,將魚塘改成垂釣中心。吸引城裡人來這裡休閒。2003年便投放了一萬多尾魚苗。到了第二年又放了一萬尾鯽魚苗,供遊客垂釣,可是時間不長,有垂釣者反映,魚塘裡的魚太少,不好釣。
  • 天下第一魚!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在南通如東展出
    今天(3月18日)上午,國內最大的抹香鯨標本在江蘇南通如東洋口港「香鯨館」正式展出,開館首日吸引了約五千人參觀。   這頭抹香鯨標本是去年2月份在洋口港海域擱淺的兩隻抹香鯨中的一隻,被當地人取名為「沙沙」。
  • 阿根廷一水庫發現「三眼魚」 將製作成標本(圖)
    據阿根廷媒體26日報導,在阿根廷中部科爾多瓦省一座核電站附近的水庫中,一群釣魚愛好者日前釣起了一條有三隻眼睛的南美牙魚。圖為釣魚愛好者用手機拍攝的「三眼魚」的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26日電(記者馮俊揚 宋潔雲)據阿根廷媒體26日報導,釣魚愛好者日前在阿根廷中部科爾多瓦省的一個水庫中,釣起一條有三隻眼睛的南美牙魚。  當地媒體報導稱,釣魚愛好者是在位於科爾多瓦省的一座水庫中釣起這條奇魚的。一位名叫胡利安-蘇姆特的釣魚愛好者說,當時天色較黑,釣起這條魚時並沒有太在意。
  • 後續丨新誕生的千島湖魚王將被製作成標本!
    杭州頻道網友的評論數百名網友對魚王的命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大部分都支持將魚王放生,那麼魚王的最終命運到底如何呢?記者剛剛從捕獲魚王的杭州千島湖發展集團了解到:175釐米長、近180斤重的千島湖魚王將被製作成標本!為什麼要製作成標本而不是放生?千島湖發展集團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捕撈上來的千島湖魚王有175釐米長、近180斤重,在捕撈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損傷,如果此刻將它放生,死亡的機率非常高。」
  • 濟寧釣魚人釣獲「1.5米翹嘴魚王」,重24斤,網友:不好吃
    然而近日,山東濟寧釣魚愛好者王師傅,就在當地的大水庫裡,釣獲幾條罕見的「超米級翹嘴魚」——其中一條更是體長將近1.5米,重24斤,堪稱近年罕見的「翹嘴魚王」!
  • 丹江口水庫——野釣全攻略
    丹江口水庫橫跨湖北、河南兩省,水庫水面最寬處在被淹沒的李官橋鎮一帶,東西寬為20多千米;最窄處在關防灘一帶,兩岸夾峙不足300米;庫區水位最深處在湖北省丹江口市與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之間的省界江心,深達80餘米。正是因為丹江口水庫面積過大,如果沒有熟悉地形的當地釣友帶領,是很難找到合適釣點的,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找到機會去探釣的原因。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丹江口水庫在哪裡?
    丹江口水庫庫區主要分為兩部分,湖北、河南各佔一塊,為兩省所共有。 丹江口水庫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年,最初是作為防洪、灌溉、發電為主的工程。當時湖北、河南兩地10多萬民工,在沒什麼大的工程機械的情況下,幾乎全靠人工不分晝夜地幹,戰天戰地,愣是將滾滾漢江水攔腰截斷,把這個水利工程給拿下了。
  • 湖南衡陽一魚塘裡來了條「水老虎」,吃掉無數塘魚,哪來的?
    「現在懷疑是前一陣子發大水衝來的,因為這麼大的魚在魚塘裡,不可能這麼長時間沒發現。」黃師傅猜測說,因為當時衡陽連日暴雨,魚塘裡漲水,他們雖然用絲網將魚塘圍起來,但當時上遊水庫洩洪,再加上下遊湘江水倒灌,還是成了一片汪洋。
  • 丹江口水庫汙染調查:汙水糞便直排垃圾遍布
    丹江口水庫橫跨湖北、河南,素有亞洲水塔之稱,這裡既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更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明年秋季,隨著中線一期工程建成完工,丹江口水庫將開始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20多座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然而,記者在這裡調查時卻發現,丹江口水庫正遭受多方面的汙染威脅。
  • 丹江口庫區蓄水167米創歷史新高 催生大批新美景
    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及其庫區,在十堰的歷史上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和含義。2014年9月,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前,本報記者曾進行了一次環丹江口庫區採訪。時隔三年後的今秋,庫區水位漲至167米,本報記者再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我們用鏡頭和筆觸,為你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丹江口庫區。
  • 巨型馬蜂窩高22層直徑1米多長 將被製成標本(圖)
    巨型馬蜂窩高22層直徑1米多長 將被製成標本(圖) 2014-12-19 13:13:46由於自己住在側臥室,沒發現過馬蜂,住在主臥的同事倒見過一兩隻,但也沒太在意。「直到今年8月份,對面那棟樓一住戶在裝修時發現了這個馬蜂窩,然後通過物業,我才知道這件事。」
  • 北方深秋,神秘標點連中鱤魚!早窗口的炸水就是拋投信號!
    雖然在腐敗塘裡路過鱸魚、鱖魚,但是魚塘裡的魚哪有野生魚來的刺激,尤其是在各個野生水域尋找結構和標點,那才是路亞的精髓所在。但是上次的鱤魚連竿估計也是入秋後鱤魚儲備能量過冬而帶來的最後瘋狂,現在氣溫越來越低,想要再有那樣的連竿可能已經是奢望。
  • 湖北管轄的「最大」水庫,灌溉區超200萬畝,不是三峽不是丹江口
    通常人們所說的三峽水庫,或者說丹江口水庫,是一座1000平方公裡以上的大型水庫,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數一數二的,但事實上,湖北省管轄的最大的水庫,既不是三峽,也不是丹江口,而是位於荊門的一個小水庫——漳河水庫,其面積只有104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三峽和丹江口兩座水庫的十分之一,其蓄水量也只有20億立方米,約為丹江口水庫的6%,約為三峽水庫的5%,但是,它卻是湖北省管轄範圍內最大的水庫,原因很簡單,三峽水庫位於湖北和重慶的交界處
  • 能路亞什麼魚?
    這是身邊很多朋友關心的一個問題,自己想玩又怕釣不到魚,又有很多人覺得玩路亞只能在南方玩,在東北野釣或是水庫裡根本沒有路亞對象魚讓你去釣,很多時候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當你背著路亞裝備走在路上,有些對路亞一知半解的傢伙就會偷偷對你指指點點,這是路亞杆,東北上哪玩去?純屬扯淡bulabula!
  • 湖北現巨型蜂窩直徑1米高22層 將被製成標本
    湖北現巨型蜂窩直徑1米高22層 將被製成標本馬蜂窩直徑1米多長,蜂巢高22層  「就是那兒,7棟12樓主臥室旁邊,那個空調外機上面!」昨日上午,在黃州金家上城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指著一個巨型馬蜂窩,向趕到現場的黃岡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消防官兵說道。  馬蜂悄然安家 住戶渾然不知  昨日上午8∶00,記者聞訊來到現場看到,這棟居民樓總樓層有12層,緊挨著主臥室和陽臺中間的外牆上,預留有一豎排垂直的空調機位,住戶的外掛式空調統一暗藏在上揭式百葉窗內。
  • 北京關停百家企業 助丹江口水庫船隻實現「零排放」
    這裡是丹江口水庫,縱跨豫鄂兩省的「亞洲最大人工湖」。這裡的一庫清水,將從淅川縣陶岔渠首啟程,穿山過河,一路北上至北京團城湖。  在近40℃的高溫天,走近溫潤如玉的水庫,眼睛和心靈都變得清涼起來,要說沒有親水暢遊的衝動似乎有點作假。但看著碧波蕩漾,誰也捨不得去驚動這份寧靜,破壞這片澄澈。  「丹江口水庫的水質,已連續6年穩定保持國家二類飲用水標準。」
  • 一米多長的白條魚?深圳釣魚人河道釣起「白條魚王」
    白條魚,又稱餐條魚,是釣魚愛好者都非常熟悉的一種淡水小型魚類,經常垂釣的朋友,可以說每次都能碰到。 然而,「一米長的白條魚」估計就沒幾個人見過了.....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