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個月前貿大公布了擬錄取名單,被自己所選的專業(商英)錄取感到很幸運,寫下這篇經驗留給同樣想報考貿大MA商務英語的學弟學妹們。我是去年寒假決定了報考貿大MA,然而一直到8月份才開始著手準備。關於這一點我想多說兩句,英語專業的考研有些特殊,原因是它相當一部分考的是你英語的基本功,尤其是初試環節,專業課內容較少,而聽說讀寫這些能力不是在短短幾個月裡能顯著提升的。從這個角度看,英專考研的準備靈活性更強,所以我的第一條建議是大家不要局限在刷題背教材上面,平日裡可以多看看英文小說或者自己感興趣的英文教材和公開課。像A Global History, Leviathan,The Republic這樣的外文名著,耐心看完會有很大收穫!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哈佛大學幸福課,因為對心理學很感興趣,這個公開課我看了三遍有餘。複試我抽到的文章是關於happiness的,其中許多內容便是課程中老師Tal所提到的,這樣一來到了討論環節思路就會比較開闊,佐以課程中的一些例子,自己的觀點也會令人信服。 更關鍵的是,看到熟悉的東西自己也會更加自信,這樣也有利於臨場發揮。下面我主要分科目來說下自己的複習方法和策略。
政治:
我的政治複習是一個反面教材,供大家吸取經驗。筆者高中是文科生,而且自認為文科學的不錯,所以便對政治的複習有些大意。我是從11月開始複習政治的,前期先看肖秀榮的那本教材解析,後面做1000選擇題,肖4肖8。因為複習的晚,根本沒時間細讀教材,後面基本是從習題入手,想靠刷題的方法來提分。 最後給我的感覺是,政治一定要精讀教材,再結合習題加以鞏固,不然做再多題也沒有提升。我自己做完了肖秀榮1000題,又把肖4肖8的選擇都做了一遍,平均分大概是35分左右,最後考研政治選擇果真得了35分:) 所以還是從教材入手,以不變應萬變。 大題我是背的肖4,基本都壓中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把背的直接原封不動的寫上去,一定要結合材料,儘量多寫,筆者就是在這個環節吃了虧。
二外:
我二外是最早開始複習的,從8月開始,每天上午學3小時。 我二外是西語,就說下西語的複習吧。 比較頭疼的一點是西語找不到任何練習題(教材上除外)和模擬題,真題又沒有答案,所以我當初在網上報了一個西語B1的課外班,又重新學了一遍西語一些基礎語法和詞彙的用法,從8月-10月基本上都在學這個課程。 B1是國際標準,用的教材並不是考試指定的教材,優勢是比其他學西語的同學多學了兩本教材,劣勢是對於指定教材的重視不夠,這個大家自行定奪。考試的內容就那幾項,前置詞冠詞,動詞變形,中西互譯,作文,其中不少是指定教材中的,所以把教材和課後習題吃透即可,有餘力就學些其他的。
英語:
貿大MA專業課既考查學生的基本功和知識面,也有其自己的特點。專業課的複習我的建議是前期以英語的基本功訓練為主。筆者當時做的是二筆的翻譯,專八的閱讀,每天都會看經濟學人。到了後期基本上是分模塊去練,就像這樣:
基礎英語題型分析
1.Grammar基礎選擇題(15分1.5分/題)
2.文體錯誤選擇題(10分1分/題)
3.Paraphrase選擇題(15分3分/題)
4.閱讀理解選擇題(30分2分/題其中一篇五選五)
5.修辭分析題(20分4分/點)
6.英譯漢+漢譯英(60分)
先列個表,然後按照這些考的題型自己去找題做。我當時感覺自己基礎還過得去,沒有報班,只是買了惠園的紅寶書。 上面有學姐給的關於每一類型的題型分析,以及如何去準備和應對,感覺幫助挺大的,如果搞不清方向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基礎英語就是考的基本功,在這裡無需贅言。值得一提的是綜英的選擇部分,這個給我的感覺就是不準備不行,準備了又拿不到分。當時筆者把那兩本歐美文化看了一遍,再加上大二學過一遍,最後做起選擇題還是很吃力。記得有一題考的Vanity Fair這個名字的由來?我是看過Vanity Fair但還是不知道選什麼。後面還有考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以及諾獎得主,涵蓋面比較廣,不好準備。 我的建議是認真研讀每年的真題,了解主要考哪些方面,然後去做針對性的閱讀。關於作文,之前群裡成立了一個作文互助小組,一般是拿真題練習,寫好了同學們互相批改。寫作是個慢功夫,寫作能力也和翻譯水平掛鈎,建議提早準備。
小結:
寫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很簡單:針對性練習。 考什麼練什麼,哪一項弱練哪一項。給考MA的同學們的建議便是,要對考試題型和自己的長短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此才能進一步做針對性的強化和補充。
關於複試:
複試是3月底,當時已經有整整三個月沒怎麼碰英語了。 好在複試前有專八考試,在準備專八聽力的同時也把複試的聽力準備了。 聽力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專八的mini-lecture,只不過更長,但是比專八要簡單一些,大部分是聽到什麼寫什麼,不像是專八還要考詞彙的變形,時態,以及考生的概括能力。第二個部分是選擇題,和平時做的題差不多,能提前看到題目,難度適中。 第三個部分是簡答題,這個環節需要注意的是,錄音會有雜音,只讀一遍而且語速較快,有些題目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說完了。 應對這類題目一定要先認真審題,帶著問題去聽,才不會出現什麼都寫不出的情況。
面試同樣分為三個環節,讀文章,和partner討論,以及專業知識的問答。面試前會先被帶進一個教室裡,給五分鐘時間閱讀一篇文章,沒什麼生詞,這次是一篇happiness的文章,講的大概是How different notions of happiness lead to different results. 兩人一組進面試考場,先讀文章,然後老師會拋出一個問題(這次問的是你認為現在年輕人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以及如何理解跨文化領域對幸福的理解不同會導致人們的幸福感不同。)就這個問題兩個人進行討論5分鐘,會有人記時。 基本就考驗考生平日裡的積累以及臨場的應變能力,一方面要把自己的水平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兩個人也要互相配合互相補充。第三個環節是專業課知識的考察。 大綱裡的21個問題基本上都能從課本以及網絡上找到,在這裡筆者的建議是,內容相比你的manner of deliverance,其實不重要。 不要給老師一種自己在背課文的感覺,一分半鐘,把基本的定義,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即可。我抽到的是Pragmatics and Business English,先把維基上關於pragmatics的定義說了一下:Pragmatics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ways in which context contributes to meaning. 再說Business English不只是詞彙和語法的學習,還有communication skills。 最後提及學習pragmatics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的了解交流是如何進行的,以此使我們communicate in a mo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ay. 複試很重要,畢竟佔了總分數的30%,單單聽力一項就比政治,二外單科分值大,有很多初試壓線的同學最後被錄取,也有很多高分最後調劑甚至沒被錄取的,所以一定要予以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