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還不是科班出身,不過日常工作與財務沾邊,所以就學習了一些會計知識,後來時間長了,接觸了財務人員比較多,還常常偷偷地沾沾自喜,覺得很多科班出身的會計肯定不如我知識全面。當然,也只敢偷偷的,還不敢明目張胆地說。
所以,要說會計入門,我還是蠻有經驗的。畢竟,如果是科班出身,在學校裡經過幾年的科普,基礎知識已經夠了,也沒必要再入門對吧,要看的自然就是更專業更深入更有針對性的書籍。有這樣3本我覺得很不多的,非常適合用來入門。
1、《中級會計實務》
就是考會計職稱用的那本教材,又簡單又全面,實用性也很強。其實初級會計實務也可以,難度更低也更容易。所以,看自己吧,如果覺得中級可以看懂,直接看中級,若是覺得有難度不好懂,那就現初級。當然,推薦這本的目的是奔著想要了解基礎會計理論去的,也就是未來就是要去公司做會計實務。很多領域都是類似的套路,要想入門,考一個這個領域的入門級證書,應該是最高效的方式,比如說學習理財,那考個理財證,學習經濟學,考個經濟師,類似的還有基金、心理學之類的,基本上考完,知識體系就有了,後來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填充。
2、《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
這本我在其它書單裡也反覆推薦過,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唯一的遺憾是,這本書是國外作者寫得,有些地方國外準則和國內準則,會有那麼一丁點的差異。看的時候,要稍微注意一下。
這本書好在哪呢?它好在,是用一門簡單的生意,模擬了一套公司的帳務處理過程,相當於是一個小沙盤演練。一堆核算準則,如果只是孤立起來去看,其實毫無價值,只有丟在實際的業務場景裡,將會計分錄與場景關聯起來,才有意義。
我曾和一位想要從銷售會計轉崗去做成本會計的朋友聊過一回,她當時就說,我沒有成本核算的經驗,是不是很難面試成功,當時我給她的建議也是,可以用現在所在公司的業務,把整個成本核算過程模擬一邊,有啥不懂的還可以問同事,翻憑證,一輪下來就有經驗了。之所以這樣建議她,其實也是參考了這本書裡的套路。
而且,作者功底非常深厚,在簡單的案例裡,穿插著把一些財務管理的核心邏輯也進行了呈現,不經意地,就能讓理解更深入一個臺階。
3、《肖星的財務思維課》
前兩本主要還是從實務出發,更關注「會計」什麼,怎麼做帳。會計是一門商業語言,它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字來呈現商業結果。而財務這個詞,在英語語義裡,有金融、資金的意思,從會計到財務,是一種升華。
這本《肖星的財務思維課》就要更「財務」一點了,更關注的是「會計」所要記錄的業務是什麼,以及業務背後企業的經營是怎樣的。它圍繞財務思維的兩個維度展開:
企業的每一項日常經營活動,反映到財務是怎樣的結果,有著怎樣的資金流動過程,會如何影響財務數字的變化;怎樣用財務的邏輯去思考業務問題,讓企業的經營活動,能夠圍繞價值創造而展開。所以,這本書,更適合在對「會計」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再來看,或者能有一次理解的升華。從內容來看,這本書應該是基於肖星老師在喜馬拉雅的課程整理的,有很豐富的案例,專業難度比較低,很適合作為入門級別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