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能否回歸—漫步者R1900T3試聽手記(上)
出處:快科技 2004-08-16 20:31:00
作者:驅動之家評測室 編輯:[
爆料]
收藏文章【前言】
1999年,愛德發推出漫步者R1900T/TB,一舉成為中端2.0多媒體音箱最耀眼的明星,歷時三年,暢銷不衰,並屢獲桂冠,創下多媒體音箱界單型號獲獎項最多的記錄,成為一代經典。2002年,愛德發推出漫步者R1900T II,立刻獲得媒體與用戶的一致好評,眾多IT媒體都給予推薦,發布兩年多來,R1900T II至今仍舊在許多大型測評中屢獲殊榮,R1900T II不但延續了R1900T系列的神話,而且更加發揚光大。
兩年後的今天,漫步者推出了全力打造的R1900T III。作為一款經典產品的延續,愛德發公司並沒有召開隆重的新品發布會,也沒有在媒體上製造如潮水般的廣告攻勢,R1900T III的上市顯得那麼地低調。有人說R1900T III是經典產品R1900T II的後續之作,經典產品的續作定然也是經典,「好酒不怕巷子深」,自然無需多加宣傳;也有人說,「富不傳三代」,面對國內競爭激烈的多媒體音箱市場,R1900T III能否突出重圍,延續前兩代產品的輝煌還是一個未知數。究竟這款產品是不是經典的又一次延續呢,我們無法簡單地下定論,畢竟一款產品經典與否是要靠市場決定的。儘管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對R1900T III多方面感受,以此判斷其是否具有成為經典產品的潛質。
在經過近一個月的煲機之後,我們推出了這款漫步者R1900T III的試聽手記,希望通過我們的文字,能為您帶來對這款音箱最直觀的感受。我們本次推出漫步者R1900T III試聽手記的上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並不涉及R1900T III的音質部分,而是側重對R1900T III的用料、設計、外觀等方面做相應的介紹。下面就請您和我們一起感受漫步者R1900T III吧。
【產品介紹】
剛收到R1900T III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款產品所「折服」——連同包裝箱總共近13公斤的重量,可謂是分量十足。相信這十足的分量是因為R1900T III採用了上佳的原材料所致。
打開包裝箱,我們小心翼翼地搬出R1900T III。粗略觀察之後,我們發現R1900TⅢ基本延續了上一代產品R1900TII的外形設計。黑色的噴漆同深色PVC木紋貼皮緊密而又和諧地搭配在了一起,前面板和面網上的銀色金屬銘牌分外醒目,整個音箱在給人帶來莊重典雅感覺的同時,還增添了一絲專業色彩。
作為一款書架式音箱,R1900TIII的箱體材料同其他木質多媒體音箱並無不同,採用的依然是中密度板,但是其密度和厚度是同檔次價位上的產品所不能企及的。摘下前面板的面網時,我們發現它的面網插榫並不在面網上,而是在箱體上,並且是由金屬材料製成,相比塑料插榫,金屬插榫無疑更加耐用,且手感平滑。
取下面網之後,1寸球面高音單元和5寸低音單元映入眼帘。我們從漫步者提供的資料得知,這是型號為1NT的R1900TIII的高音揚聲器,引入了漫步者頂級2.0音箱——S2000的研發成果,以進口絲膜為原料製作而成的。因為絲膜具有較為平衡的性能和被大眾廣為接受且柔和細膩的聽感,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高檔揚聲器鍾情於使用絲膜製作高音揚聲器,作為多媒體2.0音箱的高端產品,R1900TIII也自然不例外。雖然1NT的直徑尺寸很小,但是發熱卻不小,在其背部,有一個星型散熱片在為它服務。
透過倒向孔可以依稀看見高音單元的星形散熱片
一款音箱的低音量感同低音發音單元所推動的空氣體積成正比,推動的體積越大,低音的量感就越強。而推動的體積則與低音單元的振膜面積和衝程有關。通過簡單物理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在相同的衝程(也就是距離)下,振膜的面積越大,所推動的箱內的空氣的體積就越大。由於發音單元的振膜的面積受到箱體寬度的限制,因此,低音揚聲器不僅要增大一定的振膜面積,而且還要增加一定的衝程。R1900TIII所採用的型號為F50NT的CC複合盆低音單元就是由此研發而來的,子彈頭形的圓頂可以減小振膜做衝程運動時所受到的空氣阻力,從而增加衝程,能夠提高一定的低音品質。F50NT採用的對稱磁路可以在此基礎上改善揚聲器的控制能力,輔以塗有特殊塗膠的棉線振膜,失真也能有所下降,R1900TIII的低音力度感、速度感、量感和純度可以說都得到了有效地保障。由於喇叭單元中的磁體在音圈通電後也會產生磁場,從而對顯示器和主機等設備產生影響。為了降低這種影響,廠商通常會在磁缸上添加一層磁性材料,以吸取更多的磁力線,即所謂的「防磁設計」,我們看到的這個單元就是採用了這樣的設計。在拆下低音單元時,放在低音單元旁的螺絲釘並沒有被磁體吸引過去。
從正面來看,我們還無法辨別出R1900TIII同其他前代產品的太多區別,而將他們轉過來,我們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地方。R1900T III主音箱的後面板,所有的控制以及接口都集中在這裡:後置倒向孔在最上方,下面是一塊很大的金屬散熱片,其邊角部分都作了圓角處理。位於左邊上部的兩個旋鈕一個負責調節音量,另一個負責調節低音。這種設計同R1900TII相比並無特別之處。
說到不同之處,以往的R1900系列,一直採用蝴蝶夾的接線方式,而這次,我們欣喜地發現R1900TIII採用了接線柱設計。因為接線柱與音頻導線的接觸面積較大,具有較佳的音質,因此這種設計被各種高端產品廣泛採用。而以往的R1900系列就一直因為這個問題而被發燒友所詬病,不過為了將R1900TIII繼續打造成一款經典,這次漫步者終於採納了大家的建議,使用接線柱設計。
大多數音樂發燒友手頭上都有不止一塊的音效卡,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使用雙音效卡。這部分朋友可能經常會頻繁地在兩塊音效卡之間拔插音頻接頭,而且經常會為此感到煩惱不已。漫步者考慮到這部分用戶的需要,在R1900TIII上提供了兩組RAC接口,這兩組輸入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主次之分。擁有多音源的玩家不用再從繁雜的音頻線中挑揀接線頭了。
R1900TIII由於採用獨特的設計,旋鈕只保留了音量調節和低音調節,省去了高音調節。兩個旋鈕阻尼均勻,手感很好。低音調節在12點位置還有一個刻度,調節到此位置時能明顯感覺到停頓。不過需要提行大家的是,R1900TIII的低音調節在最小刻度時才是無增益,而並非常見的12點位置。
漫步者R1900TIII隨機附帶的線材也是做工考究,為了儘量減少信號的損失,搭配了一根鍍金接口的3.5mm音頻線,一根鍍金接口的RAC接口音頻線以及一條100股的高品質綠色透明喇叭線。在觀察中,我們發現了透明喇叭線中的一根神經線,能夠有效地降低信號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以此增強低平信號、加強中高頻的,這種設計在多媒體音箱領域還是比較少見的。
印有EDIFER字樣的透明喇叭線
3.5mm鍍金接口音頻線
通過初步的觀察,我們認為,同R1900TII相比,R1900TIII在外觀和設計上都有了一定的變化。為了更加全面地認識T3,下面我們將對其進行深度剖析——拆解。
閱讀更多:默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