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曾這樣評價音樂的地域性特點:「旋律在日本,和聲在歐洲,節奏在非洲。」這番話不無道理,在旋律方面,日本音樂確實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前段時間,一首叫《Lemon》的日語歌在國內爆紅,這首歌的旋律起初會給人悵然若失的感覺,聽久了卻覺得悲而不傷,感覺有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從身體裡不斷湧出。
《Lemon》如今在油管播放量破5億,在網易雲收穫評論超過17萬,而這首歌的演唱者米津玄師也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大家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在這個從小被視為「怪物」的他。
孤獨的天才
米津玄師出生於日本德島,家裡有一個年長自己的姐姐,米津玄師從小就比同齡孩子高出許多,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和夥伴們一起玩捉迷藏,在躲避的過程中,米津玄師和前面的人狠狠地相撞,嘴巴傷得非常嚴重,被送去了醫院,當從醫院回來後,小夥伴向他投向了可疑的目光,那種目光讓他覺得自己「仿佛被當作汙穢一般」。
從那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是異類,「像是,怪物一般的存在」。米津玄師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不再與人溝通,自己也除了上學就是宅在家裡,這導致他在學校被同齡人孤立,很多年長的學生也都喜歡欺負他、霸凌他,米津玄師在那時候就變得有點「不正常」了,他開始和腦中虛構出來的人對話。
米津玄師在家裡也跟父母幾乎保持著「零交流」,還表示自己小時候從來沒和父親在一天內交談超過1小時,自己的父親更像是親戚家的叔叔、伯伯。
生活中沒有陪他玩耍的小夥伴,他卻找到了虛擬世界中最重要的夥伴,那就是——音樂。
初中開始,米津玄師組建樂隊,那段時間讓米津玄師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心,但到了高中,樂隊的大部分成員迫於學業壓力和其他原因逐一退出樂隊。不過米津玄師並沒有放棄,他開始在網上傳自己的創作曲,歌曲封面是自己畫的,作曲、編曲、作詞、演唱、伴奏、後期、插圖、剪輯等等也都是由米津玄師一人完成。
漸漸地,人們聽到了米津玄師的歌曲,輕盈悅動的旋律,加上充斥幻想風味的抽象歌詞,仿佛置身於一個異色的虛擬童話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個音樂鬼才。
米津玄師有很多代表作,像是《春雷》、《loser》、《lemon》、《flamingo》等,這些歌曲均在「油管」上有上億的播放量,米津玄師還為動畫電影《煙花》演唱過《打上花火》,這首歌也是火遍了全世界,甚至被觀眾評為「一首歌拯救了一部電影」。
米津玄師雖然很有才華,但在他20歲那年卻被檢查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米津玄師沒有因此停下對音樂的追求,繼續搞創作,然後於2013年加入環球唱片,正式商演出道。
對於粉絲和崇拜他的人來說,米津玄師特殊絕不僅在於他年少的經歷,也不在於他身上的任何特殊化符號,而是在於,他是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少年,他寫出了那麼多鮮活的旋律,他創造出了那麼多接近人心的,靈動的作品。
最容易被忽略的自閉症譜系兒童
其實,米津玄師是幸運的,他找到了能與他心靈溝通的「夥伴」,但現實生活中很多高功能自閉症患者可能一輩子走不出孤獨。
像米津玄師一樣很多高功能自閉症,通常在個體青少年或成人時期才被診斷出來。在兒童時期出現的很多自閉症狀,卻經常被忽視。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也很難下結論,因為當孩子很小的時候,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一些反常行為往往界於自閉症與行為不當之間。
而高功能自閉症的幹預與低功能兒童以生活自理為幹預目標截然不同,他們是最有可能融入普通環境,過上高質量生活的孩子們。
高功能兒童發現問題晚,這也就導致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異常舉止,眼看進小學有困難,兒童的關鍵期又已經過了,錯過了最佳幹預期,養成了很多不良且可能伴隨一輩子的的情緒問題,留下無盡的悔恨。所以當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通常我們認為,出現以下五大症狀,建議家長應該帶孩子去做評估:
1.情緒敏感
2.固定或特定的行為和想法
3.奇怪的語言
4.社交困難
5.感官問題
如果孩子被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症,家長不要自暴自棄,早做幹預,能很好地控制或者改善孩子的行為,成為正常甚至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