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6億元!
國內製藥企業併購史上的最大手筆,被國藥集團旗下的港股平臺中國中藥(00570.HK)刷新。
1月27日,中國中藥發布公告稱,擬以最多83.4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江陰天江藥業81.48%股權,收購資金來源於股本及債務融資。去年以來,大量的資本開始逐鹿製藥行業,比如綠葉製藥(02186.HK)63億元鯨吞嘉林製藥,拜耳藥業也以36億元代價併購滇虹藥業。
對此,中國中藥方面則表示其收購目的是希望通過此次收購,填補公司在中藥配方顆粒市場的空白,以完善公司產品產業鏈。
不過,巨資收購的風光背後,業內人士卻普遍心存擔憂。目前,由於尚無行業標準,且發展了近十幾年仍處試點期。中藥配方顆粒領域未來受市場準入限制放開,以及受最終出臺的行業標準影響極大。天江藥業如今雖然看似盈利豐厚,但卻禁不起行業即將而來的政策巨變。
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中藥企業如神威藥業,其董事長李振江已經在兩會上公開呼籲規範臨床採購使用的議案。建議加快制定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逐步放開試點限制,這意味著該行業日後的競爭將日趨慘烈。
資本局
中國中藥之所以開出如此之高的收購價,主要原因還是由於天江藥業令藥企垂涎三尺的淨利潤,以及每年高達40%的營收增速。
據天江藥業的公開資料顯示:天江藥業主要從事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發和生產,當前生產約700種單味藥配方顆粒,其為CFDA批准的首家「從事中藥配方顆粒試點製造企業」之一、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之「中藥飲片改革試點單位」及首家獲得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的中藥配方顆粒製造商。公司2011年~2013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2.47億元、18.92億元和25.0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93億元、4.18億元和5.46億元。
天江藥業淨利潤由2001年末的645萬元,飆升至2013年末的5.46億元(2014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8億元),12年時間增長了近85倍。營業收入也從2001年的5700萬元,增長至2013年的25億元。
靚麗的財報數據讓中國中藥無法不動心。早在今年1月2日,中國中藥就發布公告透露,擬以不高於41億元收購天江藥業40.52%股權,不過不到1個月,中國中藥就決定再掏一倍的資金,買下天江藥業81.48%的股權。
天江藥業老股東相對分散:上海家化(23.84%)、中金佳泰股權基金(18.89%)、中金佳泰天江控股(16.15%)、廣東中醫研究所(10% )、科達機電(9.67%)、周嘉琳董事長(8.61%)、譚登平(5.87%)、天江集團(5.5%)、項光隆(0.57%)、王成樞(0.57%)、上海冠策(0.32%)。
伴隨著天江藥業業績的迅猛增長,上海家化持有的天江藥業這部分股權亦水漲船高。上海家化2014年年底稱,擬出售其所持有的天江藥業23.8378%的股權。當初3724萬元的初始投資,已經溢價為21.93億至24.31億元,足足增長了58倍至65倍。
「從天江藥業的股東構成來看,除了周嘉琳及天江集團等股東的股份之外,其他投資者均為財務投資者,佔據著絕大多數股份。未來天江藥業的經營業績若出現趨差變動,會影響股東層的穩定性。而中國中藥是國藥集團在香港的中藥上市平臺,從這個層面來講,此次收購有利於天江藥業未來配方顆粒業務的穩定。」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背靠大樹,或許是配方顆粒企業最好的歸宿。只有依附上市公司的資本平臺,才能為業務發展融得更多的資金。天江藥業的另外兩個競爭對手華潤三九和康仁堂,一個本身就有資本平臺支撐,另一個在紅日藥業的融資支持下,已經大有向全國擴張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