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述
1、項目背景
教育信息化程度高低已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現代化實力的重要標誌,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就沒有素質教育和人的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目前已經成為教育發展新的前沿制高點,很多省市和地區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機遇,都將目光瞄準了教育信息化建設,並把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強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並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以此搶佔未來教育發展新的前沿制高點。同時,教育信息化是學校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的關鍵和突破口。
國家、北京市層面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及海澱區"智慧教育"的提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提出三項重要任務:一是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二是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三是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搭建國家教育關係公共服務平臺。
學校網絡達標建設項目的建設旨在通過數字校園的建設,進一步鞏固學校信息化建設已有成果,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等核心業務以及資源和數據進行優化、整合和融通,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實現從環境、資源到活動的數位化,從而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健全信息化管理與運行機制;提升學校領導和管理幹部與廣大師生的信息素養;整合學校各類資源,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科研、管理與服務中的深層次應用;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實現學校科學發展。
2、信息化現狀
"十二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確立了"高標準、高質量實現首都信息化,推動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幾年來,市教委通過政策傾斜和經費投入,使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在基礎設施建設、教師培訓、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快速進展。
學校信息化建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並建成了自己的校園網,學校信息化體系初現規模;主管部門和學校自身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人、財、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長期規劃,信息化的內容建設逐漸豐富。但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後,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體目標不明,暴露出不少隱患,阻礙了信息化向深層次發展。
此次項目設計的樓屬於校區主教學樓,樓體共分X層,總建築面積約XXX平米。其中共有XX間標準教室,約XX間大小不同的辦公室。教學樓現有的綜合布線情況非常糟糕,使用的是很早的五類綜合布線系統,信息點數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學校的正常教學要求,而且有很多信息點因時間太久已經損壞的無法修復。因現有的綜合布線系統未按標準要求施工,也沒有圖紙等相關信息留存,對於學校智慧化校園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障礙。
3、業務需求分析
《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各級政府要依法落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推進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實施現代化中小學建設項目。建立城鄉一體化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保障農村教育發展需求。積極推進學區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學校託管、優質管理輸出、教師特派等辦學形式和管理機制的創新試點,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區域教育協調發展。
目前的網絡建設亟需整合改進,學校的基礎網絡建設非常薄弱,校內網絡布線老舊,信息點數量嚴重不足。
網絡布線是信息網絡系統的"神經系";網絡系統規模越來越大,網絡結構越來越複雜,網絡功能越來越多,網絡管理維護越來越困難,網絡故障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網絡布線系統關係到網絡的性能、投資、使用和維護等諸多方面,是網絡信息系統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學校教學樓現有的綜合布線情況非常糟糕,使用的是很早的五類綜合布線系統,信息點數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學校的正常教學要求,而且有很多信息點因時間太久已經損壞的無法修復。因現有的綜合布線系統未按標準要求施工,也沒有圖紙等相關信息留存,以已經無法繼續維持使用,改造綜合布線系統勢在必行。
4、建設目標
網絡達標建設項目通過校園信息與網絡綜合布線工程,搭建符合標準的網絡基礎環境,滿足XX學校的學習、教研和管理要求,為未來XX學校基礎網絡的全面建設打好堅實的基礎。
5、建設規模
XX學校網絡達標建設項目主要建設XX基礎網絡設施,包括校園信息與網絡綜合布線工程。
校園信息與網絡綜合布線工程包括主樓內的有線網絡數據信息點、智能門禁系統、IP數字廣播系統及閉路電視等的信息點位布設,網絡系統設計採用主幹核心光纜,樓層與核心數據交互採用24芯單模光纖;樓層設備間到各房間信息點位採用六類非屏蔽線纜。
二、項目需求描述
1、現有基礎軟體環境
我校目前的網絡建設亟需整合改進,學校的基礎網絡建設非常薄弱,校內網絡布線老舊,信息點數量嚴重不足。學校各個應用系統是一個個信息孤島,本校及分校間信息系統沒有互聯互通。
2、本期項目建設任務
XX現需將全校升級網絡到六類線,實現千兆區域網路。弱電系統綜合布線實施,將各系統所需網絡線路全部布入各個教室、辦公室及相關區域,保證日後應用所需。學校需要通過校園信息與網絡綜合布線工程部署相關網絡信息點位,由於各樓層網絡信息點較多,所以學校網絡系統設計採用主幹核心光纜,樓層與核心數據交互採用24單模芯光纖;樓層設備間到各房間信息點位採用六類非屏蔽線纜,共計XXX個信息點位及XX個閉路電視點位。
3、安全需求分析
為保障學校網絡的穩定運行,通過本次項目建設可以將本分校系統互聯互通,並將網絡系統統一管理,減輕學校日常管理負擔,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對學校網絡運行將起到關鍵作用。
三、綜合布線設計
1、系統設計概述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DistributionSystem)全稱"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亦稱結構化布線系統(SCS)。它是隨著現代化通信需求的不斷發展、對布線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推出的從整體角度來考慮的一種標準布線系統。
在設計方案中,我們採用了美國AVAYA的SYSTIMAXSCS布線產品,SYSTIMAXGigaSPEED解決方案為建築物提供高速的信息傳輸通道。
方案從工作區子系統、水平子系統、幹線子系統、管理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思路、產品選型及結構特點,採用了成熟、先進、實用的技術,進行系統的優化設計,採用模塊化、開放式的結構,以適應系統的靈活組網、擴充升級的需要,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和科學管理。
2、設計依據
本方案根據國際及國內相關標準進行設計,主要依據的規範標準包括:
EIA/TIA-568A商用建築通訊布線標準
ISO/IEC11081用戶樓宇通用布線標準
EIA/TIATSB-67商用建築通訊布線測試標準
GB/T50314-2000智能建築設計標準
GB/T50311-2000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範
GB/T50312-2000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範
SYSTIMAXSCS結構化布線系統設計
3、設計特點與原則
綜合布線系統應具有如下的特點:
(1)可靠、實用性
布線系統要能夠充分適應現代和未來技術發展,實現話音、高速數據通信、高顯像度圖片傳輸,支持各種網絡設備、通訊協議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統、商務處理活動、多媒體系統在內的廣泛應用。布線系統還要能夠支持其它一些非數據的通訊應用,如電話系統等。
(2)先進性
布線系統作為整個建築的基礎設施,要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要著眼於未來,保證系統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布線系統能夠支持未來的網絡技術和應用。
(3)靈活性
布線系統對其服務的設備有一定的獨立性,能夠滿足多種應用的要求,每個信息點可以連接不同的設備,如數據終端、模擬或數字式電話機、程控電話或分機、個人計算機、工作站、印表機、多媒體計算機、和主機等。布線系統要可以連接成包括星型、環型、總線型等各種不同的邏輯結構。
(4)模塊化
布線系統中除去固定於建築物內的水平線纜外,其餘所有的設備都應當是可任意更換插拔的標準組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擴充。
(5)擴充性
布線系統應當是可擴充的,以便在系統需要發展時,可以有充分的餘地將設備擴展進去。
(6)標準化
布線系統要採用和支持各種相關技術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這樣可以使得作為基礎設施的布線系統不僅能支持現在的各種應用,還能適應未來的技術發展。
我們將在設計博達國際公共服務大廈布線方案時仔細考慮以上各項因素,選擇世界最優秀的布線產品,以最高的性能價格比制訂出最符合建築實際和滿足博達國際公共服務大廈發展需要的方案。
根據以上特點,我們確立了以下的設計原則:
(1)布線系統首先具有高速和高寬帶的傳輸能力,應能滿足樓內的信息傳輸的需要,尤其是數據系統的高速數據傳輸的要求,並且能夠適應現代和未來技術的發展,保證10—15年不落後。
(2)布線系統應具備運行的高度可靠性,對於特別重要的網絡部分,要採用冗餘備份來保證線路的萬無一失。
(3)布線系統應能適應各種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需要。設備變遷時要有高度的靈活性、管理的方便性。
(4)產品的通用性滿足各種網絡產品及通信系統的要求。
(5)結構化布線系統中除去固定於建築物內的水平線纜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積木式的標準件,系統的擴充升級容易。
(6)保護用戶一次性投資,維護費用極低,使整體投資達到最少。
4、方案設計
4.1、設計思路
綜合布線系統的結構和網絡體系結構的關係十分密切,網絡體系結構基本確定,布線系統的結構才能確定,網絡採用什麼體系結構,採用何種傳輸介質都將對布線系統的設計造成影響。同樣,綜合布線系統星型或樹形的拓撲結構也使得網絡的基本拓撲結構為星型或樹型。
我們建議博達國際公共服務大廈的網絡結構採用分層星型結構,網絡分為兩級:
第一級是網絡中心,為中心節點。布置了網絡的核心設備,如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WWW伺服器、電子郵件伺服器、撥號伺服器、域名伺服器等),並預留了對外的通信接口。
第二級是各分配線間的交換機,為二級節點。在樓內設置光纖主幹作為數據傳輸幹線,從網絡中心輻射到各二級節點,並在分配線間端接。它向上與網絡中心的主幹交換機相連,向下直接與伺服器和工作站連接。
根據上述網絡結構,我們在綜合布線系統中做如下規劃:
1、確定設備間位置、規模。該設備間最好位於整個樓宇的物理中心位置,這樣整體網絡會比較均衡,並可以合理地減少主幹線纜用量。
2、確定弱電豎井的數量和位置。按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將每層平面分為幾個區域,利用弱電豎井通道,以保證布線的水平距離在網絡要求的100米限制之內。弱電豎井將作為幹纜的布放通道,在豎井內設置分配線架,管理該豎井周圍的信息點。
3、確定水平主幹類型。網絡發展速度非常迅猛,雖然目前到桌面100Mbps的傳輸速率已可以滿足現在及短期內的需求,但千兆到桌面也日趨成熟,在水平主幹的選擇上採用了6類4對UTP線纜及6類RJ45插座模塊,整個水平信道提供250MHz以上的帶寬,配合千兆乙太網交換機,完全可以滿足傳輸1000Mbps速率的需求。語音及數據點採用同種介質布線,可以達到語音/數據點的靈活互換的功能。
4、確定垂直主幹類型。數據主幹採用光纖,光纖頻帶較寬,傳輸容量較大,所以採用光纖及千兆乙太網交換機完全可以滿足主幹傳輸千兆的需求。
5、管理間位置和數量的確定:管理間設置在弱電豎井內,按信息點數的多少每層或每1、2層設置1個管理間,主要為了保證每個管理間管理的信息點數基本平均,使整體網絡結構較平衡,且每個管理間的布線及網絡設備不超過一個19"標準機櫃能夠容納的範圍。具體的管理間設置情況見點表或布線系統圖。
6、配線箱、配線櫃的選擇:由於網絡設備多為19"標準設備,為了便於維護管理,在各樓層管理間我們選擇19英寸立式配線櫃,設備間的網絡機櫃為19英寸立式配線櫃,語音配線櫃採用19英寸開放式機架。
7、銅纜配線架的選擇:為了便於與網絡設備進行跳接,我們選擇了24口模塊式銅纜配線架連接所有的數據點。
根據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思想,本設計方案包括:
工作區子系統---為學校提供一個既符合標準,又可滿足高數據傳輸的標準。一律採用六類非屏蔽信息模塊以及六類成型跳線,
水平子系統---將工作區引至管理子系統。採用帶十字骨架的非屏蔽雙絞線。
垂直主幹子系統---將分配線架與主配線架連接起來。考慮高速傳輸和擴容方便。
管理子系統---分布在各層配線間,管理各層的水平布線,連接相應的網絡設備。是綜合布線區別與傳統布線的最主要的體現場所。採用六類配線架。
設備間子系統---安裝進出線設備和主配線架,並進行布線系統管理和維護。也是綜合布線區別與傳統布線的最主要的體現場所。採用六類配線架。以及各種配套的理線架和扎帶。
各子系統圖示如下:
本次學校有線網絡升級改造項目共計XX個信息點位及XX個閉路電視點位,學校網絡系統設計採用主幹核心光纜,樓層與核心數據交互採用24單模芯光纖;樓層設備間到各房間信息點位採用六類非屏蔽線纜。
4.2、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是由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跳線組成。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塊、網卡和連接所需的跳線,並在終端設備和輸入/輸出(I/0)之間搭接。工作區採用超五類信息出口遵循TIA568B的連線標準。每一出口都可以連接計算機、電話機、印表機、傳真機、數字攝像機等辦公設備。
在進行終端設備和I/O連接時,可能需要某種傳輸電子裝置,但是這種裝置並不是工作區子系統的一部分。例如,有限距離數據機能為終端與其它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傳輸距離的延長提供所需的轉換信號。有限距離數據機不需要內部的保護線路,但一般的數據機都有內部的保護線路。
水平線纜與信息出口的連接:
4.3、水平子系統設計
水平子系統由配線間到工作區子系統的線纜組成。
水平子系統是將幹線子系統經樓層配線間的管理區連接並延伸到工作區的信息插座部分線纜。由於它具有永久的特性,所以,總的原則要考慮發展和冗餘。
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工程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的數量及其位置;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預測情況等因素。
為了滿足高速率數據傳輸,數據傳輸選用康普六類非屏蔽四對雙絞線帶十字芯。各樓層所需水平電纜長度計算如下所示:
水平電纜從樓層配線、線槽引向工作區各信息點,配線間內接線端子與信息插座之間均為點到點端接,任何改變系統的操作(如增減用戶、用戶地址改變等)都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為系統的重新配置和故障檢修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通信電纜井內的配線架採用PVC線槽敷設到房間外走廊牆面頂部,用PVC管沿牆明敷設至工作區各信息點。水平6類線的距離根據設計規範,不得超過90m。
①每根水平電纜平均長度按(最長+最短)÷2×1.1+2*樓層高計算。
②每標準箱為305米。
電纜由4對符合ULCMR防火標準且相互絕緣的銅導體構成。在電纜中心帶有十字隔離器,把4個線對分成分別的信號區,提高電纜的近端串擾(NEXT)性能,減少在安裝過程中由於電纜連接和彎曲引起的電纜物理上的失真。主要用於水平布線系統,總長305米(1000英尺),無軸包裝,便於拉出。
產品特性:
護套有灰色和藍色(某些地區還有其他顏色可供選擇);
長305米,無軸包裝,便於拉出;
適合於水平布線;
符合ULCMR防火標準;
PE絕緣,4對電纜由不同顏色標明;
4.4、垂直子系統
垂直子系統是指從主設備間所在建築物的中心機房到該樓相關層面管理間子系統用於完成數據傳輸的主幹線路,數據主幹採用普天六類非屏蔽雙絞線,可保證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除了考慮中心交換間到樓層交換間的距離,還預留一定的長度。
垂直線纜布線方式
a.電纜孔方法:通常將4英寸的剛性金屬管在澆注時嵌入混凝土地板,比地板表面高出1至4英寸,電纜捆在鋼繩上,鋼纜又固定到牆上已鉚好的金屬條上,當接線間上下對齊時,採用電纜孔方法。這種方法防火,提供機械保護,美觀,但靈活性差,成本高,需要周密籌劃。
b.電纜井方法:在每層樓板上開出一些方孔使電纜可以穿過這些電纜井從這層樓伸到那層樓,電纜捆在鋼繩上,鋼繩靠牆上金屬條或地板三角架固定,可以讓粗細不同的各種電纜以任何組合方式通過。這種方法靈活,佔用面積小,但難於防火,安裝費用高,可能破壞樓板的結構完整性。
4.5、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設置各個樓層的設備間內,由相應的機櫃、配線盤及輔助配件等組成。藉助於管理子系統,可以實現不同的網絡拓撲結構;當工作人員位置遷移或調整時,可以靈活地改變路由。
每個子配線間均應設有一定面積的牆面,並預設管槽和專用電源,以便安裝19"標準機櫃(含配線架和管理架),並且預留面積考慮未來的擴容可能所需的空間。
配線間設計建議
樓層分配線架(IDF)安裝在各樓層弱電豎井內的19"機櫃內,並儘量靠近進線口。根據樓層信息點數量多少確定一層或者多層共用一個配線間。
布線系統涉及大量的線路的連接,這樣大量的連線給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PDS色標標記方案系統而科學地規定了怎樣根據參數和識別步驟,查清交連場的線路和設備端接點。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文檔,色標標記方案是以後的布線管理重要的技術依據。
PDS色標標計方案示意圖如下:
配線間應儘量保持室內無塵土、通風良好、室內照明不低於150Lx應符合有關消防規範、配置有關消防系統。室內應提供UPS電源配電盤以保證網絡設備運行及維護的供電。每個電源插座的容量不小於300W。弱電豎井原則上應位於配線室內。配線室不應小於2.5x2平方米。
4.6、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間,是每棟建築物的數據的匯集點。主幹數據光纜、雙絞線纜均匯集此處。主機房內的主要布線產品為數據配線架及其附屬設備。對設備間的要求如下:
1.室溫應保持在18℃至27℃之間,相對溼度保持在30%—55%;
2.保持室內無塵或少塵,通風良好,亮度至少達150LX;
3.安裝合適的消防系統;
4.使用防火門,至少能耐火1小時的防火牆和阻燃漆;
5.提供合適的門鎖,至少要有一扇窗口留作安全出口;
6.儘量遠離存放危險物品的場所和電磁幹擾源(如發射機和電動機);
7.設備間的地板負重能力至少應為500kg/平方米。
8.根據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在設備間安裝2米高的標準機櫃。
9.綜合布線系統中典型的接線間,其可以走進人的最小安全尺寸是120X150cm,標準的天花板高度為240cm,門的大小至少為高2.1寬1M,向外開。在主、分配線間,最好有供放置設備的設備櫃,其大小可按設備的尺寸而定,一般採用木質或玻璃材料製成。在設備間儘量將設備櫃放在靠近豎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應裝有通風口用於設備通風。
10.在配線間內應至少留有二個為本系統專用的,符合一般辦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電壓,電流10A單相三極電源插座。如果需要在配線間內放置網絡設備,則還應根據接線間內放置設備的供電需求,配有另外的帶4個AC雙排插座的20A專用線路。此線路不應與其他大型設備並聯,並且最好先連接到UPS,以確保對設備的供電及電源的質量。
4.7、安裝設計
安裝檔案
信息插座和配線架安裝位置的確定
在工程實施之前應對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和配線架安裝的位置進行非常準確的確定,在建築物設計圖上使用平面直角坐標定義其安裝位置。
線纜標記
當安裝水平線纜時,要做好線纜的標記,以利於記錄配線架上各個RJ45插孔的安裝連接情況。
工作區信息插座與配線間上插座的對應連接位置記錄
上述的圖表除為文檔保存之外,應該在相關的配線架中也保存一份,以便隨時查用。
安裝施工
其差別在於,由於六類具有非常嚴格的性能標準,因此其對安裝質量要求更高。六類布線中的任何安裝錯誤或捷徑,都有可能會導致測試勉強合格/不合格。強烈建議嚴格遵守布線標準文件中規定的安裝方法及我們隨產品提供的建議作法。產品和安裝會對布線系統的整體質量產生同樣的影響。
在安裝過程中嚴格遵守以下要求:
線纜拉伸張力
牽引時,不超過六類纜線的拉伸張力(100N)。張力過大會使電纜中的線對絞距變形,嚴重影響電纜抑制噪音(NEXT、FEXT)的能力,及嚴重影響電纜的結構化回波損耗,這會改變電纜的阻抗,損害整體回波損耗性能。此外,這可能會導致線對散開,會損壞導線。
線纜彎曲半徑
雖然線纜中有十字骨架,但也要避免過度彎曲,因為這會改變纜中線對的絞距。如果彎曲過度,線對可能會散開,導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損耗性能。另外,這可能會改變電纜內部4個線對絞距之間的關係,進而導致噪聲抑制問題。因此安裝後彎曲半徑不得低於線纜直徑的8倍,尤其是配線架內的理線。因為大量的線纜引入配線架,為保持布線整潔,可能會導致某些電纜壓得過緊、彎曲過度。我們將嚴格要求進線管道的最小彎曲半徑在100毫米左右。
線纜壓縮
避免使線纜扎帶過緊而壓縮線纜。線纜過緊會使其內部的絞線變形,影響其性能,一般會使回波損耗更明顯地處於不合格狀態。扎線帶的足夠強度能夠支撐成捆線纜即可。保證在使用扎線把纜捆在一起時,沒有出現任何線纜護套變形的情況。
我們建議使用扎帶。這種扎帶不會壓縮或損壞電纜,同時它們拆除起來也更加簡便。這樣,可以簡便地在成捆電纜中增加更多的電纜。
線纜重量
在使用懸掛線支撐電纜時,必須考慮線纜重量。建議每個懸掛線支撐點每捆最多支撐24條纜。
線纜打結
在從捲軸上拉出線纜時,要避免打結。如果打結嚴重,應該視為線纜損壞,必須更換。
成捆線纜中的線纜數量
在任意數量的電纜以很長的平行長度捆在一起時,具有相同絞距的成捆電纜中不同電纜的線對電容耦合(如藍線對到藍線對),會導致串擾明顯提高。消除這一串擾不利影響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長並行線纜的長度,以偽隨機方式安裝成捆電纜,避免為了整齊美觀而以"梳狀"綑紮。而且要遵守相應的線纜在線槽內擺放的規範(如下圖)。
線對散開
在線纜端接點,應使每個線對的絞距儘可能靠近IDC卡刀,以實現儘可能好的傳輸通路。IDC上線對散開過大將會損害超五類布線系統的NEXT、FEXT和回波損耗性能。
RJ45的安裝:
使用專用剝線刀將線纜剝開30mm延護套根部剪去十字芯,注意不要傷及線對
散開線對將芯線捋直,並按568B色譜排列整齊
將芯線剪齊對照色譜將芯線穿過色碼盤,色碼盤要儘量靠近芯線根部
折彎芯線後,剪去多餘部分將色碼盤安裝到RJ45底座上
合攏尾翼直至聽到"咔"的一響檢查線序是否正確性,線纜的外護套應儘可能地接近模塊並且芯線沒有相互交叉
超五類系統的安裝方式與3.2.1超五類系統的安裝方式相同。
配線管理的標記與識別
(1)RCP配線模塊的標記
為了完善這一工作,綜合布線系統採用了佔用一個模塊位置的模塊式橫向標籤託架,以便標出該模塊屬於哪個區域或哪個辦公室。
(2)連接標記
為了在安裝中識別連接,建議在電纜和跳線的兩端以及對應點插座進行識別標記。
每根電纜都要有一個標籤或一個識別套;
跳線電纜根據其長度一端或兩端做記號或在每一端都帶有一個不同顏色的識別標籤託架,以方便辨別;
信息面板有一個正反兩面(電話、電腦)都可用的標籤。
5、布線系統測試及驗收
目前,在很多領域網絡的應用已經成為企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絡的不正常運行,對於企業來說,損失是相當大的。網絡的建立,從電纜敷設到網絡設備的連接,都需要幾個過程,這些過程有必要進行測試,從而保證所建立的網絡能健康運行。可以說現在的布線是為了未來的投資,而投資的保證就是測試技術。
5.1、布線工程的驗證與認證測試
從工程的角度可將綜合布線工程的測試分為兩類:驗證測試和認證測試。驗證測試一般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由施工人員邊施工邊測試,以保證所完成的每一個連接的正確性;認證測試是指對布線系統依照標準進行逐項檢測,以確定布線是否能達到設計要求;包括連接性能測試和電氣性能測試。
(1)典型布線故障
網絡電纜故障有很多種,概括起來可以將網絡電纜故障分為兩類:一類是連接故障,一類是電氣特性故障。連接故障多是由於施工的工藝或對網絡電纜的意外損傷所造成的,如接線錯誤、短路、開路等;而電氣特性故障則是電纜在信號傳輸過程中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電氣特性因素除材料本身的質量外,包括施工過程中電纜的過度彎曲、電纜捆綁太緊、過力拉伸和過度靠近幹擾源等。
(2)確保施工質量
根據調查,網絡中發生的故障有50%甚至70%以上是由與電纜有關的故障造成的,網絡中將電纜故障具體定位是比較困難而且是很浪費時間的,所造成的損失也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對那些電纜安裝在牆內、吊頂上及地板下,要保證正確的安裝是很重要的。在業界一種"隨裝隨測"的新技術,既在施工過程中,採用測試工具,每完成一個點就測試該點的連通性,包括接線圖、通斷性及電纜長度,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樣就保證了線對的安裝正確,當所有的連接完成後。就可以保證鏈路中所有的部分都通過了連接測試,為最後的認證測試節約了時間。
(3)測試標準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於2000年2月發布了《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驗收規範》(GB/T50312-2000),該規範是以TIA/EIA-568A的TSB-67的標準要求,全面包括了電纜布線的現場測試內容、方法及對測試儀器的要求,主要包括長度、接線圖、衰減、近端串擾等四項內容,如特性阻抗、衰減對串擾比、環境噪聲幹擾強度、傳播時延、回波損耗和直流環路電阻等電氣性能測試項目,可以根據現場測試儀器的功能和施工現場所具備的條件選項進行測試。有必要解釋一下幾個主要電氣特性的定義:
近端串擾(NEXT):是傳送線對與接收線對之間產生幹擾的信號,它對信號的接收產生不良影響。其單位是"分貝(dB)",主要表示傳輸信號與串擾的比值。其絕對值越大,串擾越低。
衰減(ATTENUATION):是信號沿著一定長度的電纜傳輸所產生的損耗。衰減與電纜的長度有著直接關係,並隨著頻率的上升而增加。衰減的測量單位是"分貝(dB)",主要表示初始傳送端信號與接受信號強度的比值。
信噪比(ACR):表示近端串擾與衰減在某一頻率上的差。
傳播時延(DELAYSKEW):表示一根電纜上最快線對與最慢線對間傳播延遲的差異。
回波損耗(RETURNLOSS):是由於阻抗不匹配而使部分傳輸信號的能量被反射回去,返回損耗對於使用全雙工方式傳輸的應用非常重要。
特性阻抗:在電路中對電流的阻礙稱為特性阻抗,它是以歐姆為計量單位。
TSB-67中首先定義了兩種測試模式,基本鏈路(BASICLINK)(如圖1)和通道鏈路(CHANNEL)(圖2),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基本鏈路不包括用戶端使用的電纜,而通道鏈路是一個完整的端到端鏈路,即用戶網卡到有源設備(如集線器、交換機等)。
(圖1)
(圖2)
(4)認證測試需要注意的問題
布線工程的認證測試實際上是對整個施工過程的最後檢驗,對於用戶來說,要想保證布線工程質量,必須經過通道連接測試。由於布線施工承包商與用戶所處的角度不同,理想的情況是選擇第三方布線認證測試公司進行認證測試,這對用戶和施工方來說是公正的結果,不僅提供專業的認證測試儀器及專業測試人員,而且提供完整的文檔報告,有利於以後用戶對網絡的維護管理。實際上認證測試過程中,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多數情況都是由用戶與施工方雙方進行認證測試,這就要求用戶對測試儀的選擇、測試模式及測試結果的解釋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很難保證綜合布線工程的質量。
5.2、建立文檔
文檔資料是布線工程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的文檔包括電纜的標號、信息插座的標號、配線間水平電纜與垂直電纜的跳接關係,配線架與交換機埠的對應關係。建立文檔,便於以後的維護管理。
【文章來源】某校區主教學樓綜合布線設計方案_【全心網絡】https://www.ruodian6.com/697.html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原文轉載並說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