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頂著烈日處理拋錨車輛,衣服溼了幹、幹了溼
高溫下,徐浦大橋上一車輛拋錨,工作人員接到報警後隨即趕到救援
東方網7月17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在徐浦大橋浦東向浦西方向的引橋處有一輛貨車拋錨,請在附近的車輛立即處理。 」盧師傅剛將一輛事故車拖離至橋下第一個出口處,通訊臺又發來需要馬上處理的事故信息。昨天下午2點20分,室外溫度顯示為38℃,地表溫度估計已接近60℃。連續高溫不僅讓市民大呼「受不了」,車輛也頻繁「中暑」,各大路段拋錨事故頻發。昨天,記者跟隨上海拯救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親歷了他們在高溫下作業的整個過程,體會到他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半小時兩起拋錨事故,工人成「人肉鐵板燒」
7月11日,車輛拋錨101起,事故81起;7月12日,車輛拋錨94起,事故98起……只要氣溫超過35℃,車輛拋錨率就急速上升。 「這種溫度不僅是人中暑,車子更容易中暑,尤其是那些『帶病』上路的車,開著開著就拋掉了。 」每年七八月份,張師傅心中的那根弦繃得最緊,一天下來,衣服溼了幹、幹了溼,最後衣服都因為被曬成了鹽花變得硬邦邦的。
「人肉鐵板燒」,這名字聽上去有些嚇人,但對於大熱天的這些現場操作工來說,還真是如此。昨天下午2點左右,記者來到徐浦大橋位於浦東段的引橋休息區,這裡是拯救車的一處待命點。 「徐浦大橋因為連接外環,所以拋錨事故相對較多,如果不及時撤離對周邊交通影響很大。 」還未等基本情況介紹完,調度電臺就傳來一條信息,原來有一輛貨運車輛在徐浦大橋浦東至浦西的橋面上拋錨了。此前,接到消息的一輛小型施救車已經抵達現場,但由於體型不對稱,需要大車前去支援。記者立即跟隨一輛大型施救車駛上徐浦大橋,此時雖然不是交通尖峰時段,但橋面的車流量相當高,除了一些私家車,往來的大部分是貨運車輛。很快,記者在主橋面看到這輛已經拋錨的貨運車。這輛貨運車看上去相當眼熟,似乎就是記者在抵達引橋休息區時看到的那輛停靠著正在做檢查的貨車。
記者上前向貨車駕駛員詢問,果然,這輛車之前就已經出現過無法啟動的故障,本想熬一熬將車子開到廠裡再修,誰料,還是在上橋後熄火了。簡單查看後,處理這起事故的盧師傅表示,應該是油路出現故障導致車輛無法啟動。隨車的操作工很快將施救車與拋錨車連接,緩慢拖離大橋。 「如果是普通轎車的話,我們從接到車到準備拖離,可以控制在3分鐘左右。 」盧師傅說,「不過從待命點到車輛拋錨點,這個行駛時間有時候會很長,雖然我們是特種車輛,但很少有車子願意讓出車道讓我們迅速施救。 」
不到半個小時,就在記者準備離開這處待命點到外環隧道查看時,調度臺信息又來了,就在剛剛這輛貨車拋錨點不到兩百米處,一輛麵包車出現故障。還沒來得及把頭上的汗擦乾的盧師傅,又回到車上,重新出發上橋。與前面那輛貨車不同的是,這輛拋錨車出現了剎車抱死。若要拖離的話,必須先將剎車自動裝置解除,而這個裝置位於車子底部,這就意味著,操作工人必須跑到車底將這個裝置拆除。 「這就是『人肉鐵板燒』。 」記者看到,一名姓葛的小師傅快速鑽到車底部,並用工具對剎車自動裝置進行處理。雖然整個過程也就十分鐘左右,但在炎炎烈日下,身下是被曬得發燙的路面,汗如雨下也無法形容這十分鐘的感受。記者嘗試將手掌放在地面上,一股火辣辣的熱瞬間傳上來,不得不立刻將手縮回。即便只有幾秒鐘,手也已經變紅。很難想像,人的背貼著如此燙的地面是如何忍受的。
麵包車拋錨行車道,私家車剎車不及撞上來
「等一下,要先把 『防抱死』解除。 」說罷,張師傅趴在地上,慢慢地鑽到汽車底部,仰面手動操作。解除後,他慢慢從車底退了出來,當他站起身時,後背的衣服全部溼透。 「衣服溼了又幹,每天重複不知道多少次。 」張師傅笑笑,「都習慣了。 」天氣熱,事故頻發,一到夏天就馬不停蹄。在開拯救車之前,張師傅開的是工地攪拌車,原以為經驗算得上豐富了,坐上拯救車的駕駛室,卻也適應了好一陣子。「拯救車後面拖一輛事故車,感覺就像是拖著一列火車,轉彎、倒車都與平時不同,駕駛員一定要非常仔細。 」
公司的300餘名工人,每一個都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其中不乏下崗工人、退伍軍人,半軍事化的管理,遇事往前衝已經成為鐵律。他們的任務就是解除道路「紅燈」,保障道路通暢,為此哪裡遇堵,他們就得去哪裡。37歲的東北人盧軍從事拯救工作有6年時間,在公司裡也是經驗豐富的老駕駛員。常年戶外工作,一條條細紋和黝黑的皮膚,使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了許多。對於他來說,工作的辛苦並不足以為懼,因為事主不配合而眼睜睜看到又一起事故的發生,才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不久前一天早晨,盧軍和他的搭檔一起,駕駛著拯救車輛,沿著浦東中環線常規巡查。經過羅山路時,他們發現有一輛麵包車拋錨,車輛閃著雙跳燈停在2號車道上,司機在焦灼地打電話。當時路上車流量並不算太多,但已經臨近早高峰,如果麵包車長時間佔據一根車道,可能會導致後續交通擁堵。盧軍將車子停下來,詢問麵包車司機是否需要幫忙拖車,司機在問詢了拖車價格後搖頭拒絕了。由於司機態度堅決,盧軍只好將事故情況向上級反映,然後離開現場。
半個小時後,當盧軍完成一圈巡查,返回到這一路段時,發現現場不僅依舊停著這輛拋錨的麵包車,更多了一輛翹著引擎蓋的私家車。原來,私家車車主快速行駛中,沒有留意到拋錨的麵包車,一頭撞了上來。事故導致該路段擁堵嚴重,私家車和麵包車兩名司機互相埋怨,最後,還是由盧軍的拯救車穿過擁擠的車流,將兩輛車拖離了事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