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
「起立,老師好!」
「同學們好,請坐!」
.
今年5月12日,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統一部署,黃業俊作為廣州邊檢總站南海邊檢站駐村支教民警,來到廣西三江縣富祿鄉培進小學開展為期一學期的語文和體育科目的教學工作。
在國門口岸
人民群眾常常把「黃Sir」掛在口中
來到廣西三江
鄉親父老們親切地稱他為「黃老師」
從「黃Sir」到「黃老師」
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日記
看看他和孩子們收穫了哪些成長?
培進小學的位置很特殊。來到這裡,要經過建在懸崖邊的蜿蜒山路,還要乘坐渡船橫渡一條小江。這樣一個小小的學校,輻射的地域卻很廣,很多孩子住的遠,上學要提前一個小時出門。
第一天,他們成群結隊進入校園的場景就令我印象深刻。原來,再高的大山,也高不過孩子們嚮往未來的赤誠之心。
教書育人曾是我的夢想。但是剛剛和他們接觸,我就發現了難題。
這裡的孩子性格兩極分化明顯,要麼靦腆、內向,要麼比較叛逆。我覺得,這次支教不僅應該只盯著孩子們的成績,更要學會走進他們的生活。
「老師我帶你去摘楊梅呀,我們這裡的楊梅好甜的。」剛下課,學生帶著我騎了20分鐘的摩託車到達了楊梅樹林,上課時溫文爾雅的他們,瞬間化身「攀爬高手」。
「老師你會爬樹嗎?肯定不會!我來示範給你看.」、「小心一點,抓穩了,我扶著你。」孩子們一步一步往上爬,沒有絲毫膽怯的意思。
"老師你快試試,我摘的楊梅,特別甜。」他剛把摘下來的楊梅放到了我手上,隨即又爬上了樹梢上。
我趕緊拿起一顆試試,雖然楊梅酸在嘴裡,但甜在了我心裡,「不管多麼『險峻』的樹枝,總是為不畏艱難的人留下一條攀登的路。」他的名字叫楊澤民,是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學生。
第一節課,我問孩子們有什麼理想。他們脫口而出的很多是「建築工、木工」等常常接觸到的職業。
課堂間隙,我給他們講述了我國近段時間抗疫的各種故事,希望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愛國的種子。我也告訴他們,大山外的世界不僅有木工、建築工、保安.還有醫生、飛行員、律師和警察。
一個多月來,孩子們在慢慢發生著變化。
「雅玲現在每天都在一點點進步,她說想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要做個警察呢,還畫了一個女警察的畫,老師你看看。」在家訪中,學生王雅玲的媽媽欣喜地向我展示孩子的作品。
剛開始王雅玲比較內向,上課時我時常會點她回答問題,無論回答對錯,都會讓同學們給她鼓掌,我希望可以激勵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通過鼓勵和關心,雅玲現在慢慢地自信起來。
聽這裡的老師說,以前的體育課孩子們都是自由活動,沒有老師教學。
我來了以後,展開常規教學並輔以一些運動為主的小遊戲,讓課堂變得豐富有趣。課程設置上包含了很多需要學生們合作的環節,我希望這種精誠合作的精神可以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學習。
隨著課堂的深入,體育課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老師,今天學習什麼內容呀?」、「老師,外面地板溼了,但我們也想上體育課!」……在一次雨過天晴的體育課上,二年級學生楊家豐開始「帶頭起鬨」。
我真切感受到他們熱情的力量,五十多人的一個班,哪怕只能擠在操場上跑步,孩子們也會不留餘力。在他們認真的眼裡,看出來最純真的渴望。
令我感動的是,我的支教生活也影響到我的同事們,讓更多的人參與了進來。
我在單位工作群裡跟大家介紹學校孩子們的情況,同事李乂諾了解後,請我幫忙收集全校同學的鞋號尺碼,決定自費購買了306雙新鞋捐贈給全校學生。
這份禮物在6月9日時寄到了學校,學生們排著隊領取自己的鞋子,拿到鞋子後的他們個個興奮得合不攏嘴,讓我幫忙向乂諾姐姐說聲「謝謝」。
支教實踐的學習所得,增加了我自己的生命厚度。「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孩子們的一聲「黃老師」,讓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重任。思想脫貧靠教育,孩子的未來就是這裡的未來。
上課的鈴聲再次響起,我和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到了教室裡。
「上課!」
「起立,老師好!」
「同學們好,請坐!」
「今天我們學習一則寓言故事
它的名字叫《揠苗助長》.」
支教路上,我每天和孩子們
在學習交流中融為一體
我想,這就是人生最美的遠方
供稿:南海邊檢站
圖文:黃業俊
整理:肖敦皓、毛蕾(佛山日報)
編輯:池琳瑛、肖敦皓
轉載請註明來源:廣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