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隱約記得幾年前我還在山上混跡拿著各種植物的器官問熊老師是什麼的時候,有很多人就在唱衰植物分類學的前景,說國外某某高校研發了一個軟體,可以直接掃描每一種植物,然後鑑定出來,說以後還要學分類的幹嘛,人手一個app就可以搞定了。我一直不以為然,因為總感覺自己判斷那麼多識別特徵都完全智商不夠,根的形態、莖的形態、葉的形態、葉的形態又包括了葉緣、葉基、葉尖、著生模式、質地、葉脈等等,然後這些都還不是關鍵的,關鍵的是是生殖器官:花的排列方式,苞片、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子房、胚珠,每一個器官又從各種著生方式、形態上可以自由組合,雖然電腦在某些時候比人腦好使,但我想人腦都費事的東西,電腦也很難完成啊,後面慢慢的也就沒聽到什麼聲音了。
再後來,由於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帶動了國內生物研究的高速發展,很多單位拿到了各種經費和項目後,又有人開始傳言以後有比拍照更黑科技的機器啦,說靠形態識別都是不科學的,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研發一種黑科技,將是根據DNA比對進行準確鑑定,這個引入了遺傳物質做為科學支撐的科技變革可以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相媲美,到時候人們再也不用擔心誤定,也不用擔心人為判斷出現的錯誤,也根本就不需要人了,屆時將發明一個小機器,只需要隨身帶著,遇到隨便一種植物,無論它是死的還是活的,是小苗還是成熟的植株,只要它有DNA,這個黑科技小機器就可以鑑定它,只需將指甲大小的DNA材料揉碎了塞進黑科技的進口,機器自帶PCR擴增,可以將DNA進行測序分析,再跟強大的資料庫比對,通過全方位的分析後得出鑑定結果,而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在很短的瞬間就完成。這樣一個小小的火柴盒大小的產品帶在身上,全世界30萬種植物(有人傳說只要有DNA的東西都可以,那就更偉大了)收入囊中,不用費腦筋去記形態特徵,全世界再也不需要培養分類的人,看,這難道還不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媲美嗎?
老實說,當時我是被這樣的一種場景迷住了,天天爬山認植物記名字多累啊,身心皆疲,要是手裡有這樣一個黑科技多好啊,但好歸好,我的畢業論文還得去爬爬山,採採標本才能完成,於是,後面慢慢的也就不了了之了。再後來,接觸了更多的人都在跟著分子生物學的浪潮研究分子鑑定、系統發育等分子生物學相關的學科,從與他們交流才得知,研究這一一個黑科技要解決的路還很長,不是幾千萬幾個億投入給科研人員就能完成的,很多資料庫由於現在沒有樣本,根本就無法完成比對,甚至有樣本、無法在建設資料庫時就能分辨,或者目前探索的DNA片段無從分辨等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這個黑科技從最開始描繪的美妙藍圖開始回歸現實,從最開始的包準確鑑定到種,後面宣傳能鑑定到屬,後面又在能鑑定的前面加了個百分數……
再後來,我就工作了,甚至心理帶著一絲幸災樂禍的竊喜去做所謂的傳統的野外考察、鑑定工作。再再後來,各科學家又真的推出了以前傳言的那些識別軟體APP,有的聯合了百度公司,有的聯合了微軟公司,前者為花伴侶,後面的好像是微軟識花,陸續看見大家使用後的吐槽,知道並不能像他們所宣傳的那樣。
如果不是兩周前一個叫閏兒的妹子給我推薦「形色」這個識花軟體,我都會認為,再也創造不出來真正能辨花識草的APP了。閏兒給我描述了形色後,我就問身邊的人,然後劉劉說他之前就已經看到有公眾號在介紹,然後我們去應用寶看下載量,形色居然有50萬,而科學家和百度公司研發的類似APP下載量僅有一萬不到。當然,你還可以說這只是因為形色宣傳做得好,所以我後來兩周專門做了形色的使用,現在將使用心得描述出來:
1、形色的界面是帶有一個相機按鈕的地圖,直接顯示你所在的位置,點擊相機按鈕可以選擇拍照或者從相冊選取照片進行識別(下載打開便知,就不上圖了)。
最開始就來個高難度的鐵線蓮屬~鑑定出來,八九不離十,形態上至少很像,如果需要專業鑑定,自己再核對一下植物志即可。
我又繼續增加難度隨便找了一個寄生植物蛇菰科的,讓形色識別,乖乖,準確定位到屬,具體種當然你要進行核對,看來不錯!
這勾起了我內心的惡作劇,我給了它一個紅菇,終於繳槍投降,給我來了個鬱金香~哈哈,估計形色內心想說,藍瘦香菇吧!
2、一般常見植物的識別效果很好
這是群裡諮詢的一種園藝植物,剛好我對園藝植物不熟悉,也不知道任何方向,照片拍攝的也不具備鑑定特徵,無花無果。但用形色進行鑑定,可以直接定位。
我們直接對著手機的照片進行識別的~不需要對著實物,所以你對你電腦硬碟中的照片也可以這麼幹的!
再用一種高原花卉測試,這個藍鐘花屬的植物,如果是沒有見過的人很容易認為是一種龍膽(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但用形色鑑定,一步到位藍鐘花屬,而且定的灰毛藍鐘花基本上也八九不離十。
3、不常見種、疑難種可以給出正確方向。
本人以在折多山拍攝的的阿墩子龍膽花苞為例,形色肯定是不能準確到種的,即使是我鑑定的阿墩子龍膽也未必準確,但是形色至少可以識別出是龍膽屬,對於一個並不知道是什麼屬植物的使用者來說,大概明白查詢的方向了。
本人再以一個非典型時期的植物進行測試(一般人都是對花比較熟悉,這裡用了薔薇屬植物的果實),形色也可以準確判斷出其為薔薇屬,這樣給我們不熟悉植物某個營養期的人提供一些參考。
4、如果你無論怎麼調整角度,給出的三個答案都識別錯誤,那麼你可以通過互動求助像入住的中國自然標本館的陳彬以及其他專家,進行互動解決。
5、有很多經過形色君篩選過的文章可以閱讀:比如重拾自然這篇諾諾寫的迷魂桃,便經形色君推薦後編輯在了文章中,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優秀的植物科普文章可以閱讀。這些文章好像在你鑑定植物的時候,會有關鍵詞關聯直接推薦在你鑑定植物的下方,作為你擴展知識的選擇。
6、不斷發展中的形色,聯合了自然標本館以及上海辰山植物園,將會繼續完善。
存在的問題:
1、資料庫裡面給出的是中文名,如果能加入拉丁詞庫配合可以準確定位具體物種。
2、資料庫裡面的圖片有些是鑑定錯誤的。
比如這個圖庫裡面的圖只是傘形科的植物,並不是珊瑚菜,但我拿出來鑑定的植物是珊瑚菜,鑑定是對的,但是圖庫裡面的圖是錯的。
3、我近兩天聽到很多人說形色鑑定還是不夠準確的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據說連中國所有標本館的標本都有50%以上是鑑定錯誤的,何況形色,但形色足以解決大部分植物,不夠準確有一部分是技術的限制和資料庫不夠完善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是拍照的問題。這裡我以我試過的耬鬥菜的測試說明。
當從正面拍攝的花時候,形色給出的三個答案都相差甚遠,我覺得形色不至於如此,所以接下來我換了一個角度拍攝,從花的側面拍攝,這下準確定位了。
所以有些鑑定錯誤,其實在於我們基礎知識的積累,有沒有給予這個機器它所需要的訊息,如果給了,可能就是一片葉子它也可以搞定的。
比如這個木通,沒有花,沒有果,但是我給了它一張三片葉子的藤子特徵,它便準確定位到三葉木通,這足以說明問題。大家如果對識別特徵心裡沒底的話,不妨多試幾個角度,或許會有想不到的效果哦。
希望新加盟入住的強大的科研科普機構中國自然標本館可以協助形色解決以上問題,繼續完善這個用心製作的APP,要知道這個APP是一群愛好者做的,他們可沒有拿到什麼科研經費的支持,也沒看見主頁上掛了什麼廣告(至少現在沒有)。
最後,形色在各個應用助手中都已經上線,大家搜索便可下載,這裡就不再囉嗦了。
最後的最後,有一些有關我對新事物的認識的偏差上的雞湯送給大家,以共勉。
一句話:但凡新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但但凡好的東西,卻差不多都是從新的東西轉化來的。
一個故事:
一個晚上,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見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觀察星星。他一邊仰頭看著天空,一邊慢慢地走著。不料前面有個深坑,一腳踩空,掉了下去,待他明白過來,身子已泡在水裡了,水雖淹及胸部,離路面卻有二三米,出不來,只有高呼救命。泰勒斯被路人救出了水坑,他撫摸著摔痛了的身體,對那路人說:「明天會下雨!」那路人笑著搖搖頭走了,將泰勒斯的預言當作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們對泰勒斯十分欽佩。有的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說:「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
兩千年後,德國的哲學家黑格爾聽到了泰勒斯的這個故事,說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底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至於感悟到了什麼,我也未可知了!
本期編輯:諾諾
重 拾 自 然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絡媒介進行由原文連結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連結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連結,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