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慈禧陵墓被挖後遺體出土景象 屍身長滿白毛(圖)

2020-12-18 人民網湖北頻道

  慈禧太后,一個能力非凡但卻使中國蒙受了恥辱的女人。她的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滿洲鑲藍旗(後抬入滿洲鑲黃旗),葉赫那拉氏,名杏貞。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鹹豐時期

  慈禧太后,姓葉赫那拉,現在一般認為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今闢才胡同。滿洲鑲藍旗人,後抬旗入鑲黃旗,其先祖屬葉赫部(今吉林省四平市附近)。但也有慈禧是漢族人等其他說法。

  父惠徵,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母富察氏。由於她生了一個兒子,並且會討鹹豐皇帝歡心,不久後就升為懿貴妃。同治帝立,尊為聖母皇太后,號為慈禧太后。在山東泰安一帶也有慈禧存在,在清文宗駕崩於避暑山莊後,治喪期間因與慈安太后分住煙波致爽殿東西暖閣,故也被稱為西太后。(一說是慈安太后住在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慈禧太后住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故稱西太后。)

  葉赫那拉氏於鹹豐二年(1852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鹹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鹹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次年又晉封懿貴妃。由於鹹豐帝體弱多病,大清正值內憂外患之際(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又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鹹豐帝時常口授讓懿貴妃代筆批閱奏章,使慈禧有機會接觸政治。

  同治時期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她隨鹹豐帝逃往熱河。1861年8月鹹豐帝在熱河去世,由於皇子載淳只有6歲,鹹豐帝臨終前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處理朝政。這些人都是鹹豐的親信,肅順尤其足智多謀。又給皇后和懿貴妃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

  鹹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她與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並尊為皇太后。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欲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鹹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利用帝後和鹹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粉碎了八大臣勢力。奕訢被封為議政王,1861年12月2日,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並改年號為「同治」。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

  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十一年(1872年),載淳已17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後,次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後仍難擺脫慈禧的幹預。慈禧為了享樂,授意同治帝修繕圓明園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機讓太后離宮居住以擺脫慈禧幹預朝政。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又殘毀嚴重,修復耗資甚巨,同治帝堅持開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對,同治帝竟將他們全部革職。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這一決定。  

  光緒時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1865年—1870年中亞浩罕汗國侵略者阿古柏侵入並且竊據了新疆大部分地區;1871年,沙俄出兵佔領伊犁地區。1875年,慈禧採納陝甘總督左宗棠的建議,出兵新疆,清軍於1878年1月收復新疆。1881年,中俄通過談判,中國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區。

  1881年4月8日慈安暴亡,卒年45歲,有人認為是慈禧所害;從此慈禧實現一宮獨裁。

  1883年—1885年爆發了中法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卻主張「乘勝即收」,與法國籤定了《中法新約》,又使法國獲得了不少侵略利益。戰爭之初慈禧借戰事不利,把責任推給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將他們全部革職,史稱「甲申易樞」,從此慈禧完全掌控了朝政。

  1889年2月,光緒大婚,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慈禧又訓政了數年。在訓政結束後,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慈禧書法

  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布置點景,廣收貢獻。是年,適逢日本發動中日甲午戰爭。光緒主戰,慈禧亦主戰,「不準有示弱語」。但是,當有人提出停止頤和園工程,停辦景點,移作軍費的時候,慈禧卻大發雷霆,說出了「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之語。後來,清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六旬慶典,慈禧希望外國出面幹涉,儘快結束戰爭。她支持李鴻章避戰求和的方針,以各種藉口,打擊以光緒為首的主戰派。由於形勢日益緊張,面對朝野上下的重重壓力,她

  無法再一意孤行,大擺排場,她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計劃,縮減了生日慶典的規模,在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慈禧在紫禁城內的寧壽宮度過了她的60歲生日。次年2月7日,威海衛日艦及炮臺夾攻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海陸兩個戰場均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國地位;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幹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臺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維新變法運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制。對於變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緒發布帝「明定國是上諭」(即《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包圍頤和園,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本人,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慈禧繪畫

  19世紀末,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慈禧最初主剿,但鎮壓屢屢失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但列強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慈禧素來對洋人不滿,於是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當她看到一份所謂的「洋人照會」,要勒令她歸政,更是忍無可忍,對列強宣戰。但是,慈禧的決定,遭到了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電奏清廷,力主剿團乞和。並與列強訂立條約,實行「東南互保」。慈禧的決心開始動搖。她一方面要求各省將軍督撫認真布置戰守事宜,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另一方面,她令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别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面「排難解紛」、「挽回時局」。將兩廣總督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準備與列強談判。但是,八國聯軍並沒有停止進攻。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出逃北京。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第二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1901年9月7日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籤訂了《辛丑條約》,規定39年內賠款4.5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臺等。1902年初,慈禧與光緒帝回到北京。

  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間宣布實行「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1904年,日本與沙俄為了侵佔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日俄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制,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經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

  1908年11月15日光緒帝死後次日,慈禧因病而逝,享年七十四歲,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歷史點評:慈禧太后,一個能力非凡但卻使中國蒙受了恥辱的女人。她的逝世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慈禧執政期間,始終拒絕改革落後的滿清專制的統治體制。在列強紛爭的年代中,不斷制定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不斷籤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從而使得中國一步步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國運衰敗近百年。

相關焦點

  • 渾身上下長滿白毛:慈禧太后遺體三次入棺之迷
    慈禧不僅在生前有許多奇特的經歷,而且在死後還有更令人難以置信的遭遇:她的遺體在長達76年的時間裡,先後三次殮入同一口棺內。第一次入棺。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慈禧走完了她74年的人生路程,撒手人寰。當天下午4時30分,掌儀司首領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慈禧的遺體從西苑儀鑾殿抬出,5時15分到皇極殿,放在回床上。
  • 慈禧身上長白毛?原來是因為孫殿英拿了慈禧一東西?
    儘管慈禧太后年輕的時候丈夫死了,兒子也在她中年的時候去世了,但慈禧是一個很有智慧和手段的女子。她靠著自己一步一步掌握了朝廷大權。像慈禧這樣不平凡的女子,活著的時候把權力玩弄於股掌之間,註定死了之後也得不到安息。慈禧下葬後的20年,大約是1928年。
  • 慈禧太后墓被盜,慈禧屍體究竟變成什麼樣子?真相實在無法想像
    慈禧的陵墓應該比皇宮的皇后低。然而,慈禧的身份特殊,陵墓的設計在規定和質量上與慈安皇后不分上下。而慈禧並不滿意。她不願意與慈安相提並論,認為既然在葬位上與慈安難分高下,那麼她將在陵墓的建築和裝飾中超過慈安,以示她的地位。既然如此,慈禧的墳墓裡到底埋藏著什麼無價的珠寶?
  • 孝儀純皇后死後153年,遺體為何還未腐爛,專家都無法解釋
    1928年7月,「東陵大盜」孫殿英打開了乾隆和慈禧的墳墓,盜走了陵墓中所有珍寶。孫殿英盜墓的事曝光後,國內和國外都很震驚,社會各界以及溥儀等清朝遺臣都要求嚴懲兇手。然而,孫殿英拿出部分盜來的珍寶,獻給了當時的重要人物,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 慈禧口中價值8億夜明珠,如今下落已查清?可能在一美國大亨手中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也是非常豐富,負責主持其出殯入葬的是她生前的貼身太監李蓮英,李蓮英與他的侄子合寫了《愛樂軒筆記》,其中詳細寫有慈禧太后隨葬品的種類、數量、位置以及價值等,慈禧太后棺內陪葬的珍寶就價值高達億兩白銀。
  • 慈禧太后出土遺體實拍:只剩一條紅褲頭,嘴角被刀劃出一條大口子
    文/慈禧太后出土遺體實拍:只剩一條紅褲頭,嘴角被刀劃出一條大口子慈禧太后出土遺體實拍:只剩一條紅褲頭,嘴角被刀劃出一條大口子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女性之一,漢代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和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三位女性,縱觀慈禧太后的一生,從少年進宮陪王伴駕到青年痛下殺手剿滅威脅自己手中權力的八大臣
  • 墓被盜,慈禧太后的屍體被怎樣處理了?真相難以想像!
    慈禧的陵墓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清東陵,諡號簡稱為「孝欽顯皇后」。北京到清東陵有75英裡的路程,這75英裡,早在慈禧在世時就開始了修建,到慈禧去世,這條路雖然已比較平整,但給慈禧太后送葬的隊伍在這條道路上,還是要走整整五天。
  •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為了一塊木頭此皇帝挖了前朝皇帝的陵墓,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自從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大火之後,很多人都開始喜歡看盜墓小說,說起來,盜墓這一現象自古就從沒停止過,尤其是很多帝王的陵墓,更是頻頻遭殃,誰讓他們生前地位尊貴,死後也要帶著各種稀世珍寶陪葬呢
  • 東陵被盜,揭曉慈禧墓的靈異事件!
    大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掘了慈禧陵墓,大家重所周知慈禧太后是晚清的皇權掌舵人,死後陵墓的陪葬品更是數不勝數,各種奇珍異寶。孫殿英盜掘慈禧墓可以說是震驚中外,國內人對其口誅筆伐,滿清貴族更是惱羞成怒想把孫殿英千刀萬剮,而國外人則是在打慈禧墓中寶藏的主意。
  • 慈禧口中那顆價值8億的夜明珠,被宋美齡賣與美國大亨,如今難歸還
    說起慈禧太后這個人物,很多人應該都不會陌生,他是清朝後期的一位實際上的掌權者,統治近代中國長達半個世紀,她在生前對於吃穿用度就十分奢侈,在死後遵循迷信的說法陪葬物更是極盡奢華,奢華程度,連皇宮紫禁城也難與為匹。而在慈禧口中所含的東西也不是一般的物品,是一個夜明珠,由兩個半圓球的珠寶組成。
  • 乾隆墓穴被盜:令妃屍身竟百年不腐!究竟是何原因?
    孫殿英東陵墓從1611年順治皇帝的陵墓開始建起的,墓地規模龐大。包含了清朝各位皇帝與皇后妃嬪的墓穴。裡邊的財寶更是數不勝數。而孫殿英正是看中其中財寶無數,便以剿匪之名進行盜墓。孫殿英四處打聽得知東陵墓入口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首先將慈禧太后的墓穴洗劫一空,甚至為了將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取出,而將其屍身割開損壞。可謂是手段極為殘忍暴虐。而各官兵看到眾多財寶,皆失去了理智,甚至互相殘殺只為多搶一些。孫殿英在搶奪慈禧之墓後並未罷休,直接率領官兵前往乾隆墓穴。
  • 生前無上尊貴,百年後不僅陵墓被盜,屍身還被搗碎,散落在臭水溝
    生前無上尊貴,百年後不僅陵墓被盜,屍身還被搗碎,散落在臭水溝清朝的皇帝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就是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皇帝了吧,因為這三個皇帝怎麼說呢?當然最熟悉的肯定就是乾隆了,乾隆首先就是他的長壽了,而且在位六十年,本來是能夠繼續在位時間長的,但是因為康熙帝的豐功偉績,乾隆也很尊敬不願意超過,於是便提前的退位,成為太上皇,但是,在成為太上皇之後,乾隆還是執掌著朝政的,說白了乾隆沒死,嘉慶就拿不到大權!
  • 慈禧在自己陵墓支起100口大黑鍋,修出了大清「斷子絕孫」墓
    講究要埋在風水寶地,最好陵墓頂上能長出林芝等祥瑞,那更是祖宗保佑了,預示王朝興盛,子孫滿堂。但是,慈禧給自己修陵墓,卻反其道而行之,修出了「斷子絕孫」墓。在慈禧掌權後,就開始尋找自己下葬的地點,風水寶地。經過風水師們的測量,最終在清東陵普陀裕找到了這塊風水寶地。於是在1873年2月22日破土動工,開始修建陵墓。
  • 大清最悲劇的皇后,嫁給了一個短命鬼,死後的屍體慘遭剖腹挖腸
    慈禧太后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口碑奇差,她窮奢極欲,熱衷弄權,卻沒有遠見和氣度,中國近代屢屢被列強吊打,就有她的一份「功勞」。除此之外,她還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兒媳婦阿魯特皇后。說到阿魯特氏,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女人,生前經常遭受婆婆慈禧的白眼和精神虐待,死後數十年,屍身還遭到盜墓賊的糟蹋作踐,九泉之下不得安寧。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鹹豐皇帝病死後,兒子成了接班人,即是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的老媽慈禧太后通過政變,垂簾聽政,一舉掃清了內部敵人,獨掌大權。慈禧是一個強勢的女人,喜歡別人事事順從,眼睛裡容不得沙子,兒子同治帝也不例外。
  • 慈禧的棺木是金絲楠製作而成,為何現在成了紅色?溥儀不願說原因
    據相關資料記載,這李世民下葬時候便使用了天下有名的書法作品當作陪葬品,而作為清朝末年實際管理者慈禧,生前便是錦衣玉食,離開人世後對自己的陪葬安排自然也不會低調到哪去。無數金銀財寶作為陪葬品一同被埋在慈禧陵墓中。
  • 經測量慈禧襪底長19.5釐米 並非小腳
    遺體下鋪的鋸末狀物,至今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慈禧遺體保存得比較完整。她頭朝北,腳朝南,仰身直臥。臉和遺體的上身被黃綢子包裹著。下身穿著褲子,已嚴重褪色,一時難以辨別原來的顏色。褲子上繡滿楷體「壽」字,每個壽字長7釐米,寬6釐米。這條褲子與已從地宮裡清出來的「福」字上衣,正好是一身,上面的字合成「福壽」二字。
  • 15歲少年被慈禧下令凌遲,屍身涼透之後,清廷發現「誅錯了人」
    在我國古代刑罰之中,最殘忍的莫過於"凌遲",當然呂雉發明的"人彘"那種非常規刑罰,不在討論之列;凌遲就是用刀將活人割碎,生前遭受百般折磨後才下致命一刀,一般只有罪大惡極的犯人,才會被判處凌遲處死,但在清朝有一位15歲的少年,本身並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惡事,卻被慈禧親自下令凌遲;而且更荒唐的是
  • 為何順治帝墓成了清朝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
    清朝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統治長達二百九十六年的時間,清朝的歷史上一共出了十二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中,有兩位葬在了關外,其他十位皇帝葬在了關內,關內的陵墓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清東陵,一個清西陵,清東陵是以順治皇帝為首的,清西陵是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清東陵在各個時期,曾經遭到多次的盜掘,其中以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陵被盜掘的程度最為嚴重
  • 專家打開純妃陵墓,卻找到那拉皇后的遺體,原來乾隆皇帝如此絕情
    專家打開純妃陵墓,卻找到那拉皇后的遺體,原來乾隆皇帝如此絕情。在上個世紀,我國的考古工作人員對於乾隆皇帝的陵墓進行發掘的時候,曾經發現過這樣一位奇怪的現象。當時,這些工作人員進入的是純惠皇貴妃的陵墓,這個女人可不簡單,她在皇帝還沒有正式繼承大統之前,就已經是王府裡面的側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