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讀過的書,最終都會成為你的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我看過對於讀書的意義最好的闡釋。
大文豪蘇軾在鳳翔任職的時候經常與董傳來往。當時的董傳雖然貧困潦倒,但志向遠大。
正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蘇軾在董傳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光彩。
和董傳分開後,蘇軾為了鼓勵這位朋友,作了一首《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雖然你身上穿的是粗衣麻布,但是飽讀詩書的你,氣質由內而外,光彩照人。
不甘貧窮的你深深地知道「烹瓠葉的」苦,所以你隨從舉子們參加了科舉考試。
暫時的貧窮可能使你不會像孟郊那樣可以騎馬看花,但你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大展風採。
中舉以後,你便可以向世俗之人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你的名字呢。
昔日孟郊中舉,得意之時,跨馬揚鞭,一日看盡長安花。
蘇軾深信,腹有詩書,胸藏文墨的董傳也一定會高中進士,揚眉吐氣。
事實證明,蘇軾看人的眼光還不錯。董傳後來一舉中榜,總算沒有辜負蘇軾對他的期待。
「胸藏文墨,虛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質麗華。讀書,不是現實的功用,而是一個很漫長卻又值得細細品味的美好旅程。
初聞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生命中有很多時刻,你會忽然想起讀過的一句話或一首詩,只有它才最能表達你當時的心意。
那時,你會發現,古人的智慧,竟然都藏在書裡。
得意的時候,仰天大笑出門去。
失意的時候,倦遊京洛風塵。
春日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美好。
夏日有:閒敲棋子落燈花的雅致。
秋日有:數樹深紅出淺黃的秀麗。
冬日有:日暮詩成天又雪的浪漫。
暗戀別人可以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拒絕愛意可以說: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人生的際遇和情感,你想知道的問題,都可以從書中汲取營養。
或許,有些美好,早已深深地根植於你的內心,只是等待你去經歷。
這或許,才是讀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