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距離二胎政策的推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少媽媽迎來了"轉型升級",但是"石頭乳"這種生理性情況依舊是一大難題。
今年元旦,著名演員章子怡產下二胎,並發微博向廣大的孕媽們傳授經驗,講述"石頭乳"這種生理性漲奶對寶媽們的折磨,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錄製時,丈夫汪峰就說過,對子怡來說,漲奶那個疼是她這輩子最大的疼。不過,"石頭乳"真正的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媽媽們才懂!
01
"石頭乳"——媽媽們的酷刑
"石頭乳"又稱生理性漲奶,或者是"下奶",一般在產後48—72小時出現。由於產婦分娩後,體內的泌乳素分泌速度加快,乳腺就會逐步分泌寶寶需要的乳汁。如果乳汁的運送過程出現"堵塞",那麼媽媽的乳房就會變得又脹又硬,嚴重的還會引發發熱、發炎等症狀,真可謂是"媽媽們的酷刑"!
02
"石頭乳"要早預防
不少的新手媽媽對於哺乳很有講究,哺乳前甚至會對乳頭進行消毒,這大可不必,因為媽媽的乳房上有近700種細菌,可以在寶寶的腸道內形成"珍愛膜",減少寶寶腹瀉的情況。比較之下,"石頭乳"的出現才是寶爸寶媽們要提前預防、重視的問題。
"石頭乳"出現的原因:
1.未儘早哺乳
其實生理性漲奶是身體機能調節的正常反應,也是媽媽的身體在為寶寶吸收營養做的準備。媽媽產後要記得儘早開奶,最遲不超過24小時,否則開始一兩天產奶量可能會過少,造成不必要的心理焦慮。
2.媽媽精神狀態不佳
分娩的疼痛仍歷歷在目,處理生理性漲奶又迫在眉睫,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後都要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生怕自己的奶水不夠多、不夠好,對寶寶的成長不利,於是堆積了很多的不良情緒,造成精神狀態不佳,母乳分泌減少,進而陷入緊張、焦慮的情緒當中。
03
如何餵奶才科學?
1.適當熱敷
專家介紹,事實上母乳餵養冷熱敷差別不大,但是適當的熱敷有利於血液循環,可以軟化乳房組織,緩解疼痛症狀。正如章子怡在微博中說的媽媽們可以在餵奶前熱敷十分鐘,促進奶水通行,幫助寶寶更好地吮吸。
2.寶寶"通乳"最為有效
如果出現"石頭乳"的症狀,媽媽們可以適當用手擠奶,並且儘可能地讓寶寶每天餵8—12次奶,增加夜間哺乳的次數,緩解相關症狀,畢竟寶寶自己來"通乳"是最為有效的。在寶寶吸完奶後,部分媽媽習慣使用吸奶器將剩餘的奶水排除,這反而容易適得其反,使乳房更加脹痛。
3.餵奶姿勢要正確
在餵奶的過程中,媽媽們需要用洗乾淨的手輕輕託住乳房,等到寶寶的嘴巴張開到130°左右的時候,寶寶便能將整個乳頭含在口中,形成有效含接,避免乳頭被誤咬的情況發生。
但丁說道:"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便是母親的呼喚。"媽媽們辛苦懷胎十月,分娩的痛苦還未完全散去,又要經歷石頭乳的折磨。
親愛的爸爸們,媽媽們和你一樣愛護自己的孩子、關心他們的健康,也請你們多多關注媽媽的情緒,給予偉大的母親應有的尊重和關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