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工作、生活、已成為家庭矛盾導火索,同時也是困擾現代人們的關鍵原因,生活上的不如意,工作上的各種挫折,以及孩子的學習成績都成為家庭的困擾點。
為什麼會出現不想做?
要弄清楚人做事動力來源,首先要弄清楚是什麼讓我們自願去做,做的動力來自哪裡?
第一種本能動力:以吃、喝、穿、住、滿足生理需求為動力去做事。
第二種外在動力:以來自生活的獎勵與懲罰驅動自己做事,如獎金、外快、懲罰、毆打、甚至是關押。
第三種內在動力:以自己主觀思想去實踐,如孩子塗鴉、拼裝玩具、女人的化妝、男人的運動、等等都是來自內在驅動。
了解了三種動力來源,我們是不是聯想到了自己,是什麼讓你起床上班的?如果你是普通員工,沒有存款,那麼讓你起床的就是第一種本能。如果你是白領那麼讓你起床的就是第二種,如果你是老闆那麼讓你起床的就是第三種。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就可以結束為什麼很多窮人家的孩子懂事得那麼快了。因為他們必須提前面對第一種本能驅動,如果不去面對那麼他們生理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所以不迫使自己去努力那麼就會失去基本保障。然而現在我國全面脫貧的情況下,溫飽已經開始讓孩子失去第一種動力。從而導致很多孩子失去動力來源,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會出現不稀罕?
現在的家庭會出現獎勵孩子的情況,甚至出現孩子不稀罕獎勵。父母拿孩子沒有辦法?獎勵與懲罰同時用上都不能讓孩子學好,是什麼原因呢?
對孩子一個好的行為獎勵會提高他們這種行為發生的頻率,對一個壞的行為實施懲罰會降低這種行為發生的頻率。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說你考試能得到多少分,我可以給你多少錢。然後鼓勵孩子去努力學習,這樣好讓孩子能在考試的時候拿到高分。可是這種獎勵往往是沒有用的,甚至出現明明能考100分的他只考99分,原因是同桌考一百分可以分他50快。而你他考100分你只給他50快,考99分能拿30塊錢。這樣他能多出三十塊錢,他肯定選擇考99分成績而不是滿分。
當獎勵或者懲罰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不稀罕。只能在原有獎勵的基礎上提高代價才能驅動孩子繼續做事。這種就是第二驅動力帶來的後果,如果不能持續提供驅動孩子的物質,那麼孩子會停下來什麼都不做。
如何開啟孩子的內在動力?
首先我們來想想孩子幹什麼事最用心,而不讓大人去催促,答案肯定是玩,看電視,玩手機遊戲等等能夠自我掌控的一切事物都是孩子喜歡而且能夠專注的事。
對於學習這件事來說,要讓孩子感興趣無疑是一種挑戰。首先孩子不知道為什麼需要學習?這是從幼兒園踏入一年級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從出生到六歲孩子都是以玩去探索了解學習世界。突然間變成需要去學習文字,學習數字。這些一下很難讓孩子接受,同時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況。
知道了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來幫助孩子,首先我們需要讓孩子感興趣。
例如:拿起一本謎語書和孩子玩猜謎遊戲,孩子看不懂文字會出現什麼情況?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買賣遊戲,孩子不懂算術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家長們思考過孩子玩手機的過程嗎?手機應用需要大人去教導孩子如何開啟?如何進入遊戲?甚至是如何去玩遊戲嗎?我想家長們恨都來不及哪裡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
學習首先需要讓孩子明白,引發孩子的內在動機。就如同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一樣。讓孩子主動去了解,主動去探索。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好,甚至可以很輕鬆地完成他們的課後作業。
用成人的規則來定製孩子學習計劃
成人不工作會發生什麼?不勞動會發生什麼?不產生價值就不會擁有收入。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往往產生價值後不開心也會出現辭職的情況。同樣的孩子現在需要的也是產生自我價值的時候,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不停地寫作而得不到放鬆,孩子還會去學習嗎?就如同大家討厭996一樣,孩子同樣討厭學習、學習、學習還是學習。
在工作上知道自己的目標,然後自己安排時間完成項目是最開心的工作方式,也是效率與創作力提升得最快的方式。
如何正確安排孩子學習時間,孩子放學回家後讓孩子先預估自己作業需要用多少時間,然後同孩子一起安排。而不是自己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的,甚至不考慮孩子休息放鬆。讓孩子知道鞏固的作用,了解今天學習內容的熟練度。以及完成後的自由時間安排的期望度,這樣孩子就會有動力去完成課後作業。而不是靠家長不停地催促得到的結果,那樣不僅孩子不滿意家長也費神。就如同你在單位老闆或上級一直安排事給你做不讓你放鬆一樣,你會開心願意嗎?
鼓勵的內在因素
在單位你在某一方面很出色,然後同事或上司讓你做這件事分別用兩種語言對你說,那種會讓你更受用?
第一種:XX這件事情就拜託你了,你做得比他們好,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一定能給出很好的方案。
第二種:XX這件事就交給你來完成了,你幹了這麼多年一定可以拿出好方案。
兩種語言兩種心情,第一種是對你的行為肯定,第二種則是你的本分。那麼對於孩子來說,當孩子考試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成績時,作為大人是說孩子本來就應該靠這分數,還是說孩子通過努力得到這分數呢?
鼓勵孩子應該從他努力的過程鼓勵誇獎他,而不是直接誇獎孩子,直接誇獎孩子會讓孩子形成自大的行為,這種方式很容易然孩子忽視努力的過程。所以給予孩子鼓勵一定要注意方法,別用錯方向。否則會帶來不良後果。
通過這篇文章大家都了解人是靠什麼驅動自己做事,學習的了。那麼你對孩子的驅動方式是哪種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討,喜歡請點個關注,你的關注是老羅動力的來源,每天將為你帶來不同的育兒知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