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學】老西安的家常飯

2020-12-23 西部網

餃子

餃子是中國人的傳統飯食,特別是在北方家庭,一個月、半個月就會吃一回。

朋友的叔叔是開飯館的,餃子是館子的主食,所以要有十分的特色。他調餡子有講究,先用水打細,放菜,再打勻。包時用勺子從邊上抄,不能有一點亂。餃子包出來個頭一樣大小,從外面幾乎可以看見餡子,下鍋也不爛,煮多長時間、一次點多少涼水,都心中有數。這大概是最專業的,家常包餃子沒有那麼講究,可也不能馬虎。

母親包餃子,善用調料面,不同的餡子拿捏得準,蘿蔔餡的多放,白菜餡的少放,韭菜餡的基本不放,吃的是韭菜的新鮮。她包餃子用筷子挑餡,皮兒擀得薄,餡放得飽滿,褶子捏得花邊有致,像貝殼的紋理。

母親調餡子味要讓我先嘗,說我嘴刁、講究。其實味道千人千樣,不過家裡人因為在一鍋吃飯,母親是主廚,在口味方面我們也大概一樣了。有的人家吃飯,桌子上多放一碟鹽,鹹淡自主。這是對的。

現在人們包餃子,餡子多樣,甚至什麼食材都可以包餃子。飯館賣的更是多種花樣。西安的餃子館曾有餃子宴,食客去了,幾十種餃子不重樣。不過吃到最後都已串味,不知所云。

在過去,家常餃子最普遍的是韭菜餡的、薺菜餡的、白菜餡的、蘿蔔餡的,講究的也就是蝦仁餡的。肉餃子不分時令的,若硬要分季節,當然是冬天吃牛羊肉的。蔬菜餡也有講究,韭菜最鮮是春三月,如果過了五月就不好了。以前家裡如果過了六月吃韭菜餃子,父親就藉故不吃。現如今有大棚韭菜,好像四季都有新鮮的,不過已不是自然的鮮味了。所以三月用韭菜包餃子,最好是素的,放一點雞蛋即可。還有薺菜餃子,吃的就是野菜的那種鮮香。

在家吃餃子,是一種家庭歡宴。一家大小齊聚,多是包餃子吃,因為可以齊動手,有人負責調餡子,有人負責擀皮,有人負責包餃子,可謂其樂融融。

餛飩在外國人眼裡也是餃子的一種。韓劇中的餃子很像中國南方的大餛飩。西安包餛飩餡少,人們包餛飩用一支筷子,挑一點肉餡放進去。餛飩主要是喝湯,一般雞湯、骨頭湯最好。過去沒有那麼多東西,放一點大油就覺得好,還可以放蝦米皮、紫菜,為了提鮮。

家庭包餛飩多是休息日,一家大小中午可能吃得好,晚上也不餓,隨便包點餛飩,只為喝湯。自從有了味精,家裡經常會包餛飩,湯料就是味精、鹽;後來又有了雞精;現在到超市,現成的湯料多得很,卻少有人問津了。

燴米飯

陝西以麵食為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米供應多了,居民飯桌上,米飯不少於麵食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如果吃米飯,一定要有炒菜:菜花炒肉,蒜苔炒雞蛋,還得有西紅柿雞蛋湯。

吃米飯有時剩下了,還有剩菜剩湯,下一頓不想麻煩了,就吃一頓燴米飯。以前有燴麵,現在有燴米飯。剩飯燴一燴,也是美味佳餚。

記得我上學時,早晨經常是帶饃的。有時候母親沒有蒸饃,又不能讓娃餓肚子去上學,就急急忙忙燴一鍋米飯,我們幾個上學的孩子,溫溫飽飽地吃一頓,比吃饃好多了。不過這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多見的,因為那時糧食定量,不可能有剩餘的。

後來富裕了,吃飯不成問題,就有了剩飯剩菜,燴米飯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做燴米飯,最好是有肉菜,或者茄子、芹菜之類,再有蘑菇、木耳更好。西紅柿豆腐湯做湯水,味道更是好。只有剩蒜苔不好,再煮一回會柴。紅燒肉最饞人,排骨也是,不過如今人們喜歡清淡,白菜、豆腐就不錯。做燴米飯時,先將剩菜剩湯加熱,滾燙了再放米飯,不用多煮,稍稍煮一下即可,米飯硬一點更好。在冬天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燴米飯,真是好極了。

近年多看韓劇,發現那裡的人喜歡把米飯放入砂鍋湯菜裡吃。我經常是吃到最後一點米飯,加些菜湯進去,碗裡的米飯就成了湯飯。

上海人喜歡清早吃泡飯,有白開水泡飯,也有茶泡飯,沒有吃燴米飯的。日本人也習慣吃泡飯。

現在家裡人口少了,多是三四口之家,做飯動不動就做多。按說,一般過夜的菜吃了不好,但已養成節儉的習慣,飯菜怎麼也不能隨便倒掉,於是燴一燴。

當然,剩米飯做蛋炒飯是另一種美食。小時候學校組織春遊,母親給我帶一些餅乾、點心,最多的時候是帶雞蛋炒米飯。現在我如果剩了米飯,又沒有剩菜可燴,就做蛋炒飯。蛋炒飯要多放油才香,可是放油多了,對高血脂的人不好,所以清淡一點,還是燴米飯吧。

麵食

所謂家常飯就是普通人家飯。在西安,麵食最經常。小飯館雖然也有賣的,但不如家裡的隨意。

先說撈麵,也稱然面,一般是放了臊子,就叫臊子麵;放了炸醬,就是炸醬麵;用油潑了,就是油潑麵。不過麵條有粗細寬窄之別,吃油潑的就得寬厚,炸醬麵可以細點,韭葉最好。家常吃的有多種,五花八門。春韭菜下來了,撈麵裡放炒韭菜,還可以放豆芽菜、菠菜、芹菜等鮮貨,總之,有啥時令蔬菜就都可以放。冬季菜少,也可炒盤蘿蔔白菜,再不濟熗個蔥花也行。過去糧食定量,能吃一次撈麵不易,多是做肉臊子麵。

湯麵條

古城人的家常飯,特別是下午一頓,多是湯麵條。有的是湯麵不放鹽,就著一碟小菜,多是鹹菜、蘿蔔絲,清口。湯麵也是五花八門,更是隨便做的。湯麵出鍋了,撒一把碎韭菜,味道頓時有了。放綠豆芽,也是味美。湯麵分糊湯麵和清湯麵,還有米麵、糝糝面、糊塗面。冬天吃一碗糊湯麵,保暖。夏天吃清湯麵,清爽。還有,苦夏沒胃口了,下一鍋白面吃,或者叫甜面,什麼也不放,就著小菜,或者拌黃瓜、拌水蘿蔔、拌豌豆苗。

白面如果是新麥子磨的,更是好吃,有新麥的香味。從崇尚自然的角度來說,這是最接近原始的美食。

吃甜面要寬面,不能長,如人們常說的面片子。

做菠菜面,最好是才下來的嫩菜,先在鍋裡煮爛,摻在麵粉裡,再和面、揉面、醒面,充分和面融合,這樣才是真正的菠菜面。吃菠菜面蘸蒜汁,喜歡吃辣子的放油潑辣子。

還有的人家將菠菜裡放入少許麵粉,揉巴揉巴,放籠上蒸了,切成方塊,蘸蒜汁吃,也是一種佳餚。

糊塗面

糊塗面,麵條隨便一擀,軟軟的,下鍋裡後,把擀麵剩的麵粉撒入鍋裡。可以放各種家常蔬菜,不過一定得有紅薯粉條、豆腐、豆芽,最後單另熗蔥花,入面鍋裡,味道極好。

不過現在,大飯店已把這糊塗面搞成了一檔招牌佳餚,而且加了很多名貴食材,雖然好吃,但已不是原汁原味,很像宮廷御食。

米湯

過去人家中午都是米湯、饃,晚飯也有做的。

西安人做米湯,如果是夏天可以放綠豆,敗火;冬季可以放紅豆,暖胃。以前熬米湯還要放一點點鹼,現在也不放了,說是對身體不好。

在過去米少時,主要是打麵湯。

麵湯最普通的做法,就是把面攪成麵糊,淋在沸水裡,攪勻即可。講究的人家打個雞蛋絮,還有的要濾出麵筋,分開了。再講究的隨便你放什麼都可以。更講究的就是酸辣湯了。

有放蔬菜進去,那就不能稱米湯了,應叫糊湯。

糊湯也是有講究的。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愛吃糊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且在他眼裡,一碗糊湯比得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這其實倒不是優劣問題,純粹是從小養成的口味,到啥時候都不會變了。

現在不是時興一句「媽媽的味道」嗎,實在是家常飯的底蘊。

現在再做糊湯可以加黃花菜、木耳,可以葷做,放肉湯、海鮮。但都不是原味。所謂原味就是最低廉、沾地氣的蔬菜,最好是灰灰菜之類的野菜。因為,說到底糊湯只是一種平民百姓的佳餚。如果加魚翅不如加粉條,不然就是魚翅撈飯;加鮑魚不如加蘑菇,更鮮活。

西安人還有一種家常飯叫「老鴰顙」的。這是把麵粉打成稠糊,筷子攪勁道,用一支筷子撥入開水鍋裡,還可以淋雞蛋花,放各種蔬菜,有放海帶絲、魷魚絲的。這應該是如今飯館做的,於家庭過去就是一種極簡單的飯食,圖的就是方便。

「瓜菜代」的年月,古城人的飯桌上更是「琳琅滿目」。有一種苞谷面餄餎,還有一種苞谷糊菜糰子。菜糰子放的是紅蘿蔔絲粉條,還有放豆腐渣的,放薺菜、灰灰菜的,放紅薯條的。唯獨沒有放肉的。這種食饌如今吃不到了。就是玉米面,也不是以前的糙玉米碾的,口味相差甚遠。真的都具備了,就會說是憶苦飯了。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三秦文學」笪先明:「笪先明律絕十五首」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三秦文學投稿須知原創作品授權發布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本公眾號聯繫三2、《三秦文學》已開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功能,敬請關注。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學》編委統一安排。3、讚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稿費低於二十元者不予發放。讚賞到帳後三日內,作者不主動與平臺聯繫、不領取稿費者視為自動放棄。
  • 「三秦文學」譚文群:「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三秦文學》詩歌組編委,作品散見於《首都文學》《精英文學》《漢陰文藝》《三秦文學》《乾陵文苑》等。
  • 「三秦文學」翟向傑:「七律七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七律】喜聞首山詩社成立感吟無邊正氣蕩秋空,獻瑞飛雲過碧穹。中華詩詞學會、河南詩詞學會會員,襄城詩詞學會副秘書長,三秦文學編委,首山詩社副社長,詩花爛漫副主編。作品散見於網、紙刊文學平臺。
  • 【三秦文學】豳草:【鄉廚】(散文)
    2、《三秦文學》已開通微信公眾號、百家號、頭條功能,敬請關注。投稿郵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學》編委統一安排。3、讚賞金額的一半作為作者的稿費歸作者所有,一半作為平臺運營費用,稿費低於二十元者不予發放。讚賞到帳後三日內,作者不主動與平臺聯繫、不領取稿費者視為自動放棄。4、由平臺主播誦讀的作品,讚賞發放比例為:作者30%,主播20%,餘50%為平臺運營費用。
  • 「三秦文學」劉成海:「鐘聲過往」(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鐘聲過往(詩歌)文/劉成海自幼愛好文學,尤以詩歌、散文見長,崇尚以文修身,自得其樂。部分詩詞被收錄在《中國當代詩詞》、《詩人作家新編》、《世界華語童謠大賽優秀作品選》等文集出版,有作品在全國性詩文大賽中獲獎。
  • 「三秦文學」李驥龍:「選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獻給紮根山村的小學教師選擇作者:李驥龍
  • 「三秦文學」田園閒客:「最愛老家西瓜香」(散文)
    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祖籍青海民和三川,現定居甘肅臨夏積石山,愛好文學,在《人民日報》《中國土族》《民族日報》《河州》《河北大周刊》《黃河三峽文藝》《江西散文詩》《中國風》《河北農民報》等紙媒發表數百篇拙作,收錄各種文集,詩集的文字較多,網站和平臺刊發千篇(首)以上。現任縣作協主席,臨夏州作協會員,望月文學社籤約作家,清新園地專欄作家,《河州文苑》微刊總編!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李正琪:「我」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高陵區草市小學二年級 李正琪 走到鏡子前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鍾睿琪:「秋天的美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秋天的美景西安市高陵區田家小學 鍾睿琪
  • 「三秦文學」謝仁厚:「泥娃子」(小說)
    三秦文學微刊ID:sanqinwenxue不忘初心 夢在三秦泥娃子文/謝仁厚主題詞:被槍決是哪般個滋味?人死還能復活嗎?惡人必有惡報,但如此惡報實屬奇葩!NO.1在破半山的一個旮旯,西塂子莊的人眼——美女金婉秋在彎腰割麥子。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曹佳樂:【我的「動物」家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動物」家庭西安市高陵區高家小學四年級
  • 「三秦文學」張文冀:「歲月與時間」(外三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三秦歲月與時間(外三首)
  • 「三秦文學」吳豪:「不解人意的秋雨 太纏綿」(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解人意的秋雨 太纏綿作者/吳豪《國魂三部曲》《歲月三部曲》《英雄氣概三部曲》入選《新世紀文學》一書。《堅守 詩歌的精神追求》發表在《世界作家》等。被評《大眾原創歌曲》電子雜誌歌詞「原創明星」;獲評《2019中國巔峰詩人作家評選》「中國巔峰詩人實力獎」。《當代作家文藝》籤約作家。被認證為中國鄉村作家。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王芮:「我的老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老師 西安市高陵區田家小學 王 芮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康梓安:「我的夢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的夢想 西安市高陵區城關小學三年級 康梓安
  • 「三秦文學」Wolf:「給兒子的一封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給兒子的一封信親愛的Chris:據我觀察,你應該算是一個理工男,今後能注重積累一些文學知識,那就錦上添花了。高中階段學習突出一個「穩」字,不必當黑馬,保持平常心,大考發揮出實際水平就相當不錯了。目前你正在積極備考,可是最近胃上有炎症困擾,不要著急,樹立信心,共同想辦法克服,一切會變好的。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譚璀懿:「閱讀讓生活更美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閱讀讓生活更美好西安市高陵區張卜中心小學 譚璀懿 從書中,我可以知道許多人不知道的事,或者是一些文學名人:「詩仙」李白、張旭、賀知章等,他們被合稱為「詩中八仙」。每當我翻開書本,心情就像暴雨中的海浪一般洶湧澎湃。文字映入眼帘,他們像在歡快地跳躍著,迫不及待地想讓我翻看似的。捧起書,開始閱讀,密密麻麻的文字排成列,排成行,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讓人流連忘返,食不知味。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李嘉懿:「美麗的銀杏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美麗的銀杏樹西安市高陵區高家小學 李嘉懿 我剛進銀杏樹林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惠紫怡:「文具大家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具大家庭 西安市高陵區藥惠小學 惠紫怡
  • 「三秦文學●中小學作文」劉一鳴:「小高陵大中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小高陵 大中國城關小學:劉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