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講,最近這段時間可謂是一個『難熬』時期,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把偉大家長們狠狠的「蹂躪」了一遍,甚至有的家長比考生還緊張。
中,高考,考得好不好與小學期間打下的基礎有關,紮實的基礎是成功的條件之一,《老子》中的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沒有基礎就很難發展,有深厚的根基才能有所成就,擁有堅實的基礎對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南寧,學區房很火,尤其是學區的排名,總會成為各大家長群熱議的話題。
不久前,一張小學的排名截圖引發熱議,南寧10大重點小學出現了新的面孔。
它就是「桂雅路小學」,打破所有,位居第一。
是故意炒作呢?還是真的靠實力?
桂雅路小學雖然好,並沒有那麼好。但是給它排上來的理由有;1、太多人喜歡東協商務區的房子,本著口碑好有道理的原則,給它排上來了;2、東協商務業主們總體上經濟實力太強,生源太好。
桂雅路小學,這是南寧市第一個排除機關單位因素,並且排除名校因素,僅憑業主綜合素質養起來的一個小學學區。
榜單和以往不同,排在第一的是桂雅路小學,超越了南寧傳統的幾大名校。鳳翔路小學、越秀路小學,這兩個後起之秀也上榜了。
當然,前10名單中,濱湖路小學、天桃小學、民主路小學等已被公認的「名校」,依然在榜。
這份名單引發不少爭論,特別是針對3所「新面孔」,有的說是炒作,有的說是實至名歸。
要知道,桂雅路小學創辦於2010年,鳳翔路小學創辦於2011年,越秀路小學創辦於2012年,歷史最久的才10年。
特別是桂雅路小學,創辦才10年,排名就第一了,不免讓人生疑。這份名單出自哪?對家長有沒有參考意義?
伴隨著排名圖流出的,是一張群聊圖,聲稱排名出自南寧教師群,挺「權威的」。
對此,小襄特地諮詢幾名小學老師,其中有就職於天桃小學的老師。他們均否認該排名出自教師群,並表示教師不會對小學進行排名。
不過,他們對這10所小學還是比較認可的,對「新晉」3所小學的評價也不低,可以稱得上「後起之秀」,也配得上房地產行業口中的「名校」。
首先聲明,關於小學的種種排名,並沒有官方的說法,均來自「民間」。
在名校分校「遍地開花」的年代,有優秀新校能打出名氣,自立「名校」招牌,被更多人關注,其實是好事。
這幾年,桂雅路小學、鳳翔路小學、越秀路小學的發展勢頭良好,成為「後起之秀」,得到很多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到底是為啥呢?
扒房曾多次說過,好的學校,師資和生源,同樣重要。
你看,桂雅路小學的生源,出自幸福裡、盛天茗城、保利21世家等東協商務區「富人區」。
你看,鳳翔路小學的生源,是區人民檢察院宿舍、廣西民族研究學會、香格裡拉等小區的小孩。
你看,越秀路小學的生源,是區黨委新聞中心職工宿舍、交警支隊小區、幹部職工住宅等小區的小孩。
以上3所學校是2020年學區劃分的
關於南寧小學的非官方排名,也不止於此,早就被炒得沸沸揚揚。
比如,從2020年初,就有一份看似很正規的重點小學排名廣為流傳,如下圖。
圖上的名單,前10是清一色「名校」,其中青秀區佔了9個,西鄉塘僅秀田小學上榜。
而我個人認為五象這邊的五象實驗一小,五象實驗四小,在不久將來也會上榜。
而前30名單中,青秀區佔比最高,西鄉塘區、江南區緊跟其後,興寧區少得可憐,僅2所學校入圍。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名單中,後起之秀鳳翔路小學再次出現,排名TOP11。而卓立小學是唯一入圍的民辦學校,排名TOP18。
不過,你以為這就是「權威」排名了?
事實上,關於南寧小學的「民間排名」還真不少,真真假假,不得而知。
這些林林總總的排名,雖然沒有官方蓋章,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名校淪為助漲房價的推手,特別是近年來,遍地開花的名校分校,炒熱一個又一個「新區」。
名校是香,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排得上名的小學,都是名校本部,目前尚未發現有分校入圍。
要知道,一所「名校」的煉成,不是一朝一夕。分校大多都是屬於新學校,短時間內擠入前茅,確實有難度。
因此,當小襄看到殺出「新學校」的排名,還是比較驚喜的。
新學校還能成為「名校」嗎?
新校殺出重圍,超越名校分校,開始在名校排行榜嶄露頭角,是不是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些底子好的新學校,有可能就是「潛在的名校」。
那麼,潛在名校怎麼看呢?
能不能成為名校,一般看這三樣,硬體條件,師資力量,生源質量。
而這幾年,新建學校硬體都不差,能不能打出名氣,拼的就是師資和生源了。
那些政府小區多、單位機關多、高檔小區多的地方,居住人群比較純粹,也重視孩子的教育,假如師資跟得上,就有可能成為後起之秀的名校。
比如,被忽略的蟠龍,是五象的帶頭大哥,最早進駐的都是一些機關單位,生源不會差。
比如,沒地鐵沒名校的三岸,是五象湖除外,高價地最集中的板塊,未來也都是低密高端小區。這類高素質的家庭,對教育的投入,往往會更大。
此外,龍崗的邕寧民族中學、步雲中學(蒲廟二中新校區),也值得關注。
當然,也不否認一些名校分校底子不差,未來也有可能對得起「名校」的稱號。
但也有人也說出了一個真相,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成績不能說明一切,適合孩子最重要。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讀小學、讀初中,直接是地段劃分,不用考。一所好小學、初中,直接影響孩子的升高中,高中又直接影響了孩子的高考。所以,很多父母把名校看得特別重。
從往年成績單中可以看到,民辦中學比公立中學亮眼很多。而公立中學中,十四中、三十七中、二中初中部等初中,成績相對亮眼。
但今年招生規則改革,民辦中學不再設「門檻」,生源有變,會不會因此落下,目前還不好說。
家長總有操不完的心,學校成為大頭。
一直以來,在中國,房子蘊含的「成分」太多,「學區房」高燒不退,也不是沒有理由。
在小襄身邊,有不少朋友依然在追名校,為了「學區」犧牲生活品質,不惜高價購買「老破小」讀本部。
他們認為,追名校,不只是為了好看的成績單,名校學風好,圈子純粹,更有益於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盡最大努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和圈子,也是人之常情。
小襄理解。
教育沒有絕對的公平。比起拼爹拼關係,通過買房獲得名校的入場券,已相對公平。
不過,人生路漫漫,入學讀書,只是孩子萬裡長徵的第一步,過度追捧名校是一種病。
要知道,「學區房」,首先是房,而後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