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篇不像KC改裝案例的改裝案例,前半段一不留神就被dahaoren的抒情敘事給「騙了」!正式改裝從「另尋新歡OR找回初戀開始」,廢話不多說了,親們自己看吧!另尋新歡OR找回初戀
原文寫作時間:2013-8-18
最終重量:9.278kg
開篇
※ 大約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第一次騎著一輛同學那兒買來的giant atx680,參加了一次學校的車協活動。
※ 學生活動最主流的車自然是山地,可是我發現有個19x cm高的同學居然騎了一輛很小的車子來參加的活動,而且還騎得很快,常時速接近40從壓隊追到領隊。
※ 路上休息的時候跟他聊天,問起為什麼要騎這麼小輪子的摺疊車,他說他以前也騎山地車,不過後來買了摺疊,主要是摺疊攜帶方便,隨便走到哪裡如果車子或者人堅持不住了或者出問題了,搭車很方便,於是出去旅行就會覺得格外有信心。雖然當時的我對於運動摺疊車一無所知,不過懵懂間,我已經對這個小巧而略顯單薄的車車產生了好感,嗯,旅行好伴侶!後來我知道,那輛車是05款的灰色sp8。
※ 於是我去四處搜集資料,看了很多主流車型的對比,當時ka082的風頭正勁,sp8呢,久經考驗江山不改。結合自己的預算,我在這兩個車型之間糾結了好一陣子,ka的輕而且原配馬拉松,kc的架型纖細好看,最終我憑印象,讓老闆去訂了一臺08款的sp8,雖然是三道槓,但是還是挺順眼的。
※ 當時學校的bbs上光光等人經常放毒,講解dahon 20寸的改裝,於是乎我的車子就在到手後不久就被我公式化改裝了一番。這個車子算是挺好騎了,而且以現在的眼光看起來也還算和諧,可惜的是它僅僅跟隨了我一個多月的樣子,就被偷了。於是我跟kc的故事也就暫告一段落。
再續前緣
※ 後來呢,還是耐不住寂寞,於是搞了臺412代步,412又小又輕,代步當然很好很極品,而且改裝起來樂趣多多,隨著412在我手裡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順溜。我對412也寵愛有加,畢竟代步車是貼心人,要好好待她。不過呢,我深深地知道,我跟kc那戛然而止的初戀,終會再續。
※ 77bike這時變成了我學習的很好的資料庫,二手區也經常去逛逛,有一次看到了一輛黑銀配色的大改sp8,是墨鏡香蕉正在賣,甚合心意。糾結了一下,終於在一個衝動的夜晚,左借右借,湊夠錢,約好第二天去提車。
※ 提車過程很艱辛,可能正所謂好事多磨吧。那一天正逢十一,天上下著大雨,我三號線到底到上海南站,發現去嘉興的客車排隊至少要兩個小時,火車呢要到下午才發車,於是再次走進地鐵站,換乘1號線到蓮花路站,然後出來冒雨跑到一個公交車站,印象中叫蓮楓線似乎。然後坐上車,近兩個小時的顛簸之後到達了楓涇。已經快餓昏了,小賣部買了個火腿腸,買了兩瓶綠茶(一瓶留給冒雨給我騎車過來的香蕉)稍微緩解一下。
※ 交易過程很順利,拎著車又踏上返程,這次坐的好像是楓x線,手扶著剛到手的寶貝,激動的心情難以自已,似乎公交車也隨著這種心情而開得特別歡快。然後轉地鐵,然後冒雨騎回來,等回到學校旁邊猩猩店的時候已經是下午3點左右了。不過這時的我一點倦意都沒有,立馬把整個車子拆了仔細擦淨又重新仔細的裝起來。整個過程竟也毫不覺得饑渴睏乏,只覺得自己失散的初戀又回到身邊的暢快難以言表。
※ 雖然這次收到的整車已經挺和諧了,自己後來還是根據個人喜好改裝了些地方,整車算是相當滿意了,重量印象中大約9.4kg的樣子。後來騎它去了趟杭州,還騎它去崇明島玩過兩次,看似弱不禁風的星芒的表現讓我相當滿意。後來還專門給她配上了一雙馬牌的鞋,這雙鞋很好看~~我很喜歡!
另尋新歡OR找回初戀
※ 其實KC架的優缺點我也考慮過很多次,優點麼就是纖細好看,線條柔中帶剛,一如維多利亞秘密的那些籤約模特,相當符合我的審美,這個呢是最重要的一條,車子是用來騎的也是用來看的用來欣賞的,如果一輛車子其它方面巨牛但在我眼裡巨醜也沒用。至於什麼鋼架路感好啊,鋼架壽命長啊之類的優點,說實話路感比ka確實好一點,大概我這人比較鈍,沒覺得有質的飛躍。
而KC架的缺點就很明顯了。
一來重,即使按照標準減重性價比也要多花n多錢才能彌補車架重量的巨大差異。
二來摺疊結構為橫向摺疊,而且鉸鏈長度比較短,據說會降低車架剛性,據說影響車架壽命,據說會有斷裂風險。不過在我騎過的所有KC架中,沒有任何一個發生過鉸鏈鬆動情況,所以至今還比較放心。
三來k架的五通算是半懸空,據說會影響剛性,這一點呢,我還是比較鈍,跟我的鋁架平把公路來比,確實剛性有差距,可是我說不清到底是材料的差別,還是結構的差別,如果忽略材料的差別,我也說不清到底是五通的差別還是摺疊扣的差別。
四來的話sp8保有量實在太大,kc會比較不容易脫穎而出,吸引眼光,對於這個我倒是不介意,sp8的保有量大可以一定程度說明其合理性,就像很多公式化改裝套路,能成為公式的前提是合理。合理的東西我喜歡。
※ 人呢,總歸是欲求不滿的,我於是像剛開始一樣,翻看各大摺疊車廠商的目錄,心裡呢則一直在琢磨下一輛dream bike的樣子。先看dahon的,因為已經有了純代步車,所以只看20寸輪徑。
①hc架跟KC有點像,結構相似,大梁更細挺漂亮,市內通勤應該不錯,但我不能接受下一輛車比以前的性能差。
②ka架很早之前就看過,可惜我不喜歡他較臃腫的大梁寬度和補強設計。
③p架在我眼裡也就視覺上適和女生
④y架有很多人推崇,可是我個人覺得這個架子跟ka一樣,偏粗了點。
⑤mu-ex那個架子倒是不錯,相當於一個流線型的沒有醜陋補強的ka架,而且有珍貴的前撥掛耳,可惜很難找到,整車也買不起。
⑥f架呢,各種理由不合我胃口。
※ 所以看來看去,dahon裡面最合胃口的20寸架型是KC!!!
kc其實也有小差異,塗裝上的差異自不必講,pro的架子多了掛外折頭管的塑料扣,sp16/18的架子則多了珍貴的前撥掛耳,這兩個特點我都很喜歡,至於到底用那個呢,看緣份吧。
①oyama的沒看!
②khs的車子做工很好,強調速度,用料厚道(很多車型原配的變速管是L3。。)可是頭管的摺疊卻成為軟肋。我喜歡折起來緊湊的摺疊車,這才叫真正的摺疊車。不過khs最近新出了一種摺疊頭管的型號,好像是f20-t3f,這個車型很有競爭力!
③birdy這個車子倒是很有意思,精巧的摺疊方式,讓小鳥可以折起來足夠小,展開卻足夠大,作為唯二的大輛不摺疊摺疊車,結構複雜卻讓人放心,是真正的摺疊車。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公路上騎的更快的摺疊車,而且鳥的價位還是高了點哈。小布,我暫時還不需要412以外的另一輛純代步車,雖然騎姿比412舒服多了,而且在我眼裡屬於摺疊最為精妙的摺疊車~~
④bikefriday,我一眼就看上了prp~~難道是因為一眼看上去長得像sp8,難道是因為那濃濃的初戀情節?赫赫說不清。prp系列也被譽為最接近公路車的摺疊車,而且大梁不折,縱向摺疊有效的保證了車架的剛性和可靠性。不過摺疊車都是在戴著鐐銬跳舞,特殊的摺疊方式保證了prp的優點,也造就了prp的軟肋,摺疊性差,剛剛能算是個摺疊車~而且價位實在不是現在的我所可以承受的。
⑤alexmulton。。。。這個很毒啊,像藝術品,可是能算摺疊車麼。
於是峰迴路轉,找回初戀!!!
緣妙不可言
※ 前面說了還在sp16/18的架子和pro架子之間糾結,結果緣份就來了,一個朋友同意把他的pro車架拆給我。於是乎我開始了新一輪自己毒自己的過程,之前經常幫別人yy配置單,這下好了,全成了自己毒自己的東西。
※ 都第三輛kc了,一定得比第二輛有所提高才行。其實dahon 20寸硬架沒必要追求什麼花頭,主要是因為成品該裝配件實在夠豐富,只需要根據自己對車子的定位和理念作出取捨就可以了。實話說,第二輛重量已經比較滿意了,有幾個心結未了而已。比如塗裝雖然喜歡,可是漆水水平確實差於5級車和外銷車。比如掉鏈問題讓我無法放棄護盤。比如單盤配公路飛爬坡能力略差。
※ 猩猩的pro帖子翻看了幾十遍了,實物也摸了無數遍了,按照猩猩的話來說,是一輛輕、靚、快、穩集於一身的車子。
可是結合我自身的需要,這個模版還是有些不合要求:
首先掉鏈問題無法根除,也就是無法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放心的踩踏,遇到顛簸就得提心弔膽。我需要一輛安逸的車,所以準備加前撥。
其次,星芒我已經用過了,強度性能都沒問題,可是維護性差了點,如果出遠門,不小心斷根輻條就慘了,尤其是後輪,調教比較麻煩。而且pro的後開檔是135,星芒用上就算感覺不出異樣,心裡也還是有點小疙瘩,所以輪組考慮自編,後花轂用135開檔的。而且牙盤,線管,飛輪,坐墊等要用性能更好的或者更耐用的或者更舒服的。
再次,重量達到8.xx kg量級是比較難了,在自己預算範圍內儘量輕些就好了,強度耐用度第一,輕量不優先考慮。但也絕不能重的不能忍,要合理輕量化.考慮到加裝了前撥以及輪組會增重,所以初步目標定在整車跟第二輛sp8同重量級即可。
開搞之前先來點後開檔實測數據,這個問題我也糾結了一下。
第一張是未裝車的sp8的開檔數據,約128.1mm另尋新歡OR重回初戀。
這個是我的pro(07款塗裝)的後開檔數據,約132.9mm。
※ 問過猩猩他的pro後開檔是多大,答曰135。可是還是不放心,前兩天又偷偷跑到猩猩店裡趁他不在把他的pro拆了量了一下後開檔,正好135mm,作案心切,當時沒有顧得上拍照。
戴著鐐銬跳舞,糾結的取與舍
牙盤
※ 這是第一個確定的,基本只考慮一體牙盤。碳牙盤暫時不感冒,鋁牙盤裡面的話,cp的最喜歡但暫時買不起散件也少。fsa只有energy,齒片華麗但太粗壯了一點兒,跟鋼架有點兒不搭。shimano的一體牙盤最好看的就utsl了,嗯就買它了。我用的第一個UT級別的東西,之前用過的shimano最高等級是小金箭。
※ 前撥是搶來的同學的古董7700,第一次用上了杜蕾絲,可惜是二手杜蕾絲。正準備買黑色或者冰灰前撥。後撥本來黑色的5600或者冰灰的6600最和諧,可是想想還沒用過新的杜蕾絲,於是咬牙買了7800,重量滿意,182g。
飛輪
※ 10s飛輪相對來說更容易獲得舒心的齒數,9s我最常用的飛輪是12-25,10s就11-25吧,後來想了一下,其實11-28更合適些。
把橫
※ 原來考慮過可能會安裝休息把,強度優先的話,fsa xc180這種鋁把絕對靠譜的,180g的重量也很穩重。後來重新思考了這輛車定位,感覺用休息把機會並不多,最多用用小副把。所以考慮給把橫減減肥。2014或者7075或者鈧合金把橫進入了視野,可是人是會衝動的,所以在某一個醉生夢死的夜晚,拍了一根560mm長的race face next sl ,102.8g運氣不錯!
腳踏
※ 市面上很多超輕量小腳踏各有賣點,不過都看不上眼。我無法接受過小的踩踏面積,就像大腳穿了小鞋。一開始被猩猩忽悠買了c17,說是什麼軸承好,結構好。騎了幾次之後發現軸承好沒感覺出來,缺點倒是有兩個,一是重,二是腳踏釘痕圓潤抓腳力稍差。所以一怒之下買了m116,這下基本滿意了,單只重量116,很符合名字。不過,另一隻莫名其妙超重了1g。
輪胎
※ 輪胎不用選,既然黑松下斷貨於是連糾結都省了,肯定馬牌。
座管和座管夾
※ 這個糾結的太厲害了。單軌系統坐墊太少,暫不考慮。雙軌黑色座杆大多太軟,硬的又太重。。。於是挑來挑去,範圍基本縮小到了兩款。一是氣筒座杆,最硬了~~~二是saso碳纖,長座杆裡面最輕了,不過剛性要犧牲一點了,而且嬌貴容易劃傷,用起來就沒這麼安逸了。不過近乎一倍的重量差異,忍了先。p8座杆備用。座管夾也沒忍住誘惑換成了小p的,其實很捨不得原裝座管夾,這個手感和鎖緊力度最好了。
碗組
※ 對比了一下市面上兩種現成的,一種是dahon五級的,另一種是小p的,重量差距12g,上蓋差距 6g,底檔差距6g。所以可以認為價格差異是上蓋和底檔造成的。不過我喜歡腕足素色不要有標,所以買了五級的。
快拆
※ 市面上黑色快拆不難找,不過又輕又好看又靠譜的又不貴的不好找。前輪不需要鎖緊力度很大,所以買了內六角鈦快拆,重量很好,外形簡潔。後輪就不敢用內六角了,怕滑牙,可是星芒原配的快拆又嫌重,樣子倒是挺好看。。。然後一眼看到了ppc搞得巨醜無比的扳手鈦快拆,於是準備移花接木一下,重量還湊合.
輪組
※ 這個也走了彎路,之前用過好幾個九欲輪組,對於這個後花轂很有好感。一開始偷輕用的130mm的,後來心裡總也覺得小疙瘩,於是拆掉用135mm九欲後花轂重新編過。驅動側用的等徑幅條,直拉側為sapim的變徑條。前輪組暫時保留星芒。備用前輪組用pillar的變徑條搭配p8前花鼓+無標kpro圈編了一個,也很輕,可維護性好一些,遠途適用。
頭管
※ 考慮到kc架長度被縮短過一點,結合之前的騎乘經驗,t型頭管+雙把立似乎是必要的。可是又重又醜。最美的頭管大概就是星星車上那個雙釘結構的了,簡潔美觀輕量,正所謂美貌與智慧並存!可惜絕版了。
37一體快拆頭頭管也挺好看,不過,試過之後覺得不家雙把立騎姿態太休閒了,趴不下去。
29一體頭管太短夠不著
42一體太長沒必要
※ 所以看來看去,頭管只好買帶雙把立的,從上一輛車經驗來看,37或者35都可以,37更休閒一點兒,35更偏運動一點兒。不過市面上37的頭管很多,35的卻較少,要麼是有醜陋的銀色鎖緊滑塊,,要麼是沒有合適位置的頭管固定孔。所以。。。。37吧~~雙把立選了原裝的,很結實,不算重。換了鋁舌和m8鈦螺絲。
剎車系統
※ 這個本來就是很沒創意的sd7+fr7,sd7剎皮表現相當好!可是後來思來想去,這個組合重量上還是稍微重了點,而且覺得用在小輪上這個組合的性能有一點兒過剩~~於是正在滿世界找黑色短臂k標v。
碼錶尾燈
※ 貓眼300w和topeak ufo都是車店隨便找的好看的。
※ 還有一些附件是出去郊遊要帶上的:二手的cc副把,換了兩顆鈦螺絲,還是那麼重。
水壺架,黑色閃電,價格便宜量又足
超導熊組裝的電筒
楊家有女初成長
※既然車子來之不易,那麼裝車自然仔細些~~第一次用上了五通銑刀。
※整車照片~~隨便來幾張,應該不是最終定妝照~
※全車重量符合預期,含碼錶尾燈什麼的。
洗盡鉛華·不完美的完美
※之前用的是星芒又輕又騷
※換成了自編的輪組,pillar三抽輻條+K標前花鼓+20H kpro圈,輻條張力可以高很多,而且調圈更容易些,而且我覺得也挺好看,而且比星芒皮實一點,可惜要增重25g。
※2209碼錶裝上,這是我迄今買的最貴的碼錶。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大,明明可以做得更小巧的。功能很全了,就不計較重量了。另外踏頻裝到摺疊上還是有些不兼容的,後叉跟曲柄離得太近了。最後我把此貼下面的海綿粘塊撕掉才ok,剛剛好!
※現在車子換了芒果胎,芒果臺根據批次不同重量差距很大。17xg-2xxg不等。我從幾十條裡面挨個稱重挑出兩條,一條176g,另一條180g。合計減重45g。換胎主要是不捨得拿馬牌gp騎遠路。可惜的是雖然胎的寬度相似,也都是高壓胎。路感的差距就象他們的價錢差距一樣大。
powercords~~內線重量已經差了一個數量級了~~
※ 不過這玩意挺嬌嫩,除了安裝說明書上的要求之外,我覺得還有幾個特點需要注意:
1, 內線的皮不適合反覆擠壓,所以調變速時候不要反覆壓緊再鬆開,這樣容易把皮壓破,最好一次成功。
2,我用下來的情況來看,這根線的阻力是大於傳統的金屬內線的。不過在摺疊車走全線的情況下,仍然不影響後撥的精準變速。
3,後撥的出口處(下圖圓圈),記得用帶保護套的線管帽,因為在一些檔位這裡會有摩擦,這個內線的皮久而久之會磨損爆裂。對於普通金屬內線來說基本問題不大,最多特氟龍圖層磨掉。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改裝,就是貼上了學校車協定做的車牌~~dahaoren的車子上有了dahaoren的id~~至於重量,浮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