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20-12-23 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6229

 

  2015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總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與方式,深入推進結構性改革,紮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民生事業持續進步,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3]673021億元。

 

 

 

  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8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7116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10%,比上年末提高1.33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655萬人,出生率為12.07‰;死亡人口975萬人,死亡率為7.11‰;自然增長率為4.96‰。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4]2.94億人,其中流動人口[5]2.47億人。人均預期壽命76.34歲。

 

  表1  2015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 

年末數(萬人)

比重(%

 

全國總人口

137462

100.0

其中:城鎮

77116

56.10

鄉村

60346

43.90

其中:男性

70414

51.2

女性

67048

48.8

其中:0-15歲(含不滿16周歲)[6]

24166

17.6

16-59歲(含不滿60周歲)

91096

66.3

60周歲及以上

22200

16.1

其中:65周歲及以上

14386

10.5

       

 

  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5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0410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全國農民工[7]總量27747萬人,比上年增長1.3%。其中,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增長0.4%;本地農民工10863萬人,增長2.7%

 

 

  全年全員勞動生產率[8]76978/人,比上年提高6.6%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3%。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1.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5.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6.1%。農產品生產者價格[9]上漲1.7%

 

 

  表2  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指    標

全 

  

城 

農 

居民消費價格

1.4

1.5

1.3

其中:食 品

2.3

2.3

2.4

     菸酒及用品

2.1

2.0

2.3

     衣 著

2.7

2.8

2.3

   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1.0

1.0

0.9

   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2.0

1.9

2.3

   交通和通信

-1.7

-1.6

-1.9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1.4

1.4

1.4

   居 住[10]

0.7

1.0

-0.3

 

  年末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21個,比年初增加20個;下降的為49個,減少20個。

 

 

  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217億元,比上年同口徑[11]增加8324億元,增長5.8%,其中稅收收入124892億元,增加5717億元,增長4.8%

 

  註:圖中2011年至2014年數據為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數,2015年為執行數。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33304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5127億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6.2284元人民幣,比上年貶值1.4%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33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62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80萬公頃,減少42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06萬公頃,增加1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74萬公頃,減少16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62144萬噸,比上年增加1441萬噸,增產2.4%。其中,夏糧產量14112萬噸,增產3.3%;早稻產量3369萬噸,減產0.9%;秋糧產量44662萬噸,增產2.3%。全年穀物產量57225萬噸,比上年增產2.7%。其中,稻穀產量20825萬噸,增產0.8%;小麥產量13019萬噸,增產3.2%;玉米產量22458萬噸,增產4.1%

 

 

  全年棉花產量561萬噸,比上年減產9.3%。油料產量3547萬噸,增產1.1%。糖料產量12529萬噸,減產6.2%。茶葉產量224萬噸,增產6.9%

 

  全年肉類總產量8625萬噸,比上年下降1.0%。其中,豬肉產量5487萬噸,下降3.3%;牛肉產量700萬噸,增長1.6%;羊肉產量441萬噸,增長2.9%;禽肉產量1826萬噸,增長4.3%。禽蛋產量2999萬噸,增長3.6%。牛奶產量3755萬噸,增長0.8%。年末生豬存欄45113萬頭,下降3.2%;生豬出欄70825萬頭,下降3.7%

 

  全年水產品產量6690萬噸,比上年增長3.5%。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4942萬噸,增長4.1%;捕撈水產品產量1748萬噸,增長0.5%

 

  全年木材產量6832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0%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積158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54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28974億元,比上年增長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4%;集體企業增長1.2%,股份制企業增長7.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7%;私營企業增長8.6%。分門類看,採礦業增長2.7%,製造業增長7.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5%,紡織業增長7.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9.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6.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9%,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4%,汽車製造業增長6.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7.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0.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5%。六大高耗能行業[12]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3%,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7.8%。高技術製造業[13]增加值增長10.2%,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8%。裝備製造業[14]增加值增長6.8%,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8%

 

  表3  2015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產品名稱

單 位

產 量

比上年增長(%

萬噸

3538.0

4.7

億米

892.6

-0.1

化學纖維

萬噸

4831.7

10.1

成品糖

萬噸

1474.1

-10.3

卷 煙

億支

25890.7

-0.8

彩色電視機

萬臺

14475.7

2.5

其中:液晶電視機

萬臺

14391.9

3.8

其中:智能電視

萬臺

8383.5

14.9

家用電冰箱

萬臺

7992.8

-9.1

房間空氣調節器

萬臺

14200.4

-1.8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億噸標準煤

36.2

0.0

原 煤

億噸

37.5

-3.3

原 油

萬噸

21455.6

1.5

天然氣[15]

億立方米

1346.1

3.4

發電量

億千瓦小時

58105.8

0.3

   其中:火電

億千瓦小時

42420.4

-2.7

      水電

億千瓦小時

11264.2

5.0

      核電

億千瓦小時

1707.9

28.9

粗 鋼

萬噸

80382.5

-2.2

鋼 材[16]

萬噸

112349.6

-0.1

十種有色金屬

萬噸

5155.8

6.8

其中:精煉銅(電解銅)

萬噸

796.2

4.2

原鋁(電解鋁)

萬噸

3141.0

8.8

水 泥

億噸

23.6

-5.3

硫 酸(折100%

萬噸

8975.7

0.8

燒 鹼(折100%

萬噸

3020.7

-1.4

乙 烯

萬噸

1714.6

1.1

化 肥(折100%

萬噸

7432.0

8.1

發電機組(發電設備)

萬千瓦

12431.4

-17.4

汽 車

萬輛

2450.4

3.3

其中:基本型乘用車(轎車)

萬輛

1163.0

-6.8

     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

萬輛

602.4

48.0

其中:新能源汽車

萬輛

32.8

161.2

大中型拖拉機

萬臺

68.8

6.9

集成電路

億塊

1087.2

7.1

程控交換機

萬線

1880.3

-12.5

移動通信手持機

萬臺

181261.4

7.8

  其中:智慧型手機

萬臺

139943.1

11.3

微型計算機設備

萬臺

31418.7

-10.4

工業機器人

臺(套)

32996.0

21.7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50828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0.5%。其中[17],火電裝機容量99021萬千瓦,增長7.8%;水電裝機容量31937萬千瓦,增長4.9%;核電裝機容量2608萬千瓦,增長29.9%;併網風電裝機容量12934萬千瓦,增長33.5%;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增長73.7%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3554億元,比上年下降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944億元,比上年下降21.9%;集體企業508億元,下降2.7%,股份制企業42981億元,下降1.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15726億元,下降1.5%;私營企業23222億元,增長3.7%。分門類看,採礦業實現利潤2604億元,比上年下降58.2%;製造業55609億元,增長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5341億元,增長13.5%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6456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6508億元,增長1.6%,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676億元,增長6.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2000億元,比上年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51590億元,增長10.0%。分區域看[18],東部地區投資2321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中部地區投資143118億元,增長15.2%;西部地區投資140416億元,增長8.7%;東北地區投資40806億元,下降11.1%

 

 

  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第一產業投資15561億元,比上年增長31.8%;第二產業投資224090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投資311939億元,增長10.6%。基礎設施投資[19]101271億元,增長17.2%,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18.4%。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0]354007億元,增長10.1%,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4.2%。高技術產業投資 [21]32598億元,增長17.0%,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5.9%

 

 

  表4  2015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及其增長速度

行      業

投資額(億元)

比上年增長(%

總   計

551590

10.0

農、林、牧、漁業

19061

30.8

採礦業

12971

-8.8

製造業

180365

8.1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6621

16.6

建築業

4895

10.2

批發和零售業

18682

20.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8972

14.3

住宿和餐飲業

6504

5.1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5517

34.5

金融業

1367

0.3

房地產業[22]

126674

2.5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9436

18.6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4752

12.6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55673

20.4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2628

15.5

教育

7723

15.2

衛生和社會工作

5175

29.7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6724

8.9

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7851

9.1

 

  表5  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與運營能力

    

 

絕對數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

萬千伏安

21785

新建鐵路投產裡程

公裡

9531

其中:高速鐵路[23]

公裡

3306

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裡程

公裡

7647

電氣化鐵路投產裡程

公裡

8694

新建公路裡程

公裡

71401

其中:高速公路

公裡

11265

港口萬噸級碼頭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萬噸

38487

新增民用運輸機場

8

新增光纜線路長度

萬公裡

441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住宅投資64595億元,增長0.4%;辦公樓投資6210億元,增長10.1%;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4607億元,增長1.8%

 

  全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住房772萬套,新開工783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開工601萬套。

 

  表6  2015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指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投資額

億元

95979

1.0

  其中:住宅

億元

64595

0.4

    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

億元

24646

21.2

房屋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735693

1.3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511570

-0.7

房屋新開工面積

萬平方米

154454

-14.0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106651

-14.6

房屋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100039

-6.9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73777

-8.8

商品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128495

6.5

  其中:住宅

萬平方米

112406

6.9

本年到位資金

億元

125203

2.6

  其中:國內貸款

億元

20214

-4.8

  其中:個人按揭貸款

億元

16662

21.9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58999億元,增長10.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1932億元,增長11.8%。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268621億元,增長10.6%;餐飲收入額32310億元,增長11.7%

 

  註:圖中2011年至2014年數據根據第三次經濟普查結果進行修訂。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9.8%,化妝品類增長8.8%,金銀珠寶類增長7.3%,日用品類增長12.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4%,中西藥品類增長14.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5.2%,家具類增長16.1%,通訊器材類增長29.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18.7%,汽車類增長5.3%,石油及製品類下降6.6%

 

  全年網上零售額[24]38773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32424億元,增長31.6%。在網上商品零售額中,吃類商品增長40.8%,穿類商品增長21.4%,用類商品增長36%

 

  六、對外經濟[25]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45741億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億元,下降1.8%;進口104485億元,下降13.2%。貨物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36770億元,比上年增加13244億元。

 

 

  表7  2015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金額(億元)

比上年增長(%

 

貨物進出口總額

245741

-7.0

貨物出口額

141255

-1.8

 

   其中:一般貿易

75456

2.1

 

      加工貿易

49553

-8.8

 

   其中:機電產品

81421

1.1

 

    高新技術產品

40737

0.4

 

貨物進口額

104485

-13.2

 

   其中:一般貿易

57323

-15.9

 

      加工貿易

27772

-13.7

 

   其中:機電產品

50111

-4.5

 

高新技術產品

34073

0.6

 

貨物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

36770

 

 

8 2015年主要商品出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商品名稱

單位

數量

比上年增長

%

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煤(包括褐煤)

萬噸

533

-7.1

31

-27.7

鋼材

萬噸

11240

19.9

3890

-10.6

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

6796

-1.3

服裝及衣著附件

10819

-5.5

鞋類

萬噸

447

-8.4

3319

-3.9

家具及其零件

3277

2.6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

萬臺

171508

-10.6

9461

-15.2

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

萬臺

134342

2.4

7711

8.8

貨櫃

萬個

272

-10.1

475

-14.2

液晶顯示板

萬個

229344

-6.4

1923

-1.5

汽車

萬輛

72

-19.4

696

-9.5

 

9 2015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商品名稱

數量

(萬噸)

比上年增長(%

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穀物及穀物粉

3270

67.6

582

52.4

大豆

8169

14.4

2157

-12.8

食用植物油

676

4.1

311

-14.5

鐵礦砂及其精礦

95272

2.2

3574

-37.7

氧化鋁

465

-11.8

101

-14.2

煤(包括褐煤)

20406

-29.9

749

-45.2

原油

33550

8.8

8333

-40.5

成品油

2990

-0.3

886

-38.5

初級形狀的塑料

2610

2.9

2793

-11.8

紙漿

1984

10.4

792

6.9

鋼材

1278

-11.4

889

-19.2

未鍛軋銅及銅材

481

-0.3

1804

-17.4

 

  表10  2015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貨物進出口額及其增長速度

國家和地區

出口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進口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歐盟

22096

-3.0

12985

-13.6

美國

25425

4.5

9238

-5.4

東協

17221

3.1

12097

-5.4

中國香港

20589

-7.7

797

2.8

日本

8424

-8.3

8881

-11.4

韓國

6291

2.1

10847

-7.1

中國臺灣

2785

-2.0

8904

-4.6

印度

3612

8.5

831

-17.2

俄羅斯

2161

-34.5

2066

-19.1

 

  全年服務進出口[26]總額71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6%。其中,服務出口2882億美元,增長9.2%;服務進口4248億美元,增長18.6%。服務進出口逆差1366億美元。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新設立企業26575家,比上年增長11.8%。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7814億元(折1263億美元),增長6.4%。其中「一帶一路」 [27]沿線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2164家,增長18.3%;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526億元(折85億美元),增長25.3%

 

  表11  2015年外商直接投資(不含銀行、證券、保險)及其增長速度

行  業

企業數

(家)

比上年增長

%

實際使用金額

(億元)

比上年增長

%

總   計

26575

11.8

7813.5

6.4

其中:農、林、牧、漁業

609

-15.3

94.8

1.3

製造業

4507

-13.0

2452.3

0.0

電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64

26.9

139.4

3.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449

19.4

259.7

-5.0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1311

33.6

237.1

40.1

批發和零售業

9156

14.8

744.0

28.0

房地產業

387

-13.2

1789.8

-15.9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4465

12.7

623.3

-18.8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217

19.9

44.4

0.8

 

  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7351億元,按美元計價為1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達148億美元,增長18.2%

 

  表12  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及其增長速度

行  業

對外直接投資金額

(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

總   計

1180.2

14.7

其中:農、林、牧、漁業

20.5

17.8

採礦業

108.5

-43.9

製造業

143.3

105.9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27.9

51.6

建築業

45.0

-35.9

批發和零售業

160.2

-7.2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30.9

5.5

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57.8

240.0

房地產業

90.6

193.2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416.7

11.9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9596億元,按美元計價為154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2%。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3萬人,下降5.7%

 

  七、交通[28]、郵電和旅遊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417億噸,比上年增長0.2%。貨物運輸周轉量177401億噸公裡,下降1.9%。全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4.3億噸,比上年增長1.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5.9億噸,增長1.1%。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吞吐量20959萬標準箱,增長4.1%

 

  表13  2015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貨物運輸總量

億  噸

417.1

0.2

鐵路

億  噸

33.6

-11.9

公路

億  噸

315.0

1.2

水運

億  噸

61.4

2.5

民航

萬  噸

625.3

5.2

管道

億  噸

7.1

1.7

貨物運輸周轉量

億噸公裡

177400.7

-1.9

鐵路

億噸公裡

23754.3

-13.7

公路

億噸公裡

57955.7

2.0

水運

億噸公裡

91344.6

-1.2

民航

億噸公裡

207.3

10.4

管道

億噸公裡

4138.8

6.6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94億人次,比上年下降4.4%。旅客運輸周轉量30047億人公裡,增長4.9%

 

  表14  2015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單  位

絕對數

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總量

億人次

194.3

 

-4.4

鐵路

億人次

25.3

 

10.0

公路

億人次

161.9

 

-6.7

水運

億人次

2.7

 

2.8

民航

億人次

4.4

 

11.1

旅客運輸周轉量

億人公裡

30047.0

 

4.9

鐵路

億人公裡

11960.6

 

6.4

公路

億人公裡

10742.7

 

-2.3

水運

億人公裡

73.1

 

-1.7

民航

億人公裡

7270.7

 

14.8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722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95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1.5%,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14399萬輛,增長14.4%。民用轎車保有量9508萬輛,增長14.6%,其中私人轎車8793萬輛,增長15.8%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9]28220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郵政行業業務總量5079億元,增長37.4%;電信業務總量23142億元,增長27.5%。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45.8億件,包裹業務0.4億件,快遞業務量206.7億件;快遞業務收入2770億元。電信業全年新增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30]6529萬戶,達到211066萬戶。年末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53673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3057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上升至95.5/百人。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31]21337萬戶,比上年增加1289萬戶;移動寬帶用戶[32]78533萬戶,增加20279萬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41.9G,比上年增長103%。網際網路上網人數6.88億人,增加3951萬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33]6.20億人,增加6303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0.3%。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4]完成軟體業務收入432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6%

 

 

 

  全年國內遊客4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5%,國內旅遊收入34195億元,增長13.1%。入境遊客13382萬人次,增長4.1%。其中,外國人2599萬人次,下降1.4%;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0783萬人次,增長5.6%。在入境遊客中,過夜遊客5689萬人次,增長2.3%。國際旅遊收入1137億美元,增長7.8%。國內居民出境12786萬人次,增長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萬人次,增長10.6%;赴港澳臺出境8588萬人次,增長4.4%

 

  八、金融

 

  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139.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40.1萬億元,增長15.2%;流通中貨幣(M0)餘額6.3萬億元,增長4.9%

 

  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5]15.4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少4675億元。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39.8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5.3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35.7萬億元,增加15.0萬億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99.3萬億元,增加11.7萬億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4.0萬億元,增加11.7萬億元。

 

  表15  2015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1397752

12.4

  其中:住戶存款

551929

8.9

       其中:人民幣

546078

8.7

     非金融企業存款

455209

13.7

各項貸款餘額

993460

13.4

  其中:境內短期貸款

366684

7.3

     境內中長期貸款

538924

14.2

 

  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120321億元,比年初增加13433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額189520億元,增加35869億元。其中,個人短期消費貸款餘額41008億元,增加8497億元;個人中長期消費貸款餘額148512億元,增加27373億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29814億元,比上年增加21417億元。其中,首次公開發行A220只,籌資1579億元;A股再籌資(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增發[36]、認股權證)6711億元,增加2546億元;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可轉債、可分離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籌資21524億元,增加17961億元。全年首次公開發行創業板股票86只,籌資309億元。

 

  全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37]6.7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57萬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8]24283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242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046億元,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7995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867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3565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915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4194億元。

 

  九、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9]19281元,增長9.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29129元,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0291元,增長8.4%。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772元。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上年增長7.2%。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712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392元,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223元,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536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3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0472萬人,增加365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6570萬人,增加6823萬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8894萬人,增加598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675萬人,增加622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326萬人,增加283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22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1404萬人,增加765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489萬人,增加127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7769萬人,增加730萬人。年末全國共有1708.0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03.2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40]517.5萬人。全年資助5910.3萬城鄉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2015年農村貧困人口5575萬人,比上年減少1442萬人。

 

  十、教育、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64.5萬人,在學研究生191.1萬人,畢業生55.2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737.8萬人,在校生2625.3萬人,畢業生680.9萬人。中等職業教育[41]招生601.2萬人,在校生1656.7萬人,畢業生567.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796.6萬人,在校生2374.4萬人,畢業生797.6萬人。初中招生1411.0萬人,在校生4312.0萬人,畢業生1417.6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729.0萬人,在校生9692.2萬人,畢業生1437.2萬人。特殊教育招生8.3萬人,在校生44.2萬人,畢業生5.3萬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264.8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0%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4220億元,比上年增長9.2%,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10%,其中基礎研究經費671億元。全年國家安排了3574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561項「863」計劃課題。截至年底,累計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3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58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187家。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42]累計支持設立206家創業投資企業,資金總規模557億元,投資創業企業1233家。全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279.9萬件,授予專利權171.8萬件。截至年底,有效專利547.8萬件,其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87.2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3件。全年共籤訂技術合同30.7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98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表16  2015年專利申請受理、授權和有效專利情況

 

專利數(萬件)

比上年增長(%

專利申請受理數

279.9

18.5

其中:境內專利申請受理

261.7

19.7

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

110.2

18.7

其中:境內發明專利

95.7

21.2

專利申請授權數

171.8

31.9

其中:境內專利授權

157.8

32.4

其中:發明專利授權

35.9

54.1

其中:境內發明專利

25.6

62.5

年末有效專利數

547.8

18.0

其中:境內有效專利

467.4

19.3

其中:有效發明專利

147.2

23.1

其中:境內有效發明專利

87.2

31.4

 

  全年成功完成19次宇航發射。長徵六號、長徵十一號新型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地球靜止軌道解析度最高的遙感衛星高分四號成功發射;完成4顆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發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穩步推進;國產首架大飛機C919成功總裝下線。

 

  年末全國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31768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641個。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221個,已累計完成對136780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830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7354萬臺(件)。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準1931項,其中新制定1330項。全年中央氣象臺和省級氣象臺共發布氣象預警信號5939次,警報6107次。全國共有地震臺站1687個,區域地震臺網32個。全國共有海洋觀測站(點)[43]124個。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公開出版地圖2003種。

 

  年末全國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052個,博物館2956個。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36個,總流通[44]58339萬人次;文化館3315個。有線電視用戶2.39億戶,其中有線數位電視用戶2.02億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2%,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8%。全年生產電視劇39516560集,電視動畫片134011分鐘。全年生產故事影片686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45]202部。出版各類報紙440億份,各類期刊30億冊,圖書81億冊(張),人均圖書擁有量[46]5.91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196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3294萬卷(件)。

 

  全年我國運動員在25個運動大項中獲得127個世界冠軍,共創12項世界紀錄。全年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34項國際賽事中獲得395個世界冠軍。

 

  十一、衛生和社會服務

 

  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90248個,其中醫院27215個,鄉鎮衛生院3686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58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195866個,村衛生室64475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492個,衛生監督所(中心)3097個。衛生技術人員803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00萬人,註冊護士328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08萬張,其中醫院534萬張,鄉鎮衛生院121萬張。

 

 

  年末全國各類提供住宿的社會服務機構3.2萬個,其中養老服務機構2.8萬個。社會服務床位[47]676.3萬張,其中養老床位669.8萬張。年末共有社區服務中心2.4萬個,社區服務站12.5萬個。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48]5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12.5%。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2萬公頃,下降15.2%;房地產用地[49]12萬公頃,下降20.9%;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29萬公頃,下降7.1%

 

  全年水資源總量28306億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44毫米。年末全國監測的614座大型水庫蓄水總量3645億立方米,與上年末蓄水量基本持平。全年總用水量618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4%。其中,生活用水增長3.1%,工業用水增長1.8%,農業用水增長0.9%,生態補水增長1.7%。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50]104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1%。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58立方米,下降3.9%。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比上年增長0.9%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632萬公頃,其中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造林面積242萬公頃,佔全部造林面積的38.2%。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740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8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裡,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裡。

 

  全年平均氣溫為10.5℃,共有6個颱風登陸。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43.0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0.9%。煤炭消費量下降3.7%,原油消費量增長5.6%,天然氣消費量增長3.3%,電力消費量增長0.5%。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64.0%,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17.9%。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工業企業噸粗銅綜合能耗下降0.79%,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56%,單位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41%,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0.49%,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95%

 

 

 

  十大流域[51]700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佔72.1%,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佔8.9%。十大流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汙染,水質保持穩定。

 

  近岸海域301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監測點佔70.4%,三類海水佔7.6%,四類、劣四類海水佔21.9%

 

  在監測的338個城市中,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佔21.6%,未達標的城市佔78.4%

 

  在監測的321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佔4.0%,較好的佔68.5%,一般的佔26.2%,較差的佔0.9%,差的佔0.3%

 

  年末城市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3784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5.3%;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1.0%,提高0.8個百分點。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5%,提高0.7個百分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64.2億平方米,增長5.1%。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89萬公頃,增長3.7%;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3%,提高0.05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16平方米,增加0.08平方米。

 

  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2177萬公頃,其中絕收223萬公頃。全年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920億元,因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86億元,因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9億元,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2億元。全年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4次,成災12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80億元。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2936起,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1.3萬公頃。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66182人。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98人,比上年下降8.4%;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071人,下降19.4%;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人數2.1人,下降4.5%;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0.162人,下降36.5%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捨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格計算。

 

  [3]國民總收入,原稱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淨要素收入。

 

  [4]人戶分離的人口是指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5]流動人口是指人戶分離人口中扣除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是指一個直轄市或地級市所轄區內和區與區之間,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鄉鎮街道的人口。

 

  [6]2015年年末,0-14歲(含不滿15周歲)人口為22715萬人,15-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為92547萬人。

 

  [7]年度農民工數量包括年內在本鄉鎮以外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和在本鄉鎮內從事非農產業6個月及以上的本地農民工兩部分。

 

  [8]全員勞動生產率為國內生產總值(以2010年價格計算)與全部就業人員的比率。

 

  [9]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是指農產品生產者直接出售其產品時的價格。

 

  [10]居住類價格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和水電燃料等價格。

 

  [11]按照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的要求,2015年將政府性基金中用於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主要用於人員和機構運轉等方面的11項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為此,需扣除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影響,計算同口徑增幅。

 

  [12]六大高耗能行業包括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13]高技術製造業包括醫藥製造業,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化學品製造業。

 

  [14]裝備製造業包括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15]天然氣包括氣田天然氣、油田天然氣(分為油田氣層氣、油田伴生溶解氣)和煤田天然氣(也稱煤層氣)。

 

  [16]鋼材產量數據中含企業之間重複加工鋼材約34400萬噸。

 

  [17]少量發電裝機容量(如地熱等)文中未列出。

 

  [18]固定資產投資按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計算的合計數據小於全國數據,是因為有部分跨地區的投資未計算在地區數據中。其中,東部地區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區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區是指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省(區、市);東北地區是指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

 

  [19]基礎設施投資是指建造或購置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性、大眾性服務的工程和設施的支出。本文中的基礎設施投資包括交通運輸、郵政業,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

 

  [20]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具有集體、私營、個人性質的內資企事業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

 

  [21]高技術產業投資包括醫藥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

 

  [22]房地產業投資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23]高速鐵路是指最高營運速度達到200公裡/小時及以上的鐵路。

 

  [24]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臺(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臺)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其中,網上零售額包括的服務類商品,以及少部分用於生產經營用或被轉賣的商品不統計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

 

  [25]貨物貿易、吸收外資採用人民幣計價。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和對外承包工程由於技術原因仍主要沿用美元計價。

 

  [26]服務進出口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標準統計,不含政府服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7]「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8]2015年公路客貨運量、周轉量數據的核算方法和統計口徑發生變化,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9]郵電業務總量按2010年價格計算。

 

  [30]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是指行動電話交換機根據一定話務模型和交換機處理能力計算出來的最大同時服務用戶的數量。

 

  [31]固定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登記註冊,通過xDSLFTTx+LANFTTH/0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線接入公眾網際網路的用戶。

 

  [32]移動寬帶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計費系統擁有使用信息,佔用3G4G網絡資源的在網用戶。

 

  [33]手機上網人數是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並使用網際網路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居民數量。

 

  [3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包括軟體開發,信息系統集成服務,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

 

  [35]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

 

  [36]非公開增發又叫定向增發,不含資產認購部分。

 

  [37]公司信用類債券包括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以及公司債、可轉債等。

 

  [38]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39]人均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調查戶的人均收入。

 

  [40]農村五保供養是指老年、殘疾和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村民,在吃、穿、住、醫、葬方面得到的生活照顧和物質幫助。

 

  [41]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和技工學校。

 

  [42]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是指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通過與地方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創業投資企業,或以股權投資模式直接投資創業企業等方式,培育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活動。

 

  [43]海洋觀測站(點)是指依託岸基、島嶼(或海上固定平臺)進行海洋水文、氣象觀測,獲取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長期、定點、連續海洋環境觀測資料的場所,部分海洋觀測站存在多個觀測點的情況。

 

  [44]總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內到圖書館場館接受圖書館服務的總人次,包括借閱書刊、諮詢問題以及參加各類讀者活動等。

 

  [45]特種影片是指那些採用與常規影院放映在技術、設備、節目方面不同的電影展示方式,如巨幕電影、立體電影、立體特效(4D)電影、動感電影、球幕電影等。

 

  [46]人均圖書擁有量是指在一年內全國平均每人能擁有的當年出版圖書冊數。

 

  [47]社會服務床位數除收養性機構外,還包括救助類機構、社區類機構以及軍休所、軍供站等機構的床位。

 

  [48]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是指報告期內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依法以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提供給單位或個人使用的國有建設用地總量。

 

  [49]房地產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總和。

 

  [50]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按2010年價格計算。

 

  [51]十大流域包括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數據來自財政部;外匯儲備、匯率、貨幣金融、公司信用類債券數據來自人民銀行;水產品產量數據來自農業部;木材產量、林業、森林火災數據來自林業局;灌溉面積、水資源數據來自水利部;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數據來自中電聯;新建鐵路投產裡程、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裡程、電氣化鐵路投產裡程、鐵路運輸數據來自鐵路總公司;新建公路裡程、港口萬噸級碼頭泊位新增吞吐能力、公路運輸、水運、港口貨物吞吐量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新增民用運輸機場、民航數據來自民航局;新增光纜線路長度、電話交換機容量、電話用戶、寬帶用戶、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上網人數、軟體業務收入等數據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保障性住房、城市汙水處理、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建成區綠地率數據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海關總署;服務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等數據來自商務部;管道數據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民用汽車、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公安部;郵政業務數據來自郵政局;旅遊數據來自旅遊局、公安部;上市公司數據來自證監會;保險業數據來自保監會;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社會服務、農作物受災面積、洪澇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來自民政部;教育數據來自教育部;安排科技計劃課題、技術合同等數據來自科技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興產業創投等數據來自發展改革委;專利數據來自知識產權局;宇航發射數據來自國防科工局;質量檢驗、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等數據來自質檢總局;氣象預警、平均氣溫、登陸颱風數據來自氣象局;地震數據來自地震局;海洋觀測站(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海洋局;測繪數據來自測繪地信局;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數據來自文化部;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圖書數據來自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檔案數據來自檔案局;體育數據來自體育總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中國殘聯;衛生數據來自衛生計生委;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數據來自國土資源部;自然保護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環境保護部;安全生產數據來自安全監管總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相關焦點

  • 2018年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點擊查閱更多2018年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對標對表高質量發展要求
  • 2019年瀋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根據年快報統計,現將2019年瀋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公報如下: 2019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和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瀋陽市委、市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社會事業持續進步
  •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國家統計局 2019年2月28日   2018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 慶陽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慶陽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慶陽調查隊 2020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慶陽調查隊2020年4月17日2019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楊曦)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為《2019年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 攀枝花市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經濟穩步增長,主要社會經濟目標基本實現,綜合實力日益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綜 合  切實轉變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加快中小企業民營化進程,推動全市經濟健康發展,初步扭轉了經濟增長率連續兩年下滑的局面,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九五」計劃和「翻兩番」戰略目標。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繁榮發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 杭州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杭 州  市  統 計 局國家統計局杭州調查隊杭州市社會經濟調查局(2011年2月24日)2010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深入實施「六大戰略」,積極推進「一化七經濟」,努力破解「七難問題」,促進了經濟穩步發展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  2020年2月28日  2019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2019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企業降成本成效明顯,在不折不扣落實好國家各項減稅降費舉措的基礎上,深入實施天津市6批降成本政策措施,實施「三個一律免徵」,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百元營業收入成本84.86元,比年初2月份減少0.80元,為全年最低水平。投資補短板取得積極進展,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等民生領域投資分別增長46.9%和98.9%。  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
  • 吉林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面對複雜的內外部形勢和艱巨繁重任務,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吉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提高質量發展,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進展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引導形成良好社會預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 北京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全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 青海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
    青海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青海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青海調查總隊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 (受權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國家統計局2019年2月28日2018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
  • 二〇一五年丹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根據年快報統計,現將2015年丹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公報如下:  201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工作,全市國民經濟運行「降中趨穩」,各項社會事業紮實推進,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
  • 2018年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建築業較快發展。建築業增加值147.40億元,增長10.8%。年末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築企業240家,比上年增加2家。籤訂合同額500.89億元,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50.3億元,增長8.6%。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54.5億元,增長5.1%。
  • 2018年連雲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小,產業層次低,發展速度放緩;產能過剩、要素限制、環保約束等因素影響加大;銀行信貸趨緊,融資成本提高,勞動力成本剛性增長,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 2016年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6年,全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以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為圓心,主動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全市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增長,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