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AI資源,面向社會開展廣泛合作

2020-12-11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記者:魏子敏

7月19日,北京郵電大學(北郵)創新研究院在該校宏福校區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創新研究五大研究方向之一,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同時揭牌。

北京郵電大學喬建永校長在揭牌儀式上致辭

據介紹,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學校打造研究院集群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新研究院優先啟動建設的五大研究院之一,另外四個方向還包括物聯網、信息功能材料、網絡空間安全和軍民融合技術。

人工智慧研究院以人工智慧基礎理論、認知計算技術與應用、知識推理技術與應用、智慧教育技術與服務為方向開展原創和應用研究,以「高精尖」、「產業化」為特色和目標,致力於形成有重要影響力的品牌技術和產品,建設一支具有國際一流學術水平和開發能力的研究隊伍, 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知名的研究基地。

據大數據文摘了解,北郵希望通過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的研究力量,目前已有50多位老師和500多位研究生加入。

人工智慧研究院負責人由郭軍副校長擔任,研究院將面向社會開展廣泛合作。

據了解,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未來將側重視頻監控、自然語言理解、AI+醫療,以及人工智慧娛樂四大板塊。希望以人工智慧研究院為平臺,連結校內外相關政府企業社會和學術界。

北郵的人工智慧研究由來已久

揭牌儀式後,北郵也發布了一部宣傳片,介紹人工智慧研究歷史,並宣告人工智慧研究院的成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郵蔡長年教授和羅耀光教授分別研製數字語音電話撥號系統和郵政編碼識別系統,開啟了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的先河。

90年代初,鍾義信教授開始對人工智慧理論進行系統研究,出版著作《智能理論與技術》後又提出信息、知識、智能轉換理論、機制主義人工智慧理論等,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鍾義信教授2001年擔任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2012年獲首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成就獎。

1990年代,北郵蔡安妮教授和孫景熬教授在國內率先研究多媒體和圖像識別技術,為公安部研製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首次突破了面向50萬人資料庫的大關,並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郭軍教授提出基於整形變換的手寫漢字識別算法,使國際技術水平大幅躍升,2009年編著出版創新教材《Web搜索》並開設研究生課程,2011年提出分析複雜網絡的激活力模型,在詞親和度計算等應用中獲得成功。

1998年以來,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實驗室、多媒體與模式識別實驗室、智能科學技術中心、數據科學中心相繼成立,50多名教師和500多名研究生工作在這些基地,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科研隊伍。

有心的同學可能也注意到了,由大數據文摘字幕組推出的三門人工智慧課程就是和北郵模式識別實驗室合作進行的。

感興趣的同學通過以下連結就可以進行學習

牛津大學xDeepMind 自然語言處理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4336028.htm

MIT6.S094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4938039.htm

斯坦福李飛飛-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1003223001.htm

十多年來,北京郵電大學在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領域技術競賽中也屢拔頭籌,在人臉檢測和文本分類、漢語命名實體識別、漢語詞性標註、漢語詞義推導、知識庫填充、自動摘要技術、漢語切分技術、視頻事件檢測等領域獲得了多個獎項。

在剛剛結束的CVPR2018: DeepGlobe Road Extraction Challenge(全球衛星圖像道路提取)比賽中,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模式識別實驗室張闖老師指導的研究生周理琛同學,脫穎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北郵的年輕教師在人工智慧領域也有不俗表現:鄧偉洪博士在Science上發表技術評論;陳光副教授開設人工智慧學術微博、創辦AI脫口秀網絡節目;馬佔宇副教授等獲2017年度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一等獎。

視頻的最後,人工智慧研究負責人郭軍教授也對北郵人工智慧實驗室做出了寄語:

「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承載著北郵人的夢想,我們要乘勢而上,讓夢想成真。」

北郵人工智慧研究院是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湖南工業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加入這個行列。

相關焦點

  • 北航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整合全校AI資源,建設「新工科」典範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科技評論消息,近日北京航空航天舉行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大會,這也是繼武漢大學在2019年11月22日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之後,又一雙一流高校具體落實人工智慧工作布局校黨委書記曹淑敏、校長徐惠彬,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鄭志明、黨委書記金蓉為研究院揭牌。從左到右依次為金蓉、徐惠彬、曹淑敏和鄭志明。新成立的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由鄭志明院士擔任。
  • 北郵與華為合作成立「北郵-華為學院」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5月17日,記者從北京郵電大學獲悉,該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北郵-華為學院」已正式揭牌成立。未來雙方將更好地協同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繼續推進重點科研項目合作。
  • 東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
    12月30日,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揭牌成立。在人工智慧「賽道」,東華開啟加速跑!人工智慧研究院名片東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是專門從事人工智慧產學研用結合的跨學科校級科研機構,承擔人工智慧方向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及對外交流等職責。
  • 清華大學成立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
    8月27日,清華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研究院在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的支持下成立,依託清華大學多學科優勢,面向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對社會治理的綜合影響開展研究,為全球人工智慧社會影響的研究與治理提供理論支撐。
  • 熱烈祝賀:「北郵-華為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線上出席儀式並致辭。徐文偉對北京郵電大學與華為公司的長期良好合作表示充分肯定,對公司發展進程中北京郵電大學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的支持表示充分認可,對雙方基於各自優勢,繼續推動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科研突破與學術創新,開展各類基礎及應用技術研究,建設產學研深度整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表示充滿期待與信心。
  • 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
    成立會議現場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衛思諭)6月24日,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成立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研究院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 華東師大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成立 構建國家教育人工智慧高地
    》叢書,形成了「自適應學習系統」初步方案,2020年9月舉辦了全國首個智能教育博士班(已列入教育部正式招生學科),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國內外頭部AI企業和研究機構進行了技術交流,達成了合作意向並將合力推進「教育+人工智慧」的深入研究。
  • 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成立 將跨領域開展兒童教育應用
    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12月10日在北京成立。研究院將搭建平臺,匯聚專家資源和社會資源,多學科、跨領域開展兒童人工智慧教育應用和實踐研究。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11日電 (郭超凱)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會10日在北京舉行。研究院將搭建平臺,匯聚專家資源和社會資源,多學科、跨領域開展兒童人工智慧教育應用和實踐研究。
  • 北郵-華為學院正式成立:培養未來新型人才
    5月17日,適逢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由北京郵電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的「北郵-華為學院」,在北郵學生活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北郵校長喬建永表示,北郵和華為具有長期良好的合作基礎,雙方在服務祖國、奉獻人類、促進科技繁榮方面作出了ICT領域的神聖貢獻。「北郵-華為學院」的成立,是信息科技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創新體系建設的客觀需要,更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探索。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作為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的首個研究中心,知識中心的成立是清華大學推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裡程碑事件。知識中心主任由李涓子老師擔任。清華大學在知識智能方面有著深厚的研究積累,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目標是從事人工智慧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希望通過成立知識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的知識智能創新高地,推動魯棒可解釋人工智慧的跨越式發展。
  • 欲趕AI熱潮 上外成立語料庫研究院推動翻譯專業教育
    11月16日,上海外國語大學成立語料庫研究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錢俊妮 許婧)近年來,語料庫愈來愈廣泛地應用於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中,具體包括語言學、文學、翻譯學、輿情研究、國別與區域研究、醫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成立人工智慧學院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戰略需求,跟蹤科技前沿,整合學科資源,挖掘新興交叉學科潛力,經過充分的醞釀、論證和籌備,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立足長遠發展,近期大規模調整了學院、研究院布局。繼地球物理學院、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安全與海洋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非常規油氣科學技術研究院6個新學院(研究院)宣告成立之後,人工智慧學院也高調亮相,為學校改革發展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中國兒童中心成立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
    中國兒童中心供圖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中國兒童中心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兒童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會在中國兒童中心舉行。
  • 北郵與華為合作成立學院每年培養100名卓越科技人才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孫競)由北京郵電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的「北郵-華為學院」日前成立。雙方將通過合作建設100門高新課程、組建100個「導」「學」聯合創新團隊,每年培養100名卓越科技人才,全力打造示範性工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基地,進一步實現校企之間的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術融合、資源融合與人員融合。
  • 阿里巴巴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 開展全方位AI合作
    參考消息網2月28日報導 2月28日,阿里巴巴正式對外宣布,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在人工智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長蘇布拉·蘇雷什(Subra Suresh)教授與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建鋒籤署了合作備忘錄。
  • 重慶這所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已在5個特色方向開展研究!
    經2020年7月10日校長辦公會審批,重慶師範大學智慧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了。智慧教育研究院設立在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實行帶頭人負責制度,由馬燕教授任院長、楊德剛教授、李祚山教授、龍興明教授任副院長。研究院下設辦公室,蘭曉紅副教授任辦公室主任。
  • 成都大學傳統工藝研究院揭牌成立
    要立足四川、聚焦西南、放眼全國,開展傳統工藝資源調查,建設傳統工藝資源資料庫;要深挖傳統工藝文化價值,系統開展傳統工藝的整體研究,形成集成成果;要著力現代化轉化,推動傳統工藝創新升級和技藝標準化建設。四要建強隊伍。
  • 這所211大學打破學科壁壘,成立人工智慧教育學部
    學校黨委行政前瞻布局、系統謀劃,主動打破學科壁壘,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組建成立人工智慧教育學部,是基於辦學優勢、順應時代發展的審慎選擇,是整合學科資源,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實現新突破的重大契機,是探索新的體制機制、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華師辦學歷史上具有開創性、標誌性意義的一件大事。
  • 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將發力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12月10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落戶在兩江新區協同創新區的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汽車摩託車、船舶與動力、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領域,服務重慶及兩江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黃鐵軍擔任首任...
    (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AI)揭牌成立。北京智源行動計劃的願景和目標是按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總體部署,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無人區」,推動人工智慧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引領人工智慧學科前沿和技術創新方向,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慧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支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促進人工智慧深度應用,改變人類社會生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