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七晴歌
這兩天看到一個新聞,差點驚掉下巴。
有一對父母,爸爸身高1米6,媽媽身高1米68,結果他們的兒子居然長到了1米9!
現在,夫妻二人要踮起腳尖才能夠到兒子的肩膀。
源自抖音用戶@天目新聞
剛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一度陷入了沉思……
但隨後媽媽的話打消了我的疑惑:
原來,從兒子6歲開始,媽媽就讓他加入了遊泳隊。
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兒子終於基因「突變」了!
源自抖音用戶@天目新聞
看看,什麼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話說回來,孩子身上的基因,有的可以「逆襲」,還有的卻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
前段時間,有個身高1米88的女博主火了。
作為一個女生擁有這麼突出的身高,自然引發了一眾網友的好奇心,很多人問她:
「怎麼長這麼高?」
「有什麼長高秘訣嗎?」
「吃什麼能長高?」
這位博主先是笑而不語,隨後發了一則小視頻——
沒別的,主要還是基因強大。
源自抖音用戶@1米88的大嬌
女博主一家人中,最高的弟弟身高1米96,最矮的外婆也有1米75,全員大長腿。
所以說到底,孩子能長多高,關鍵還得看遺傳。
一般而言,父母共同決定了孩子70%的身高,剩下30%還要看飲食、睡眠、運動、心理、發育情況等。
總之一句話: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
另外,生活中還能聽見類似「爹挫挫一個,娘挫挫一窩」的說法。
但事實上,孩子個子矮絕對不是老母親一個人的鍋。
孩子的身高也並不是由父母其中一人所決定的,而是與父母的平均身高有關。
再說了,身高這東西,大家都是一米多,有什麼好說的?
說起孩子的長相,有句俗語叫「女兒像爸,兒子像媽」。
娛樂圈裡很多星二代的長相,似乎一次次驗證了這點:爸爸和女兒簡直像是共用了一張臉!
比如田亮和森蝶:
賈乃亮和甜馨:
還有小瀋陽和沈佳潤:
但事實上,孩子長得像誰這件事,還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膚色這東西,一般是遵循「中庸法則」。
也就是說,父母雙方都白的情況下,無論媽媽孕期吃沒吃醬油、辣椒,孩子生出來照樣是個白豆腐。
但如果父母其中一方長得黑的話——
即使媽媽天天西紅柿,頓頓檸檬水,孩子也不會白成日光燈。
一個孩子的頭髮是粗是細,是黃是黑,是直還是卷,基本上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塵埃落定了。
唯一的變數,大概就是禿頂這件事了。
而且禿不禿,性別是關鍵。
換句話說,禿頂,其實是一種傳男不傳女的基因。
如果爸爸禿頂,那麼兒子「禿」如起來的可能性就是50%;
萬一外公也禿,那麼外孫變成蒲公英的可能行就是25%。
這一點,看看英國王室就知道了……
小時候,男孩子總想要快點長大,好把頭髮梳成大人的模樣。
可長大以後才發現,大人們……
根本沒有頭髮!
身材跟身高差不多,也是受父母雙方的影響。
一般而言,如果爹媽都胖的話,那麼孩子有80%的概率也會變成個小胖子;
但如果爹媽都腿長腰細,那麼孩子肥胖的概率會大大降低。
可肥胖這件事,總有人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基因。
想當年,小蠻腰。
現如今,胖得一身五花膘……
除此之外,像什麼大眼睛、雙眼皮、小酒窩之類的,都屬於顯性遺傳。
也就是說,只要父母中的一方有這些特徵,那麼理論上說,孩子也會擁有以上特徵。
雖然根據我有限的人生經驗而言,明顯是小眼睛、單眼皮的基因更勝一籌……
當然,還有同款鼻孔:
顏值這東西,只要是自家的孩子,爸媽看的時候都是自帶濾鏡。
可智商不一樣。
特別是到了輔導作業的年齡,怎麼看都覺得是自己當初抱錯了孩子。
數學題問「5減2等於幾」。
孩子自言自語道:「一共有5個奧特曼,我弄丟2個,還剩3個。」
老母親還沒來得及欣慰地點點頭,就看見這熊孩子大筆一揮——
5減2等於1。
數學不行,換語文吧,手把手教兒子認拼音——
我:「初一一根線。」
兒子:「初一一根線。」
我:「自己讀一遍。」
兒子:「初一一根繩。」
一開始,我特別想不通:怎麼學歷985的我,就生了這麼個智商二五零的娃?
後來,我發現這事絕對是遺傳!
讓孩子他爸洗碗,他就真的只洗碗,池子裡的鍋和筷子看都不看一眼;
讓孩子他爸收衣服,噼裡啪啦一陣子,褲子和襪子絕對不會管。
破案了,破案了 !
我說兒子怎麼「翻書馬冬梅,考試孫紅雷」,合著是被大豬蹄子拖了後腿!
聽完我的分析,孩子他爸表示不服,並發給我一篇《判斷一個男生聰不聰明,看他媽媽就知道了》的文章,裡面說:
「人類與智慧相關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體上。
而女性有兩個X染色體,男性只有一個,所以媽媽的智力在遺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後來我才知道:
人類一共有23對染色體,遺傳也是在多對染色體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小小一個X,還真以為代表了無限可能?
當然了,這理論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畢竟,每次被孩子的作業氣到乳腺結節小葉增生的時候,哪個老母親還不得念上幾遍「親生的,親生的!都隨我,隨我!」
法國作家米歇爾·蒙田說過一句話:
「大自然規定生命的入口只有一個,生命的出口卻有成千上萬。」
每個生命都是從母親腹中開始孕育的,結合了父母的基因,這是所有生命一致的起點。
但是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依舊離不開後天的努力和環境。
對父母而言,了解基因和遺傳大概就意味著有了勇氣,去接受那些孩子身上那些不能改變的;
也有了力量,去改變那些自己所能改變的。
作者:七七晴歌,永遠飢餓,永遠無知。希望從一次次的學習裡不斷新生、野蠻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