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高考填報志願,有人說專業優先,有人說學校優先,各有各的道理。
每年也會有不少學生因為對讀的專業不感興趣而感到迷茫、痛苦,有些學霸會退學重讀,更多的人是選擇將就,畢竟高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無論優先選擇什麼,專業都是非常重要的,選到一個好的、適合的專業,同樣也是能有很好的發展。
只要你有實力,足夠努力,是金子總會發光。
張霽,本科階段就讀於武昌理工大學,這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但他卻能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獲得頂薪201萬。
從普通二本院校畢業,逆襲成華為「天才少年」,他靠著實力與努力,一路走向成功。
去年,華為內部流出的一則「天才少年」超高年薪方案引發外界關注。在這份方案中,8名人員全部為2019屆應屆頂尖學生,學歷均為博士,他們的工資都是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的,年薪最低限為89.6萬元,最高限為201萬元。
據悉,任正非曾在華為公司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的講話提到,每年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去年華為最高檔(201萬年薪)全球招聘有3人,包括華中科技大學的左鵬飛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鍾釗博士、香港科技大學的秦通博士;
而今年截止到現在,拿到最高檔的暫時只有一人,就是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張霽同學。
張霽同學能被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選中,並成為最高檔年薪的一員,說明他很有實力,這麼有實力的張霽,本科階段讀的學校卻是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這讓很多埋怨學校不行的學生感到慚愧。
張霽出生在湖北鹹寧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很多事情父母會放手讓他自己去做決定,這也培養了他的獨立、富有主見。所以他在讀書期間,眼中不是只有學習。
2009年高考中,他考到了武昌理工大學,這所大學有人說是二本,有人說是三本(在一些省份是本科第三批招生),但總的來說,這就是一所普通的民辦本科院校。
張霽選中了武昌理工大學的信息工程學院電信專業,這個專業是省級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
張霽也很快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大一開學後不久他就制定了自己大學的四年規劃,也確定了大學畢業後考研繼續深造的的學習目標,他沒有埋怨自己讀了一所很普通高校。
人生目標清晰,同時他的執行能力也強,為了達成目標,他很努力學習,上課認真、空餘時間自習,他沒有在大學裡迷失。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他還順利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
在學業之外,他還參加歌唱比賽、學習中國畫、自學攝影,成為大家眼中不一樣的理工男。
大學畢業後,張霽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繼續攻讀研究生,他完成了自己大一時定的目標。
到了研究生階段,他繼續奮發圖強,他把本科階段的拼搏精神延續到研究生階段,畢業於普通院校的他,深知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拼得過一流名校畢業的學生。
不懈的努力讓他有相應的回報,他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而且他還當選了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13屆學生會副主席。
研究生畢業後,張霽選擇繼續深造,繼續完成自己一早就立下的目標。既然選擇遠方,便風雨兼程。
優秀的張霽考進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成為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研究生。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依託於人工智慧與計算機體系結構,是兩者的結合,叫AI for System,智能系統優化技術研究。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在ATC, DAC, ICPP, SIGMOD, VLDB, IEEE TPDS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畢業生都苦於找工作,甚至連清華畢業的女孩都在頭條上哭訴找工作太艱難了。
許多著名的高校都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就業,在雙一流大學行列中(以前的985和211現在改稱為雙一流大學)的南京大學,其二級學院化工學院和信息管理學院,都向社會發出「求助信」,向社會發出呼籲,、誠邀廣大企業幫助學生就業。
在大家都難以找工作的時候,張霽並沒有太緊張工作,因為早已經有很多企業主動聯繫他。
除了華為,他還拿到了騰訊、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兩個初創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的年薪超過360萬人民幣。
最終,他是選擇了華為,他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些有意義的事,幫助華為渡過難關,讓世界刮目相看。
張霽認為,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重的。當然,科研能力也是華為特別看重的,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本科階段就讀於普通的本科院校,但張霽沒有失去自己的目標,他反而朝著目標更加努力。有理想、有抱負,如今他終於成就夢想!
大學,不是人生的終點,考到名校不代表成功,考到實力一般的學校不代表失敗,將來成功與否,更多還是靠自己來決定。
今年江蘇省文科狀元因選修歷史課B+無緣清華北大等名校,大家都嘆息,其考生本人表示是有一點遺憾的,現在考慮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學校。
相信她如果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將來也能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