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座教堂承載著臺灣一甲子的工匠精神

2021-02-18 木忘初心上海魯班學堂

【木忘初心】上海魯班學堂  與心交流的木工教室


木工傳奇(起源篇)

風從故鄉來

順著風向

便能找到未來的路

而路的盡頭

有座教堂

裡面住著一群

來自海岸山脈的瑞士人

譜寫著一首關於愛與奉獻的頌歌

曾有許多人不解:為何黃上智老師選擇放棄前途大好的設計公司而轉而做木工教室?因為在許多人看來這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但少有人知,這裡卻藏著一個故事,以他的母校「臺灣公東高工」為始頁,夾雜著故鄉溼熱的海風,溫暖而懷念。

黃老師的故鄉在臺灣東部,人稱「後山」的一個偏遠小漁村裡。在戰後復興的50年代,那裡貧窮落後、生活水平、思想觀念等都較為固守於前,完全不及臺灣西部的工商業發展。

 

後山裡年輕人大多都背井離鄉,到西部或北部務工養家,而留下的孩子們每天除了幹農活,便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甚至常有喝醉了就躺在路邊。許多人沒有辦法接受到完整的國民教育,尤其是後山東部,人們為生活所迫,大多數的孩子連小學都無法順利畢業,就已經投入社會勞動中。

便是在這時,一個對中國滿懷憧憬的瑞士小夥子接受了花蓮天主教區費聲遠主教的支持請求來到臺東瞧瞧。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只一眼,便扎了根。這個小夥子便是錫質平神父——臺灣一甲子工匠精神的著筆人。

來到臺東後,錫神父認識到,這一片土地亟需要改變。少年強則國強,於是他首先便從教育入手,建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為臺灣職業教育立下不朽典範的「公東高級工業學校」。(以下簡稱 公東高工)

公東高工的建立源於錫神父對當地「學而優才是出路」觀點的不認同。他認為擁有一技之長,勝過擠破大學門檻。錫神父當年辦學的教育理念非常單純,他直言:「我要孩子們出來就能工作,養自己,養家,服務人群。」讓昔日家徒四壁的小孩,有學習技藝的機會,終究能尊嚴又踏實的改善生活環境。

雖然這在當時看來都是天方夜譚。當地的封閉環境更是使得人們對於技能學習嗤之以鼻。但錫神父並不在意這些質疑。五零年代末期,錫神父開始招兵買馬,在東部後山興建秉持瑞士學徒教育體制的職工學校,為使學校結合瑞士教育特色,錫神父遠從瑞士邀請建築設計師來設計校舍。

學堂建立後,他又著手勸說原住民青年在農忙期過後跟他到學校去,不僅免費教他們木工技能,而且提供宿舍。孩子們沒了後顧之憂,而他卻生活清貧,連雙鞋子也捨不得換新。每晚都穿著他那雙破舊的皮鞋去孩子們的宿舍查寢,然後為這些愛踢被子的孩子們蓋好被子。

 

為了能讓孩子接受系統而正確的技能教育,他便寫信寄給所有歐洲德語區的天主教會,鼓勵當時擁有德國,瑞士的木工、家具設計等證照的青年到臺灣來當義工,教導這裡的青年學習木工技能製作家具。

在白冷會務實、奉獻的教會精神的感召下,有大批滿腔熱情的外國年輕匠人來到這裡。在1971年甚至多達36位修士與神父志願到這裡服務建設。這些年輕的志願者帶來了世界最先進的器械設備、專業知識,工業生產標準在公東高工落戶生根。

 

在經過嚴格的瑞士師徒制教學及德國先進的造物標準訓練之後,讓該校從1970年開始代表臺灣參加世界技能競賽,並在家具木工項目中獲得臺灣第一面的世賽金牌。接下來錫神父辦學就更有信心了。

教育改革初見成效,人們開始轉變舊觀念,更多父母讓的孩子進入公東高工進行技能學習。這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而後慢慢習得一技之長,便是神父們全部的心願。

 

孩子們長大了,而錫神父卻沒能逃得過光陰荏苒,當他在燃盡了他生命最後一點光亮之時。還將弟弟要為他治病而籌集的65萬臺幣用於建設公東高工操場,他將一身鐵漢柔情全葬在了臺東,享年68歲。而他與教堂的故事還在繼續,就如年輪般靜守著歲月的沉澱,紮根在每個木藝人的心裡,開了花,結了果。

 

在無私與愛的澆灌下,這片土地散發著更為動人的風情。而系統的木工技藝以及傳統的學徒教育制也以一種代代傳承的姿態得到了最完整的保留與創新。

 

孩子們在這裡受教,而後,留校建設或是奔向遠方,帶著錫神父的叮嚀,以一種驕傲的姿態接力木工的傳承。而黃上智老師之所以立志開設系統教學木工教室的原因想必你也已經找到了答案——受恩於師,謹遵師囑,將木藝與精神傳承下去。

(黃上智老師就讀公東高工時的恩師黃俊傑先生)

黃老師回想起從前在公東高工學習的日子,就連鎖一個小螺絲釘頭的十字方向也不能馬虎。每周都是扎紮實實的三十六個小時術科,外加十二小時諸如木工學科、家具設計教學、生產計劃等與術科相輔的學科課程,強度與難度一點也不亞於學歷教育。而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年紀輕輕便能在家具行業獨當一面,獨立上線作業。也讓該校從1970年到2017年之間,為臺灣在世界技能競賽木工三項之中,共參賽22屆獲獎39次,其中光是金牌就有15面。(簡直是世賽中木工類獲獎的戰鬥機!)而黃上智老師也是這榮譽榜中的一位。

(公東高工時期的黃上智老師)


反觀現在的木工技能學習,大多流於形式,沒有系統教學方式與傳統做法相結合,基本功未紮實便匆匆上線作業。基礎的不穩固或方向的不正確都會給以後的木工技能學習設下許多阻礙。

 

思及於此,從小便受公東高工「務實、奉獻、傳承認真負責」精神教導的黃上智老師毅然放棄已上正軌的設計公司,在上海這個繁華喧囂的都市獨闢一方安靜,設立「木忘初心——上海魯班學堂」。讓更多喜歡木作的人能接觸到、學習到正統的木工教學,讓中國的傳統木藝傳承復興下去。

這也正是黃上智老師開設「上海魯班學堂」的初心,用他的話說便是:「受益,而後感恩回饋,讓木工藝傳承下去。」;「我想做一個木藝人,商業氣息不要那麼濃,人是要生活,但生活與初心並不相悖。」

凡來過「上海魯班學堂」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與別處不一樣的溫情,不論是內飾布置或是老師與學員的相互學習。用學員的話來說便是「有人情味兒」。

 

若是去不了臺東的公東高工的「教堂」,便來「上海魯班學堂」看看吧。在這裡,你一樣能感受到淳樸的公東風情及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

人們常說「真像木頭板般,不解風情。」但木頭十年如一日的在風吹雨打中的堅持,就如同上海魯班學堂「木忘初心」的堅定,都是對心中所愛最長情的告白。

更多課程請關注

本課程與教材由上海昕洋設計公司獨家提供,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
    人們對於「工匠精神」這個詞本身,有著如同夢幻田園般的想像。尤其是對傳統工匠那種雕琢精神,總會不自覺地為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似乎可望而不可即。隨著工業化大機器生產時代的到來,有更多人在嘆息它的逝去。當前對於「工匠精神」已經有大量的論述。先來看一般的理解,認為「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極致的精神理念。
  • 公東高工教堂入圍 臺灣唯一
    公東高工計算機技師龐以喬拍攝的教堂照片(龐以喬提供)更成為票選網頁的主照。(黃力勉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天主教公東高工教堂入選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30座現代建築之一,是臺灣唯一入選的建築,並開放網友票選。臺灣交通大學建築系教授張基義表示,公東教堂與西方建築接軌,入選是臺灣的榮耀。
  • 細賞臺灣各地教堂之美
    都會與鄉村乃至原住民部落的聖誕夜,各有風情,但只要音樂與歌聲揚起,一股平和喜樂的氣氛隨即溫暖每個人的心頭。      有些較大型的教堂配置了巨大的管風琴,像是臺北淡水的真理大學大禮拜堂、臺南太平境教堂,那種神聖莊嚴的音效,格外有過節的氣氛。
  • 義大利這座著名教堂,牆面有6000個雕像,歷時5個世紀建成
    今天介紹的這個教堂是世界規模第二大的教堂,一起來看看吧!義大利是一個非常文藝的國家,在義大利有相當多的歷史文化遺蹟,比如米蘭大教堂,這裡是一座世界知名的教堂,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規模第二大的教堂,曾經拿破崙就是在這裡舉行的加冕儀式。
  • 安徽真正的工匠精神中國中國臺灣百德
    中國臺灣百德,百德機械,百德機械_中國臺灣百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真正的工匠精神中國中國臺灣百德    日本國)等企業的數控工具機及相關產品,他們在數控工具機製造行業中佔有主導性。在我國數控工具機商品以華中數控、航空航天數控工具機為意味著,也將性能數控工具機產業發展。三、數控工具機工具機實際操作要點及常見問題(1)開關電源接入。
  • 臺灣不僅僅只有美食!還有紙教堂!
    紙教堂,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天方夜譚?但它真實的存在於臺灣省南投縣浦裡鎮。紙教堂(Paper Dome)內立柱和長椅均為高密度牛皮紙一次成型,每根抗壓強度竟然達到6936公斤,簡直不可思議!屋頂透光天幕投下柔和的陽光,讓人走進去有種升華的神聖感覺。
  • 聖瑪麗大教堂——雪梨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
    聖瑪麗大教堂是perth城市中比較大一座教堂,這個教堂可以坐perth市內的公交車到達門口附近,下了車就能遠遠地看到這座教堂。教堂門口有塊牌子寫著St.Mary&Cathedral,確認了我們沒有走錯地方,還寫著具體的彌撒時間,教堂的建築正面是古老教堂的建築風格,外圍兩邊和後面卻能看到現代的元素。走進教堂也能看到現代的元素。教堂門口有個專櫃售賣一些紀念品,冰箱貼之類的。位於海德公園的對面,是雪梨大主教的所在地,寧靜的氣氛。教堂很大,外面看起來黑糊糊的窗,入內一看窗上都是精緻的玻璃畫,顏色鮮豔,給人很溫暖很聖潔的感覺。
  • 世界著名的第五大教堂,英國第二大教堂聖保羅大教堂
    今天,思思要帶著小夥伴們去的一個地方就是聖保羅大教堂,它是世界著名的大教堂,在世界上排名第五,在英國排名第二,而在圓頂教堂的行列裡,在世界上也排在第二的位置上了。這樣一座著名的大教堂,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接下來就讓思思帶著小夥伴們去好好遊覽一番吧。
  • 情人節相約臺灣教堂 燈火斑斕下見證愛情
    位於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1727號名為Paper Dome的「紙教堂」,是一座來自海外的建築, 這座教堂的任務就是來到臺灣~在臺灣921震災嚴重的埔裡鎮上,讓曾受創嚴重的心靈,重新被教堂溫暖的燈光照亮!
  • 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籤約 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
    紅網時刻9月22日訊(記者 彭雙林 通訊員 汪偉)9月21日下午,由大漢國際工匠院主辦的「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大型主題論壇在湘江新區大漢金橋國際未來城舉行。當天,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長沙財經學校、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長沙市望城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常德財經學校、醴陵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沙汽車工業學校、瀟湘職業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中建三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大漢國際工匠院崇尚的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其構建的人力資源培訓與專業技能資格認證邁出了第一步。
  • 媒體調查臺灣十大最想去教堂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奪冠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旅遊雲)    網友票選最想去的教堂第二名是臺南北門的水晶教堂,仿關島海之教會St. Laguna Chapel的臺南白色水晶教堂,是臺灣第一個公家機關設計以「婚紗攝影」為主題的白色水晶教堂,於2014年10月下旬完工。
  • 臺灣建巨型水晶鞋教堂 春節開放
    臺灣建了一座高16米的水晶高跟鞋教堂,以吸引女性遊客。A huge glass... what?巨型水晶…啥?是的,你沒看錯:一座玻璃教堂,外觀就像一隻巨大的高跟鞋,仿佛有一位灰姑娘巨人跑過(臺灣)嘉義,不小心把鞋落在了這裡。Made out of over 320 tinted glass panels, the shiny blue building measures more than 10m wide and cost about T$23m.
  • 彩繪 教堂 天空步道 臺灣觀光三寶退燒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觀光總愛一窩蜂跟風,許多縣市景點都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觀光三寶」彩繪、教堂、天空步道充斥,一旦新鮮感消失,這些景點就不再迷人。以臺南市北門水晶教堂、嘉義縣布袋鎮高跟鞋教堂為例,推出僅短短幾年,就因新鮮感退去,觀光人潮猶如溜滑梯直直落。高17公尺的高跟鞋教堂是嘉義布袋沿海新地標,藍色玻璃鞋深具浪漫意象。
  • 【借鑑】尊重工匠精神是日本強盛的原因之一
    開設政大超人氣通識課從漫畫看日本的蔡增家教授,在其著作《上一堂最好玩的日本學》中,從日本漫畫深入探討了日本人對於尊重專業的精神。當你買完東西,不論價格多寡,店員一定會幫你把物品提到門口,親自把物品交給你,之後再深深的一鞠躬,直到你離開他的視線,這種讓人深感尊重及窩心的服務方式,頓時讓人忘記日本的高物價,也免除了血拼的罪惡感,這也難怪臺灣赴日本旅遊的人數,雖然只居赴日觀光的第二位,但是若以人均消費數量,臺灣卻是高居第一,遠遠地把韓國及中國大陸拋之在後。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熱潮
    會議要求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的表彰為契機,在學院大力倡導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開展系列活動,倡導廣大師生學習踐行三種精神,充分發揮榜樣力量,引導廣大師生向勞模學習、向身邊榜樣學習。會議商討了學院邀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省勞動模範、齊魯最美職工、煙臺中集來福士管裝車間班長楊德將來校作報告的部分細節,為學院三種精神的學習規劃了「設計圖」。
  • 世上最壯美的十座大教堂
    這座教堂從高迪在世時直到現在都在不停地建造,已經一個多世紀了,仍未造完,在它高高的塔頂上仍是布滿了腳手架。這是一座象徵主義建築,分為三組,描繪出東方的基督誕生、基督受難及西方的死亡,南方則象徵上帝的榮耀;它的四座尖塔代表了十二位基督聖徒;圓頂覆蓋的後半部則象徵聖母瑪利亞。
  • 宋代科技文化繁榮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推動宋代科技文化繁榮    「王者雖以武功克定,終須以文德致治。」宋太宗的這句話揭示了宋人對書的重視。宋代的出版業非常繁榮,有官刻、家刻、坊刻三種。學術界稱官刻刊印裝潢精美,家刻校勘精審,坊刻內容廣泛,總之各有特點。
  • 在臺灣經過一甲子的酒店 , 竟然背負了歷史傳承...
    、曙鳳蝶以及藍鵲等,竟都是臺灣保育的飛禽與昆蟲,將臺灣珍貴的美麗留在房內。臺北101與臺北圓山飯店,皆是臺灣著名的地標,其中臺北圓山除了是一間超過一甲子的飯店外,圓山富有豐富的傳奇故事,它不僅是接待外賓重要的地點,還有乘載著臺灣歷史,當臺北圓山不再只是飯店時
  • 工匠精神照亮佛山高質量發展路
    很多佛山人第一次發現,在一件件「佛山製造」背後,原來有著這樣動人的堅持。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說,佛山尊崇工匠精神,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渴望和呼喚工匠精神﹔佛山要張開雙臂擁抱全國、全世界的能工巧匠到佛山創造創業、安居樂業。   參照「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標準,佛山對大城工匠發放工資外津貼、支持創辦技能大師工作室、享受人才入戶、子女入學優惠政策等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