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的一個兩味藥的方子,卻是治療咽痛喉痺的特效藥

2020-12-18 太陽說易

眾所周知,雖然中醫界先賢們一步一步將中醫藥發展到了今天,但我們至今也依舊延續著張仲景的理法方藥,這當然是與《傷寒雜病論》當中的方藥實用有效有關。《傷寒雜病論》被稱為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讚譽張仲景為「醫聖」。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所以後世所公認的」經方「是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方劑。但是經方若是使用不得其法,比如說辨證用藥不準確,就可出現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的危險狀況。

五運六氣解密2020年的氣候現象,真的不想告訴你

醫聖張仲景的方藥精煉簡潔,出現較大的方子並不多,都是精煉的藥方。而今天我們要談到的桔梗湯就在這個大部隊當中。《傷寒論》中的桔梗湯只有兩味藥:「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桔梗湯的主治有兩點:一是用於少陰客熱咽痛證;二是用於肺癰證。值得指出的是,桔梗湯原方目前在臨床的應用是非常受歡飲的,主要還是因為它的主治功效就擺在那裡。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中「子午」之年對於人體的影響

《傷寒論》說:「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方中甘草清熱解毒,和緩其勢,桔梗宣肺利咽,開提其邪;共達利咽止痛之功,又有消腫排膿之效。《本草綱目》對桔梗的敘述說:「主口舌生瘡,赤目腫痛」。《別錄》對桔梗也有敘述說:「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痺,溫中消谷,療喉咽痛,下蠱毒」。因此,在古代臨床應用上面,記載了將它用於治療喉痺腫塞,治冬溫咽喉腫痛,治斑已出,時時與之,可快咽喉,寬利胸膈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中「平氣」是怎麼得來的?

《金匱要略》說:「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幹不渴,時時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肺癰的主要病因為外感風熱病毒,燻蒸於肺,蓄熱內蒸,肺受熱灼,氣失清肅,熱壅血瘀,鬱結成癰,血敗化膿。故《金匱要略》又說:「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肺癰尚未成膿,用葶藶之劑瀉肺,現已潰後是虛邪,故以桔梗之苦,甘草之甘,以解毒排癰膿。

旋覆代赭湯治療胃虛噫氣、心下痞滿,是歸元固下之法

儘管桔梗湯方精煉簡潔,又是治療咽痛和肺癰的法寶,但還是要靈活使用這個方子,前面我們說了,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故中醫學上許多方劑都是在此方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如三合湯,出自《普濟方》,是在桔梗湯的基礎上加升麻,借升麻之宣以輕宣風邪,而解風熱之毒。出自《衛生寶鑑》的發聲散,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瓜蔞和僵蠶,主治咽痛。出自《證治準繩》的甘桔防風湯,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防風,主治痘疹後餘毒未盡,咽喉疼痛。還有很多,這裡就不多講了。

而在現代醫學臨床應用上面,桔梗湯常常用於喉科疾病(咽喉疼痛、咽喉源性咳嗽、感冒咽癢)、失音、變應性鼻炎、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以及肺部疾病(如肺間質纖維化、放射性食管炎、肺膿瘍、老年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冠心病、腫瘤等等。

中醫都是排兵布陣的能手,真所謂用藥如用兵

總之,桔梗湯主治風邪熱毒客於少陰,上攻咽喉,咽痛喉痺,風熱鬱肺,致成肺癰咳嗽,胸滿振寒,咽幹不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則吐膿者。本方雖只有兩味藥,但其作用明確,療效可靠,亦可與其他方劑合用效果更佳。如肺熱明顯者,咳吐黃痰,可與麻杏石甘湯或者葶藶大棗瀉肺湯合用;如果是兼有氣陰兩虛者,可與麥門冬湯合用;如果是痰多色白者,可與半夏厚樸湯合用。

相關焦點

  • 張仲景對於「奔豚氣」的治療,重在理氣
    中醫常用針灸來治療疾病,對於「子午流注」的用法你了解多少本病的病機是由下逆上,而有氣寒水的區別,氣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證候表現也常有情志不寧之狀,日久則化熱,而出現煩渴等症。治療在於心肝兩髒。寒,水屬於陰性,或屬於陽衰,屬陰則為實證,治療以逐寒利水。陽虛則屬於虛證,治療則以溫陽通陽。
  • 這個方子雖然只有兩味藥,但止咳效果卻非同一般!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正與天人相應的中醫觀十分吻合。秋季為肺經當令,正是養肺的好時候。曾有人這麼說過,世界上有幾種情況是忙不住的,貧窮、咳嗽和愛。對於貧窮和愛能否瞞住比較抽象化,但對於咳嗽卻還真是如此,想忍住卻忍不住,尤其是一到公共場合還真是令人難堪。但是咳嗽既然瞞不住,那就得趕緊治好才是上策。在治療咳嗽的一眾方子中,可謂是林林總總,但有一個方子卻不得不說,為什麼呢?
  • 這個方子只有七味藥,卻是調理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的良方!
    中醫方劑運用十分靈活,尤其是經方,有時候加減一兩味藥物,則治療效果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治療腹痛滿脹的「厚樸三物湯」方劑中只是含有三味藥:厚樸、大黃、枳實。三個藥物以厚樸為君藥,治療的疾病是腹脹兼有大腸水氣疾病。
  • 這個方子只有5味藥,可以用來調理習慣性流產、胃痙攣、胃潰瘍!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腹痛」疾病的重要方子。其實我們都知道「腹痛」可以有許多疾病,許多疾病最初的表現就是腹痛,根本不可能就通過腹痛來診斷或是治療什麼疾病。然而我們在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所提到的這個腹痛有它自身的特點,「腹中雷鳴切痛,胸協逆滿嘔吐」,這樣看來,我們這裡要治療的可是一個由於寒邪太盛而導致的寒邪腹痛疾病。這樣來看的話,我們用來治理腹痛可是清楚許多了。故我們針對寒邪腹痛來體會附子粳米湯為什麼能夠用來治療寒邪內阻的腹痛疾病。
  • 張仲景留下「咽炎方」!兩味藥,一提一降,治咽痛咽紅、嗓子上火
    兩味藥都切成小塊,然後放在茶杯裡頭,倒入剛剛燒開的沸水,把蓋子蓋嚴。然後,悶泡15分鐘再來飲用。一邊喝,一邊加剛燒開的沸水。每日的上午和下午各服用一次。飲用之前,可以先張開嘴,對著茶杯口做深呼吸,使得藥效和咽喉部位有充分的接觸。
  • 這個方子只有四味藥,但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腹脹效果卻很好!
    四磨湯一共只有四味藥,可治療因肝氣鬱結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包括胸膈脹悶、上氣喘急、胃脘部感覺悶脹,不思飲食等。肝氣鬱結主要的原因還是情志因素,情緒長期抑鬱以致引起各種症狀,所以在治療的時候以行氣寬胸為主。方中的配伍也很有講究,烏藥味辛,性溫。善疏通氣機,既能疏肝氣的鬱滯,又能行脾胃的氣滯證,所以是此方中的君藥。
  • 這個方子就4味藥,又叫降壓四味湯!專門降血壓
    辨病十三方,我再給大家介紹最後一個,治療高血壓的——四味降壓飲。中醫凡是叫幾味的,那就是幾個藥。這個方子就四個藥,又叫降壓四味湯,是沈紹功先生的方。當然,人家在臨床上看病不可能只是看婦科,四味降壓飲是他獻出來的一個小方子。我們中醫科學院建院60年的時候,出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書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醫名家學術傳薪集驗方薈萃》,每個老中醫出一個方子,這是他獻的一個方子。
  • 止痛最厲害的方子,簡單2味藥,搞定全身上下內外一切疼痛
    芍藥甘草湯堪稱治痛第一方,無論人體上下內外諸般痛症,均可用此方為主,隨證加味。【腳氣腫痛】一老漢,因生活在靠水的地方,水氣重,腳腫得像冬瓜。老漢懷疑兩味藥,能治好嗎?吃了十天後,腳腫退了一半。以後堅持天天踢腿曬太陽,身體強壯得像雄牛。《歲時廣記》一書中記載,用白芍、甘草,按五比一的劑量,專治療腳氣腫痛,名曰腳腫湯。
  • 中醫直言:這個方子雖然只有3味藥,卻能夠通陽散結、行氣導滯,護心臟!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                「胸痺」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名稱,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冠心病、心絞痛範疇。那麼,古代中醫是如何治療胸痺的呢?在張仲景著述的《金匱要略》中,瓜蔞薤白白酒湯就是代表方劑。有一首方歌,「瓜蔞薤白白酒湯,胸痺胸悶痛難當,喘息短氣時咳唾,難臥仍加半夏良。」相信喜歡研究中醫的朋友對上述歌訣會有所了解吧。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這兩味藥,可調理風寒感冒,但你知道注意事項嗎
    世間的中藥千千萬萬,每一味中藥都有它不同的功效,也可用於調理和治療各類病症。但如此複雜的人體,往往不是單單一味藥物便可以面面俱到的,因此,中藥的配伍便應運而生了。而根據其性味歸經及功效的不同,不同的藥物配伍起來,可以是相互疊加以增強藥效,可以是「君臣相佐」而補其不足,也可以是完全相反而互相排斥。在中藥的配伍原則中,自《神農本草經》以來,就倡導「七情」,也就是單行、相使、相須、相畏、相殺、相惡及相反七種。也就是說所有的中藥配伍,並非只有一種原則,但萬變不離其宗,大多都在這七種原則之中。
  • 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良方,專治乾嘔、打嗝、四肢冰涼,僅僅2味藥
    因為,說起生活經驗來,醫聖張仲景留下的醫藥內容,可是與咱們現在的生活、飲食或是健康等等是息息相關的,並非如人們所認為的,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去接觸它。咱們先不說這個經方是什麼,先讓大家想想,大家在生活當中,自己或是身邊的家人朋友是否有出現過打嗝的情況?
  • 沒特效藥的時候,全世界都想起了中醫!|...
    住院後,主要是中醫治療,每天喝湯(中)藥、針灸,十多天,現在就完全康復了!(據《中國中醫藥報》)中醫的好處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得以顯現。據北京市衛健委公布,北京新冠肺炎中醫藥治療率為87%,治療總有效率達97%。
  • 張仲景唯一的減肥方,兩味藥材泡水,化痰積,健脾胃,還瘦身!
    分享給大家一個醫聖張仲景的減肥方,直需2味藥材,泡水喝就行,簡單方便。枳術湯只有枳實和白朮兩味藥,源於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取枳實15克,白朮10克,加入150毫升水進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時即可。這個方子最早調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之症,也就心下方腹部鼓起、肉多、發硬的情況。現代很多人的肥胖都是這種「大肚胖」,其實就是痰溼聚集在此,得找東西化掉。 很多上班族不方便熬汁的也可直接泡水喝,反覆衝泡至衝淡;
  • 兩味藥,治中年白髮!愛心滿滿的小方子,送給我的中年讀者
    今天我要講的,是一張非常小巧的方子,只有區區兩味藥。準備中藥制首烏、黑芝麻各等量。原方主張是各305克。兩味藥研成細末,攪拌均勻,每次取10克,用紅糖開水送服,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這個小配伍,最初載於1986年的《廣西中醫藥》。刊發的位置,具體來說是當年第二期的第三頁右下角。最先用於臨床的,是江西的一位中醫同仁,姓王。
  • 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反覆發作,醫聖張仲景:不妨用用這兩味中藥
    對於醫聖張仲景來說,可能兩味藥便已足夠,那便是桔梗與甘草。在醫聖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中,便有一方名為桔梗湯,而藥物也就是桔梗與甘草。區區兩味藥物便能組成一個方子,貫徹了張仲景一如既往配伍精簡之特點。原文記載:「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 肩周炎、頸椎病妙方來了,13味藥煎水服用,讓脖子像天鵝一樣靈活
    肩周炎、頸椎病妙方來了,13味藥煎水服用,讓脖子像天鵝一樣靈活 老劉為你們精心打造了一個方子,叫做頸肩靈: 麻黃10克桂枝12克 獨活6克羌活6克防風6克 蒼朮12克甘草9克大棗12枚 當歸12克川芎12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 葛根50克
  • 這不僅是治療乾咳的神藥,還是治療氣陰兩虛的妙藥!
    掩蓋不住愛,是因為愛是真情流露,心中一旦有愛,明眼人都是看得出來的;掩蓋不住貧窮,是因為貧窮能讓人在不經意中露出破綻;掩蓋不住咳嗽,是因為你剛一開口,喉嚨一發乾,喉頭一緊收,就咳起來了~~咳嗽是一種常見病,但是也分很多種類型,在眾多的咳嗽中,唯有乾咳是比較棘手的,在治療乾咳的方子中,有一個清燥救肺湯,治療乾咳有獨特的療效。
  • 這個方子僅僅四味藥,居然能補腎氣、胃氣和肺氣,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一般提到保元湯這個方子,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當年慈禧太后的駐顏養生湯,所用的材料是鯽魚、牛肉、豬蹄、山楂和大棗,這樣的組合,的確可以美容養顏。但是真正的保元湯,並不是什麼駐顏養生湯,而是一個補氣溫陽的方子。
  • 日本漢方藥,大部分都是經典中藥方!
    「麥門冬湯」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名方,所謂「七升麥一升夏三兩參二兩草三合米12棗」,由麥門冬60克,半夏9克,人參6克,甘草4克,粳米6克,大棗12枚配伍而成。該方補陰潤肺,對於治療陰津虧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幹腫痛、五心煩熱,乾咳少痰、乾嘔,效果很好,是我們很常用的方劑。
  • 這個方子用了120g神曲卻不是君藥,沒想到君藥竟是一種紅色石頭!
    失眠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治療失眠的大法無不外乎重鎮以安神,補養以安神。大家對於後者十分熟悉,諸如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養心湯等這些方子側重於補養心之陰血而安神助眠。但是,重鎮安神也不能忽視啊,因為疾病開始多是實證,此時採取重鎮安神的方法治療反而容易治癒,要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恰當那麼就會由實轉虛,就不容易治療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重鎮安神的小方子。這個方子出自唐代大醫家孫思邈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名字叫做——磁朱丸,這個方子最早並不是用來治療失眠的,而是為治療眼睛昏花的眼病而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