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考行測五大題型之綜合分析題

2020-12-10 寧夏華圖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考行測五大題型之綜合分析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在公務員行測常識中,綜合分析題在考生必須得熟知的,這種題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作答起來有點費勁,下面跟寧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一起了解下。

  (一)題型介紹

  在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中,綜合分析題重點考查詞句理解闡釋、評論型分析兩種題型。

  1.詞句理解闡釋

  詞句理解闡釋,要求考生對給定資料中出現的特定詞語、短語或句子進行理解和闡釋。常以「請對……進行闡釋/解釋」「談談你對……的理解」「談談對畫線句子……的理解」「闡述……的意思」等形式出現。

  2.評論型分析

  評論型分析題,要求考生針對材料中出現的社會現象、事件、措施或觀點進行評論,主要提問形式有「請對上述觀點進行評述」「對……進行分析,談談你的看法」「對此怎麼評價」「就……進行分析評論」等。「評論」「評價」「評述」等是該題型的關鍵詞。評論的對象包括兩種:一種是某一個觀點或現象,另一種是幾種不同的觀點或做法。

  (二)備考建議

  1.培養分析問題能力。建議考生多閱讀人民網、新華網上的時評,學習其分析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並將本教材中的邏輯思路融入作答之中,強化分析能力,養成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2.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題的作答要求中經常會出現「條理清晰」,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多注意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一般來說,對於詞句理解闡釋和評論型分析,應培養「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邏輯思維。
 



(編輯:寧夏華圖)

相關焦點

  • 2021國考行測五大題型之歸納概括題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考行測五大題型之歸納概括題,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在公務員行測考試主要有五大題型,今天寧夏國家公務員考試網介紹的是歸納概括題,也是考生必須掌握的。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五大題型考情、趨勢分析匯總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五大題型考情、趨勢分析匯總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行測考情,2021國考行測怎麼樣,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國考筆試】2021年國考行測考情分析:副省級題量未變 難度有所提升
    【國考筆試】2021年國考行測考情分析:副省級題量未變 難度有所提升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行測試題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行測試題,2021國考,國考筆試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年國考行測命題趨勢:題量未變 題型題目靈活性提高
    2021年國考行測命題趨勢:題量未變 題型題目靈活性提高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行測趨勢,國考行測怎麼考,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年國考行測考情分析:副省級考卷難度有所增加
    2021年國考行測考情分析:副省級考卷難度有所增加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年國考行測考情分析,國考副省級題量,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年國考申論技巧:申論綜合分析題作答如何告別困惑
    2021年國考申論技巧:申論綜合分析題作答如何告別困惑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申論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申論技巧,國家公務員申論寫作技巧,2021國考,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年國考行測命題題量未變 題型題目靈活性提高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年國考行測命題題量未變 題型題目靈活性提高,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1年國考行測試卷整體命題趨勢和以往變化不大,題量同往年相比雖然沒變,但是題目的靈活性略有提高,下面就為大家分模塊進行詳細解讀。
  • 2021國考行測言語表達試題分析:較去年有變,創新趨勢逐漸顯現
    2021國考行測言語表達試題分析:較去年有變,創新趨勢逐漸顯現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行測言語表達試題分析,2021國考行測言語表達試題,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考中,行測怎麼考?題型是如何分布的?
    【考試情況綜述】《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一直是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錄用考試(簡稱國考)的必考科目,經過多年的發展變化,考試內容日趨穩定,已形成了完整、系統的體系,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五大部分,題目全部為客觀性試題,考試時限120分鐘。
  • 2021國考地市級行測題型分值_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2021國考地市級行測題型分值_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對答案,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2021年國考筆試已於11月29日已落下帷幕。
  • 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之兩期比重比較和計算
    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國考頻道提供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答題技巧,行測資料分析速算技巧,包括增長量、增長率、倍數、比重、平均量等。本文整理2021國考行測資料分析之兩期比重比較和計算。 推薦查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
  • 國考申論解析-2021國考申論綜合分析題穩中求變:聚焦社會熱點 注重...
    2021國考招錄專題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信息匯總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申論試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匯總2021國考申論答案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解讀匯總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落下帷幕,中公教育對申論試卷進行了細緻
  •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系統』2021年國考行測各題型分值如何分布
    『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系統』2021年國考行測各題型分值如何分布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行測題型,國家公務員考試錄用系統,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家公務員行測答題技巧:國考行測答題順序有什麼講究嗎?
    2021國家公務員行測答題技巧:國考行測答題順序有什麼講究嗎?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為各位考生帶來2021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相關文章,2021國考筆試時間:11月29日。
  • 【國考公務員題目分布】2020國考行測/申論題型及分值分布
    【國考公務員題目分布】2020國考行測/申論題型及分值分布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公務員題目分布,國考考試時間,2020國考行測題,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國考:行測命題變化解讀
    2021年國考行測試卷整體命題趨勢和以往變化不大,題量同往年相比雖然沒變,但是題目的靈活性略有提高,下面就為大家分模塊進行詳細解讀。一、常識判斷考查難度上升常識判斷仍舊以考查考生們的基礎知識和綜合運用這部分知識的能力為主,考題的方式靈活性越來越強,同時也呈現出越來越趨近於綜合性的考查形式。
  • 2020國考行測各題型考點和分值詳解!
    距離國考筆試還有26天,最近後臺不少小夥伴找小編要國考行測分值分布。知道分值分布有什麼用呢?一是可以自己測算分數。比如你做了我們的行測真題卷或者密卷,做完後就可以對照分值分布自己批改,得出分數。  二是可以通過分值大小來安排自己的做題順序。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國考行測分值分布、歷年國考考點題型題量、申論考點等,幫助大家複習。
  • 2021國考地市級行測題型分值_國家公務員考錄專題網官網
    2021國考地市級行測題型分值_國家公務員考錄專題網官網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國考估分入口,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1年國考行測五大模塊!這樣複習效率高
    距離2021年國考筆試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如果你真心想考的話,會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備考需要系統,只有提前了解具體的備考內容,才能更好地去準備。文文小編建議大家備考時大致要把握好以下的3個方法規律。(二)片段閱讀1.考查重點:題型上主要考查主旨觀點題。材料結構上主要考查總分、分總、轉折、因果文段。2.備考策略:片段閱讀是國考中複習重點。要求考生系統性學習、掌握行文脈絡分析方法,重點分析句義及句間關係,建立正確解題的思維路徑。
  • 『國考行測試題答案解析』2021國考行測省級試卷整體解讀:選材凸顯...
    2021國考招錄專題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告職位表報名信息匯總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申論試題答案及答案解析匯總2021國考行測答案解析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解讀匯總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筆試行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