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的話:我真正意義上開始學習英語不是高中,也不是的大學,而是畢業工作之後。學生時代學習英語更多的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是畢業之後,當我面對國外的客戶急不擇言,險些害公司丟了大單時,那種羞恥感點燃了我內心的熊熊火焰,我意識到了英語的重要性,我需要好好學好它。
美劇或公開課都是不錯的選擇
從《老友記》(Friends)開始,我頭也不回的奔上了英語自學之路。
美劇包含大量對話,並展現了各國文化特點,一直都是自學英語的好材料。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通過看美劇來自學英語的,通過美劇學英語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你喜歡看美劇」,只有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比如我有位大學同學,就對美劇毫無興趣,她更喜歡全球政治,這種情況下如果她要自學英語,建議選取全球政經新聞學習更好。所以這個還是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的。
而我恰好是一個劇粉,從《老友記》至今,我至少看過50部以上美劇及英劇(看完或者至少看了一季以上的),還有一些只看了一兩集就棄劇的無法細數。期間報考BEC(劍橋商務英語),因為是倫敦的考試中心創辦組織的考試,80%英音,20%全球口音,我又重點看了很多英劇。學英音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捋直舌頭,由此可以糾正國人講英語時過重的兒化音。
除此之外,我還經常看一些公開課,主題講座之類的視頻,而且覺得這是較美劇更好的一種學習方式,看劇的相對輕鬆,有劇情。但公開課、主題講座學習力更強,因為它是有一個主題的,針對一個主題進行討論,你能學到的更多。推薦大家去聽《哈佛大學的公開課》,有12集,每集有一個主題,非常棒。
考試倒逼學習
儘管考試不是有效的英語學習手段,因為功利性太強,學習範圍狹窄,但畢竟這麼多年的學習我們還是最熟悉考試,同時,考試目標明確,自帶截止日期屬性,根據考試內容就可以建立學習計劃,完成有保障。至少,對我行之有效。
我當時是在一邊準備考研,英語是其中的必考課程,所以每天給自己規定了2個小時的學習英語的任務,1年期間每天如此,講詞彙、閱讀、寫作、口語的學習任務分配到了每個月,每天堅持學習。
學以致用是王道
我本身的工作會接觸到很多國外友人,所以在一邊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應用,認識國外客戶,通過工作和私下的時間的英語交流,可以說我那段時間的英語進度非常神速。
語言的學習光在書本上準備是沒用的,我以前的覺得一定要等到我學好了,準備好了我才能跟外國人交流,生怕自己在溝通的過程中出醜,後來我才知道,如果不邁出這一步,就永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那一天,你永遠會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
而在學的過程中直接進行應用,一方面能更加鞏固,另外也多一些英語的環境。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總結起來,對於英語學些我的建議是:目標先行。也就是回答你為什麼要學英語。當然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會有所不同,我所說的可能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需要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調整。
如果你需要通過考試,就去做真題,找差距,有的放矢的練習;
如果是想用英語和別人交流,提高表達能力,就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從中吸收,可以參考惡魔的奶爸的學習方法(公號,搜奶爸的英語教室);
如果是想閱讀英語原著,就學習伍教練的透析英語法,從生詞量極低的英語原著開始閱讀,不僅提高閱讀能力,還同時積累單詞。
如果不根據學習目標來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材料,就會陷入網際網路學習資源的汪洋大海中無法自拔,不僅不能進步,反而因為注意力分散一事無成。
總之,語言學習就像減肥一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固化到日常生活中,從考試開始,延伸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習慣。每天都會思考新的東西,有新的收穫,持續進步,就會量變引起質變,輕鬆進階。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心態,就是堅持。堅持養成習慣,就會真的成為你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