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中國將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01-07 20:45: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做工作報告。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7日透露,2020年,該局將強化全國震情監視跟蹤與趨勢研判,充分吸收中外先進理論和新技術,聯合地震系統內外相關單位,完成2021-2030年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確定工作。

  2020年全國地震局局長會議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鄭國光在工作報告中部署2020年重點任務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強調,中國地震局將嚴密監視全國震情動態變化,做好重大活動、重點時段地震安保工作,完善滾動會商機制,提高年、季、月尺度趨勢會商的質量。同時,完善基於預測指標體系的地震風險概率預報技術,開展地震分析會商技術系統業務試用。

  鄭國光介紹說,中國地震局今年的重點工作還包括:夯實地震監測業務基礎方面,出臺地震臺網規劃,規範指導全國地震臺站建設;實施北京周邊老舊地震觀測設備升級改造和青藏高原監測能力提升項目;籌建國家地震計量站,提升對全國地震監測設備統一規範管理能力;推進海洋地震監測體系建設;探索建設煤礦和非煤礦山等地震監測系統,提升非天然地震事件監測能力。

  構建地震災害風險防治工作格局方面,健全抗震設防標準體系,建立健全抗震安全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督機制。

  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能力方面,實施地震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印發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總體工作方案,繼續開展重點地區地震活動斷層探察,開展地震災害風險區劃試點,推進減隔震、工程地震安全檢測技術應用。

  深化地震災害風險防治體制改革方面,重點做好核電、大型水電站、生命線工程等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全覆蓋,全面推進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

  鄭國光表示,中國地震局2020年將組織編制國家地震科技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推進「地球深部探測」、地震科學聯合基金等國家科技項目立項和實施。圍繞透明地殼、解剖地震、韌性城鄉、智慧服務加強科技攻關,爭取在深井觀測、地震孕育發生機理、城市風險區劃和地震預警等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備受關注的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建設方面,今年將完成10個左右數百米至千米深井鑽探,發展深井陣和深部綜合觀測技術,完善科學數據共享機制,打造開放合作的地震科技創新平臺。(完)

 

相關焦點

  • 市地震測報中心2020年總結2021年工作安排 - 伊春
    伊春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思路 我中心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認真落實國家、省地震局防震減災工作精神,切實履行防震減災核心職能,明確事業發展思路,不斷夯實地震監測、加強預報,強化抗震設防
  • [地理知識點]中國地震帶分布(中國四大地震帶)
    [地理知識點]中國地震帶分布(中國四大地震帶) 2011-10-31 17:19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
  • 濟南居然也會地震!科普來了,都是小動靜!
    剛剛………………這刷新了眾多土生土長的濟南娃娃們的新知幾代人不曾遇到的場景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都給趕上了話說為什麼濟南人基本都沒感受到過地震很幸運濟南並未處在地震帶上在中國30個大型城市的地震危險度排名中濟南位列第18
  • 四川省出臺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
    各級建設項目審批部門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的必備內容,重大建設工程必須依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審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    到2015年,基本建成多學科、多手段、覆蓋四川省的綜合觀測系統;在四川省新建測震臺站50個、前兆臺站60個,建成烈度速報臺站1000個,20分鐘內完成地震烈度速報--這是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的目標。    意見從地震監測預報、加強城鄉建築抗震設防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
  • 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 2012地震災害不會來
    1960年以來,我市境內發生地震近80次,平均每年兩次。其中中等強度地震有1988年松滋4.2級地震、2007年3月松滋3.2級地震,2007年4月李埠4.2級地震。  我市城區以及所轄松滋市、石首市、洪湖市、公安縣、江陵縣、監利縣的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烈度均為六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地震加速度值0.05g .
  • 玉樹地震十年來青海省防震減災工作進展
    此外,還制修訂了《青海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青海省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管理辦法》《西寧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依法規範監測預報、震害防禦工作。二是成立防震減災執法檢查機構,開展經常性防震減災執法檢查。
  • 嘉興市地震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
    更充分發揮應急救援隊伍在地震與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演練、宣傳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健全我市應急隊伍體系。建立該救援隊是深入推進我市地震與地質災害防治和救援工作的現實需要。從地震預防角度看,我市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交通、電力、燃氣等重大工程星羅棋布,因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從地質災害防治角度看,我市颱風、暴雨等氣象災害較為頻繁,加之地勢低平,海鹽、平湖、海寧、嘉興港區等地仍有部分山區,仍有發生地面沉降、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從2015年起,四川對市(州)政府實行防震減災工作目標管理和專項考核,各市(州)及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目標考核體系,從而層層落實了防震減災工作責任。各級政府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抗震救災指揮部,健全了工作組織體系,並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當地財政預算,切實加大了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
  • 北京將建大震風險預警 地震後5至10秒超快預警
    本市還將建設大震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地震發生後的5至10秒內向震中周邊區域發出超快測報預警,居民可採取切斷煤氣等應急措施減小災害。另外,本市將推動建立超大城市地震巨災保險制度。    北京處於三大地震帶交會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吳仕仲介紹說,北京處於華北平原、山西和張家口-渤海三大地震帶交會部位,活動斷裂發育,地震災害嚴重,是中國大陸唯一發生過8級地震的大城市,和東京、墨西哥城並列為世界上僅有的三個8度設防超大型首都城市。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從2015年起,四川對市(州)政府實行防震減災工作目標管理和專項考核,各市(州)及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目標考核體系,從而層層落實了防震減災工作責任。各級政府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抗震救災指揮部,健全了工作組織體系,並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當地財政預算,切實加大了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
  • 地震來了怎麼辦?不慌張,公園就是避難所
    原標題:地震來了怎麼辦?不慌張,公園就是避難所深圳商報2018年11月26日訊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1月26日7時57分在臺灣海峽發生6.2級地震,深圳市民震感強烈。地震來了怎麼辦?有些市民心裡沒底。
  • 地震防災減災措施您知道多少?
    2019年5月12日是第11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5月12日定為「全國防災減災日」,既表達對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難者的紀念,同時也是為增強全民憂患意識,弘揚團結抗災的精神,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地震」距離惠州有多遠?
  • 國鐵集團工作會議在京召開,2021年鐵路重點工作確定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鐵路消息:1月4日,國鐵集團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鐵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陸東福在會上作了《奮力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 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報告,總結了2020年鐵路工作和「十三五」鐵路發展成就,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部署了2021年鐵路重點工作。
  • 2021年專升本考試或將提前?教育部:招錄工作6月底前完成!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的一則通知吸引了2021屆高校畢業生的目光。《通知》中指出:需要促進各類升學與就業工作有序銜接。各地各高校要統籌安排好各類升學考試時間,碩士研究生招錄工作在2021年5月底前完成,普通專升本和第二學士學位招錄工作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這則重要訊息對2021年參加專升本考試的考生會造成哪些影響呢?2021屆專升本考生的重點工作有哪些?我們一起裡看看!
  • 解密合肥郯廬地震帶 合肥是國內重點防震城市
    資訊標籤: 合肥郯廬地震帶 重點防震城市 核心提示:郯廬斷裂帶是東亞大陸上的一系列北北東向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泛指北起黑龍江,南止長江邊,總體上呈北東走向,縱貫中國大陸東部的巨型渠斷裂
  • 烏拉圭媒體:中國是我們申辦2030年世界盃的強力競爭對手
    以下為正文:有些跡象並不具有預言性,但卻能讓你保持警惕,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可以忽略他們:近期有媒體報導,為了申辦2030年世界盃,中國將新建12座體育場,其中1座能容納10萬名觀眾。除此之外,南美四國的申辦提議將於2022年開始,並且在2024年的國際足聯大會投票上做出最終決定。要知道,卡達在2010年就確定了,自己將主辦2022年世界盃,他們有12年的準備時間。而在只有6年準備時間、並且各方在項目建設和經濟方面還需達成一致的情況下,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南美四國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世界盃的準備。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重磅發布
    7月15日從中國政府網,信息發布得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公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文件,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專項行動包括: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促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