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海上綠洲——南澳島,坐落在廣東省東端南海海域,處在汕頭、高雄、廈門與香港這幾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海上互市」的稱號。
在這個島上生長著 1000 多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並且有很多野生動物棲息在此。海泉灣主島附近有一個鳥島,是候鳥自然保護區。南澳島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港口資源和水產資源,有文物古蹟那多處、寺廟30多處、大小港灣66處、可開發漁場5萬平方千米。同時,它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也是汕頭市的唯一轄縣,附近有37個小島嶼。
其實,早在幾千年前、南澳島上就有人類生活。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澳歸南海都揭陽縣管轄。
南澳島本為閩越地,後來,秦漢為了削弱聞越,將其劃給南越管轄。南朝梁朝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劃入東揚州,劃入福建,南澳島全屬福建。
南朝陳朝時期,繼續劃入福建。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翌年改名「潮州」。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潮州劃入福建,那時潮州叫義安郡。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再次劃入福建,隸屬江南道福建經略史。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閩州都督府、福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南澳島全屬福建,明萬曆三年(1575年),南澳島分屬福建與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臺灣、粵東海域軍事,南澳島仍然分屬廣東、福建管轄。直到1914年,南澳全島才劃給廣東。
關於南澳島,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閩粵交界的海面上,南澳島的東面有一座島,島上有一座東京城,有一條石板路使南澳與東京城相通。玉皇大帝賜給掌管東京的男島神一個鼎蓋,賜給掌管南澳的女島神一個酒盅。一天,女島神登山遊玩。在峰頂上,她遠望東、南海之交無垠的海面,近觀足下美麗的小島,正當她怡然自得之時,一個念頭在腦際浮生:小島像只酒盅,雖然美麗,然而酒盅置於海中,將有沉沒之災,這將如何是好?幾經思索,她認為欲免此厄,只有用酒盅換取鼎蓋。
一天,南澳女島神宴請東京男島神,酒席間,女島神借盅為題,述說酒盅的雅致與妙用,認為它於男人才能派上最大用場,而鼎蓋對於女人用途更大,提出了互換寶貝的要求。男島神酒意方酣,見酒盅的確別致,用於飲酒最好,大為動心,終於與女神交換了寶貝。
再說東京城內有一姓錢的富人,人稱錢員外,得知東京男島神的鼎蓋被南澳女島神換走,總擔心東京有朝一日要下沉,他找卜卦先生問卜:
「先生,你能不能算出東京城會不會沉沒?」卜卦先生盼到賺錢的機會便說:「會!」並告訴他:「東京下沉,為期不遠。」錢員外聞言,吃驚不小,急切問道:「沉沒前有沒有徵兆,望先生指點。」卜卦先生閉上眼睛,隨口說道:「南澳島北角山東面那頭大石獅,脖子流血之時,就是東京下沉之日!
錢員外聽完,驚恐萬分,賞了卜卦先生一些銀子匆匆回家。他一面請人趕造一艘逃難用的大船,另外派了一名婢女每天清晨到南澳島北角山觀察大石獅的變化。婢女奉命,每天一早通過石板路去往南澳北角山。一位殺豬大哥每天清早從石獅前經過,見一女子天天在此觀望,深感詫異。一天早晨,見那女子又來了,便上前詢問緣由,婢女講明原委後嘆氣道:「我跑得腳底都起泡了,還不知要跑多少回呢?」殺豬大哥聽後笑了笑,心裡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婢女發現石獅大血淋漓,急忙趕回家向錢員外報告。當錢員外一家收拾細軟登船之時,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東京城果然沉到海裡去了!
這就是流傳於粵東閩南一帶「沉東京、存南澳」的奇妙傳說,據說南澳漁民在青澳灣東角海面捕魚,還不時打撈到碗甕等,有時船底還會觸到海中房屋的角呢!
南澳島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其中。冬暖夏涼的海洋性氣候十分宜人,且空氣清新,沒有各類汙染工業。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厚的自然資源,使南澳具備了很多現實和潛在的發展優勢。同時,南澳島位於高雄一廈門一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南澳島的煙墩灣、長山灣和竹棲肚等多處具備興建深水港、闢建萬噸級碼頭、發展海洋遠運事業的優越條件。
南澳島的青澳灣是沙質細軟的緩坡海灘,海水清澈,鹽度適中,是天然優良海濱浴場,是廣東省兩個A級沐浴海灘之一,還有「天然植物園」之稱的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候鳥天堂」之稱的島嶼自然保護區,又有亞洲第一島嶼風電場,還有歷史悠久的總兵府、南宋古井、太子樓遺址及眾多文物古蹟,具有海、史、廟、山」相結合的立體交叉特色,藍天、碧海、綠島、金沙、白浪是南澳的主色調。盛夏季節,海風習習,氣候清爽,是觀海、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這裡風景獨好
1、青澳灣
青澳灣是南澳島的龍頭景區,位於南澳最東端。它的地質構造十分獨特,海灣兩邊的岬角呈半封閉狀環抱海面,使海灣似新月,海面如平潮,沙灘平緩,150米內水深不超過1.2米,成為中國東部沿海一處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濱浴場,是廣東省兩個A級海濱天然浴場之一,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
國家領導人、外國客商、文人墨客對美麗的青澳灣讚不絕口,稱之為泳者天池」。青澳灣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風景,而且擁有豐富的歷史勝跡,有清代潮州知府為紀念陸秀夫護送南宋末代皇室在島上避難的歷史而修繕的陸秀夫衣冠冢,以及摩崖石刻丞相石等。
關於青澳灣,在閩粵沿海流傳著一個美妙的傳說:東海龍王的七個女兒有一天偷偷跑出龍宮,要到南海尋找好玩的地方。剛過南海,但見海面有一小島,東北角島礁環繞,將大海圈成平湖,沙灘純淨潔白,海水清澈如鏡,山川秀麗無比,她們被迷住了。
沐浴戲耍,臨回東海龍宮仍依依不捨,各拋下金釵留為標記。龍女眷戀的海灘就是南澳島青澳灣,龍女拋下的金釵化為七座礁石。退潮時,礁石裸露,遠望似七顆星飄浮於藍夭;稍有風浪,碧波託起白浪,仿佛來自夭際,濺起的陣陣飛沫置七星礁於朦朧之中;夜晩,浪擊礁石,不時閃著淡淡的光亮,就像在廣漢幽遞的夜幕上點綴著七顆閃爍微光的彗星,成為「七礁纏星」佳景。
2、金銀島
金銀島是傳說中吳平藏寶地。金銀島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三面環海,碧波蕩漾,島上由天然花崗巖大石相疊而成,曲徑通幽,石洞穿插,陰涼無比。在雨傘形亭子前面,坐著一位美娘子石雕像,人物造型是吳平的妹妹。
她一手撫著元寶,一手接著劍柄,一副守護寶物的樣子,據說摸摸她手上的元寶,還會給人帶來不少「財氣」呢。她身旁石壁上刻著《金銀島紀事》等碑記。周圍林立的怪石,刻有名家手筆的各種妙詩和佳墨。
3、總兵府
總兵府又稱總鎮府,是一處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它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年(1576年),後因大地震破壞,原貌大部分消失。縣委縣政府委託古建專家按明清風格重新設計復建,現成為南澳島一處知名景點。
總兵府作為歷史文化景點有三大特點:一是資源的稀缺性。它是全國唯一的海島總兵府。二是歷史文化的內涵豐富。明、清兩朝,有173位正、副總兵赴任,劉永福曾任南澳總兵官,鄭成功曾在島上舉義旗,留下招兵樹。三是對臺關係意義深遠。南澳總兵府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起,負責閩粵二省及臺灣、澎湖海防軍務,成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歷史見證。1999年,汪道涵先生上島考察工作時欣然題字「閩粵總鎮府」。
4、島上的寺廟
南澳島上,寺廟可不少。其中,南山寺和雲蓋寺是最有特點的兩座寺廟。
南山寺位於廣東汕頭南澳島古城之南,地處「獨鯉朝陽」,後枕金山,面向梅花村,古樹參天,坑泉潺潺,井水甘甜,幽深清雅。該寺創於明末,由火神爺小廟擴建而成。後經重建和修繕,全寺宏大莊嚴,結構精巧,雕梁畫棟,飛簷翹角,琉璃煥彩。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坐東北向西南的古剎,只見古代門匾額石刻深厚逸美的「南山寺」三字。
新建的大山門樓,坐南向北,高約9米,寬約10米,恢偉瑰麗。大門內闢有停車場,興建一座三層接待樓(每層約200平方米)。向南走過圍牆,就抵中心,從西向東聳立著天王殿、大雄寶殿、祖堂、觀音閣、左廂三層樓、右側大庭院、齋堂等。寶殿雄偉,祖堂莊嚴,觀音閣恢宏,鐘磬傳聲,花草流芳,令人流連。
5、屏山巖
屏山巖,不僅是一座古老莊嚴的沙門,而且是一處山水妖嬈的勝景,更是一座詩墨薈萃的寶庫,坐落於古城深澳後面的「西天嶺」,亦稱金針峰。
喜歡攀登的人,從深澳水電站後沿著大水管,踏過據說9級石階便可到達。不善登山的人也不用愁,近年新開的東、西兩條公路線可使汽車直達。
汽車從深澳鎮向西沿山腰公路逶迤轉南上行,到雄鎮關折向西去,於果老山水庫轉過後花園,幾分鐘後便可到達屏山巖;另一條路從縣城向東北沿公路上風能發電場,過大蘭口轉北向後花園,同樣可到達屏山巖。屏山巖經過修葺和擴建,已成一座頗為壯觀的叢林古剎。
陽光、大海、沙灘、新鮮的空氣,會讓人覺得新鮮和新奇。曬著太陽,吹著海風,漫步在海邊,別有一番滋味,它會讓你忘卻煩惱、丟下心裡的枷鎖,整個人都會變得輕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