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球之外,還有五顆行星是肉眼可見的,他們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17世紀末,天王星被發現了,這次當時是革命性的,因為沒有人認為在可見的五顆行星之外,還可能有更多的行星,自從它被發現後,越來越多的候選行星被發現,比如穀神星,灶神星和帕拉斯,他們都被發現在我們現在所知的小行星帶裡。
19世紀中期,海王星也被發現了,在短短的幾十年內,我們手上就擁有了相當多的行星,當時我們認為如今的八大行星和那時正在被發現的大型小行星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可在之後,很多曾經發現的天體都被歸為小行星,同樣的冥王星也和這些大型小行星一樣受到嚴厲的對待,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發現如此巨大和遙遠的天體一樣大讓科學家們格外興奮,於是把它歸類為一顆行星,儘管在幾十年內這麼發現它並沒遵循傳統形式的慣例,我們所知道的行星都是圓軌道,而冥王星的軌道卻是其它行星的成一個角度,它的軌道和橢圓。
以至於在它一年中的某些時候,甚至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但它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沒人介意把它稱為行星,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冥王星被發現比預期的要小得多,原來它的質量只有我們月球的1/6,九十年代的望遠鏡技術已經大大提高,我們用望遠鏡發現了冥王星軌道附近的其他世界。
就像小行星帶的發現一樣,科學家很快就發現在海王星軌道之外,還有另一條帶,現在被稱為柯伊伯帶,於是我們重新給行星定義這個新標準一個天體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才能歸類為行星,第一,圍繞太陽運行,第二,有足夠的質量是自身因為重力而呈現近似圓形形狀,第三清除了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很明顯冥王星只滿足了前兩個條件,它位於可以礴帶,同時也因為質量太小,不足以清楚可以礴帶裡的其他天體,所以它被歸類為矮行星,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天文的小知識。感謝閱讀本篇文章記得點讚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