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大三上學期才開始正式有成效的準備雅思和GMAT,所以也預見到申請期從10月份開始自己可能並不能完整的考出成績,為了避免申請期顧此失彼,決定找一家中介。
至領留學(那個時候還叫「金東方留學」)是經過一個同學介紹而來的,當時我和那個同學都要考察中介,所以一起諮詢了各大中介,比較了各個留學公司後,我們最終選擇了至領留學,原因有三個:
首先、我們的學姐是通過至領留學的孫老師申請到美國Duke商學院的MQM、帝國理工的金融數學,學姐介紹覺得靠譜兒;
其次、我們對至領留學全程公開透明的服務很贊,這樣我可以及時了解到最新的進展;
最後、是更加認可他們的專業度,因為在申請方案的制定上,至領留學給了我們多種選擇,而不是一味的申請商科,讓我選擇的餘地更大,也增加了更多的申請名校的機會。
商科類專業是每年留學大軍中選擇人數最多的,競爭程度也較為激烈。為了避開熱門專業、增加申請名校的概率,我選了經濟學與商業分析兩個方向。商業分析以金融為主,量化為輔,申請者以本科背景是工科、金融數學、統計這類理工科學生居多;而本科背景像金融、會計、國際貿易這種商科類學生,由於數學課程所學不多,需要後期補充大量課程或者數據方面實習才能與理工科學生競爭。
由於自己最後決定選擇Econ、BA專業作為主申請方向,所以尋找實習時要兼顧在經濟學領域和商業分析領域,儘可能突出自己經濟學背景,同時還要能彌補量化背景不足。
所以我從銀行,證券,實體行業三個方向尋找自己的實習,既避免重複耽誤自己的時間,又為自己的未來求職方向提供一個參考。
我的三個方向的實習側重點也是不同的,最新的一段經歷在某PE做投資企業的盡調,在中信證券做關於新三板市場的調研和數據分析,還有就是在某投資公司做投資分析。這三段兒經歷讓我有足夠多的素材可以回答申請中各種Essay的問題。
我覺得實習對於申請還是很重要的,而大家的實習內容又差不多,這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更深的深度來描述實習經歷。這一點上,是我體會更深的,也是我和我的申請團隊花時間比較多的。
在整個申請過程中,我覺得讓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成績上的壓力,即無論說申請使用了哪種策略、哪種技巧,成績達標是一個最基本,最基礎的要求,達到了標準才談得上說策略。
在申請季節的10月到12月期間的成績最後突破期,我的心理壓力很大。我覺得當時解決方法就是靜下心來不去考慮本身的壓力,儘可能尋找和自己同時準備考試的同學分散壓力,同時每次考試後分析自己考試中所暴露的最薄弱環節。
至領留學在我備考期間對文書的把控力緩解了我很多壓力,讓我有充分時間備考,文書充分表述了我的整個學術經歷、實習經歷以及自己對未來的展望。
1.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很重要:要及時去論壇或者嚮往屆學長學姐諮詢想去學校錄取的偏好和要求,例如港大BA對於數學背景要求較高,港科技要求極高,那麼本科缺乏數學背景的很難獲得面試機會,哪怕學校再好,GPA再高。但是港中文對於技術背景要求不高,反而更看重學生商科的背景;再比如LSE對於大陸申請人的平均分有明確的要求,如果GPA成績不過硬,就要通過班級排名、專業GPA、實習和項目經歷這些方面解釋說明,我的GPA在申請LSE上還是劣勢,我也是通過這些方法進行彌補的。
2. 申請過程和考試過程一樣重要:中介是和大家合作去申請一所學校,不是去替大家申請,自己及時和中介老師溝通有所回饋、即能保證自己的效率也能幫助中介老師更了解自己的情況和想法。我和至領留學顧問的配合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通過各種小組討論、文書修改、面試輔導,到最後獲得LSE和CUHK的OFFER,算是十分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