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市教育兩委重視運用開學第一課加強學生教育,除了《大自然在說話》的開學第一課、張伯禮院士的抗疫第一課,還通過多種形式延伸開學第一課教育效果。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天津北方網訊:開學第一課、抗疫第一課……從4月20日至今,全市大中小學生分四批全部複課開學。市教育兩委重視運用開學第一課加強學生教育,除了《大自然在說話》的開學第一課、張伯禮院士的抗疫第一課,還通過多種形式延伸開學第一課教育效果。特別是結合今年抗擊疫情中湧現的先進人物、感人事跡,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
儘管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但天津中學高三學生張浩仍然清晰記得今年4月20日複課開學時,與同學們在線收看了由市教育兩委錄製的電視公開課——《大自然在說話》。這一課程邀請了疾控、教育等多個領域專家,以「鑑古、觀今、知未來」為主線,從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講起,引導同學們踐行生態文明理念。「這場疫情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人生經歷的福禍、得失、悲喜相繼演繹著。同學們,在這個超長假期中,你們學到了什麼?」在師生互動環節,天津中學校長孫建昆的這個問題引發同學們各抒己見。「這節主題鮮明的『開學第一課』,希望我們能重新審視與野生動物、大自然的關係,從自身做起,與野生動物和大自然友好相處。」張浩說。
5月18日,和平區嶽陽道小學4年級至6年級的學生重返校園。在開學第一課,該校播放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教授作的主題報告《抗疫第一課》。張伯禮院士通過圖片、數字輔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講述了一線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講述了這場戰役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發師生共鳴。該校還邀請了曾擔任天津馳援武漢第一批醫療隊副領隊的學生家長,現場為同學們介紹發生在武漢的戰「疫」故事。
據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市教委常態化組織抗疫思政課宣講,集中邀請了24位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打造抗疫思政系列課程,已組織了20餘場校園巡講,形成抗疫思政課宣講的新常態。「我們通過品牌化組織思政公開課精講,通過錄製『自信中國』等系列公開課,用好抗疫精神這一最為鮮活的教學素材,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展示中國制度優勢,進一步引導師生增強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說。(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來源:今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