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楊同學,你為什麼要選擇報考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為什麼想要成為一名警察?」「這是因為我爸爸。」歐陽楊今年19歲,是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的大一學生。說起選擇報考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他向考官坦言這是受了警察爸爸的影響。
在歐陽楊的眼中,他的父親歐惠泛其實有兩頭「家」,一個是身為人民警察要保護的「大家」,一個是身為父親要照顧好的「小家」。今日的父親節,廣州日報記者走進了基層派出所,傾聽這對父子的心聲和故事。
從警24年 「歐sir」有了兩個「家」
1996年,22歲的歐惠泛正式成為一名警察,被指派到九江交警中隊當交警。這一幹,就是23年。直到2019年1月,歐惠泛被調到九江派出所洛口社區民警中隊工作。在當交警的時候,他還曾是一名「法制副校長」,歐惠泛的盡心盡責收穫了當地群眾和廣大師生們的好評,街坊們都親切地喚他「歐sir」。
「歐sir」還有一次救人的經歷。歐惠泛回憶,當時一輛小車因司機不熟路況衝進了魚塘,歐惠泛趕到現場後,二話不說跳進冰冷的水裡救人。成功將被困司機救上岸後,他防寒的冬衣被冷水浸透,被冷得直哆嗦。
而當上了社區民警後,他每天面對著民間瑣事和鄰裡糾紛,早出晚歸。社區儼然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兒子眼中 他是好警察更是好爸爸
在兒子歐陽楊眼中,歐惠泛是能夠把兩個「家」都兼顧好的好爸爸。
「小時候單純地覺得警服很好看,當警察很威風。長大了,看到爸爸工作越來越忙,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才知道那身警服意味著責任、擔當、榮譽,還有犧牲。」歐陽楊說,儘管如此,爸爸總是能夠抽空給他陪伴,融入到他的世界。
「爸爸甚少跟我講他工作上的事,但他會就碰到的人和事跟我交流,讓我懂得更多。」小楊舉了個例子:「假如他碰到一些叛逆的青少年,為了講義氣跟人打架結果被懲罰,他不會只跟我說打架不對,他會跟我分析為什麼這名青少年會一步步走錯至此……」父親無論多忙,也一定會在每年的暑假帶他去旅遊,每次旅遊的路線、吃住都讓他來安排。「我知道,父親是要培養我自主計劃能力,除了讓我通過旅遊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他還想讓我知道我應該要怎麼規劃我的生活。」
血脈相承 他們都決定無愧一身警服
「從父親那裡傳承到忠誠、奉獻、勤懇,踏實的優良傳統,這將是陪伴我一生的財富。從前是爸爸在保護著我們,既然現在我長大了,爸爸也該休息一下,換我上了!」因為血脈相承的那份神聖的責任感,歐陽楊在去年填報高考志願時,選擇了報考警校,並順利考進了心儀的大學。
得知兒子考到了警校後,歐惠泛也難掩心中的喜悅:「他考了心儀的大學,我很為他高興!我們父子倆都義無反顧選擇了從警之路。作為一名父親,我不求兒子榮華富貴,但求他無愧於這一身警服,一生平平安安!」
「他是一個普通的男人與父親,有著常人的缺點和糊塗小事,當然也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為人津津樂道的長處,我總覺得父親是一座山,撐起了整個家庭,仿似一個不可逾越的存在。」歐陽說,「生命在流轉,情感在延續。長大了,我就成了你,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比您更好。」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藝明 通訊員:彭家強
圖片來源於南海公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