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不少家長說到通鼻噴劑,孩子鼻子一不通氣,來點噴劑一噴就通,簡直是鼻塞患者的「神藥」一噴即靈,立竿見影的效果,殊不知這是在飲鴆止渴。
一開始使用確實效果很好,但持續一段時間後,發現原來噴一下就通了,現在得噴兩下、三下,並且藥效越來越短,之前噴完兩三個小時都不堵,現在不到半小時又堵了。於是劑量越用越大,使用次數越來越多,形成藥物依賴。
我曾經有個鼻炎患者,買「通鼻噴劑」是以箱為單位,最後只要不用,鼻子就永遠沒暢通過。
這些「通鼻噴劑」從作用原理分類上屬於減充血劑,也可以稱為血管收縮劑。
藥物性鼻炎就是長期過度使用這類藥物而引發的。
鼻塞產生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血漿滲入黏膜組織,造成水腫堵塞了氣道。
通過使用減充血劑,就像從源頭上把供水的水管給關緊了,沒有持續的體液供應,組織水腫就會消退,黏膜腫脹的問題緩解,氣道重新恢復通暢。
但是,長期使用減充血劑後,血管的「閥門」會對藥物變得越來越不敏感,更糟糕的是還會出現反跳性充血,因為經常使用減充血劑,血液流量減少了,不僅讓黏膜組織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應,並且代謝的廢物也會堆積在鼻腔,血管不得不代償性擴張以平衡藥物收縮血管的作用。
結果就是通鼻噴劑越用越多、效果越來越差、不用就不通,最後就成了「藥物性鼻炎」
兒童用減充血劑的危害更大,因為兒童鼻黏膜嬌嫩、血管豐富,藥物吸收的更快,劑量更難以把控,效果和副作用更加明顯,還有通過鼻咽後有被孩子吞食的風險,從胃部進入血液的藥物會作用於全身,因此大部分減充血劑都禁止給兒童使用
除了通鼻噴劑,減充血劑還會藏在各種複方製劑中,最常見的是感冒藥,在名稱中帶有「麻」字的感冒藥通常含有減充血劑,所以需要家長們格外注意。
為了短暫的鼻子通暢,冒著承受嚴重副作用和藥物依賴的風險,實在不值得。
通鼻噴劑不是給孩子緩解鼻塞長期用的,那麼孩子鼻塞,家長該怎麼辦?試試這些方法
鼻塞是症狀,是因為鼻腔有炎症才會造成鼻塞,因此對付鼻塞的根本是消除炎症,降低血管通透性。緩解鼻塞的思路絕對不是收縮血管,相反,應該加快局部血液循環,帶走瀦留在組織中的液體,像大禹治水一樣,堵不如疏。
1、按摩這些穴位
揉迎香穴、山根穴、風池穴、摩擦鼻梁
2、中藥霧化&水蒸汽
和之前咳嗽的蒸汽排痰法一樣,用水蒸氣燻蒸15~20分鐘,注意溫度距離,避免燙傷。
配合中藥配方霧化,促進分泌物排出的同時修復黏膜、消除炎症。
3、半導體弱雷射照射鼻黏膜
採用紅光或紅外光照射鼻腔黏膜,可以促進鼻黏膜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黏膜水腫緩解鼻塞。
這種雷射照射只是一種緩解鼻塞症狀的輔助治療手段,和鹽水洗鼻的作用類似,真正解決鼻塞,還是需要修鼻腔黏膜、消除炎症。
4、鹽水洗鼻
鹽水洗鼻是需要用藥店的生理鹽水,不是在家用食鹽和水兌成生理鹽水。並且鹽水衝洗鼻腔需要一定水壓和水量,要格外注意,因為有可能把炎性物質衝進更深地方,引發其他部位感染髮炎。
人體有自己的黏液纖毛清除運動,所以要解決鼻塞,還是需要修復黏膜,讓纖毛恢復正常擺動,加快運送垃圾,消除炎症刺激。
今天就分享到這了,歡迎關注我,後天會繼續分享。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是黃圓媛醫生,專注於兒童營養和兒童保健領域。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分享相關知識。
想要了解兒童呼吸道/過敏/腺樣體扁桃體肥大的專業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