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
崔各莊鄉上下各行各業的人們
緊急投入這場嚴峻戰鬥中
衝鋒在一線的白衣天使
守護家園的公安民警
堅守崗位的基層幹部
甘於奉獻的志願者
這些認識或不認識
謀面或未曾謀面的「戰友們」
在每一個平凡崗位
煥發著熠熠閃耀的初心光芒
崔各莊鄉
只想為這場戰「疫」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北京首旅集團 黨員職工
京旺家園第二社區 志願者 李心悅
在這一個多月的值守工作中,李心悅的腳印踏遍京旺家園的角角落落。站崗、送燃氣卡、送溫度計、貼通知……每一項工作都任勞任怨,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作為共產黨員的使命。
「因為我曾學過醫,很多同學在各個醫院工作。而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有機會挺身而出、投身到抗「疫」一線,貢獻自己的專業力量。我很是羨慕,更遺憾於自己無緣與他們並肩作戰。」李心悅說,這個時候,他接到了集團工會主席的電話,並通知他下沉到社區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李心悅聽了之後很是興奮,他覺得,這項工作,雖然不像同學那樣可以到一線去衝鋒陷陣、救死扶傷,但是可以儘自己所能為這場戰「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為社區工作人員減輕負擔。
點評:有一種力量叫感動,有一種精神叫奉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迎難而上。感謝所有人的付出,你們辛苦了!
恪盡職守,不畏艱險,
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北京首旅集團 下沉黨員 李萌
黑色棒球帽、框架眼鏡是他的標配,看到這身搭配,就知道李萌站到了崗位上,「請您打開後備箱,感謝您的配合!」每次檢查出入口進出人員時,他都是仔細檢查,耐心詢問,檢查完還要送上一句「請您收好證件,別丟了。」他的細心認真給過往的居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問及他的值守感受時,他說:「來到社區站崗,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幸運的是這裡的居民非常配合,每次出入都主動出示證件,大家都明白認真檢查是對所有人的負責,他們配合我們工作的樣子真美!」
作為一名企業下沉黨員,李萌邊向社區值守黨員、志願者學習管理的方式、方法,邊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耐心、有責任心,認真做好社區安排的每一項工作。
點評: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和自身優勢,深度融入到社區疫情防控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在「疫」線踐行初心使命。
無畏前行,使命必達
——國家中醫醫療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馳援武漢醫療隊第一批援鄂醫務工作者
善各莊村 居民 王雪送
在疫情發展嚴重,疫情狀況未知的一個階段,善各莊村的王雪送和她的同伴們作為國家中醫醫療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第一批援鄂醫務工作者,踏上了武漢這片土地。
在王雪送支援武漢的這兩個月,怕家裡老人擔心,自己的工作狀態不敢和老母親李淑玉提及一分。兒子孫瑞霖起初不知道媽媽支援武漢,後來知道了,還鬧了一陣脾氣,再後來,每天充當媽媽的小男子漢,「媽媽,你在那邊一定要好好保護好自己啊,我在家好好學習,不調皮,等你回來呢!」
17年前,王雪送剛走上醫護崗位,就看到醫院的前輩們為抗擊非典而奮鬥,從那起,她便在內心深處留下了烙印,「17年後,國家需要我,作為一個從業17年的『老護士』,我有義務衝上前線。而在這期間,我特別感謝大家對我們醫務人員的認可,但是比我們更值得敬佩的是武漢的當地老百姓,是他們的足不出戶,為疫情防控贏取了時間,他們真的很難,很辛苦,他們在背後的付出沒人看得到,那些病人沒有親人的陪伴,自己獨自治療,需要我們為他們提供心理和情緒上的支持,感謝武漢人民和武漢政府給予我們的支持,有你們,我們一定可以贏!」王雪送說。
點評: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疫」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她)們進入湖北時,正是荊楚大地最危險的時候,「謝謝你們,為湖北拼過命!」
滿腔熱血,扛起生命重託
——北京協和醫院第三批援鄂人員
東營排房 居民 寧禕
寧禕,一個92年的姑娘。原來家住在東營排房,社區服務站站長鄭玉梅在前期摸排滯留武漢京籍人員時,寧禕的媽媽張金文女士憂心忡忡地說:「我閨女還在武漢呢,她去支援去了,她也會回來的。」寧禕是北京協和醫院ICU的一名護士,她是協和醫院第三批援鄂人員,2月19日晚上九點抵達武漢。
作為北京最後一支撤離武漢的援鄂醫療隊,協和醫院借用當地醫院場地臨時創建了一間特殊的ICU,這間ICU只接收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基本上進來的都已經是不能自主呼吸的人員了。這件ICU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每天必須做好嚴密的防護。可穿一次防護服,從頭到腳,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必須要有同伴的幫助才行,穿好後,也已經大汗淋漓了。為了保持這來之不易的防護狀態,寧禕和她的同事們幾個小時甚至半天不去衛生間,即使護目鏡裡都是霧水,也要忍到下班才能摘掉。
「媽媽是黨員,我也是黨員,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更要時刻用一個黨員的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應當站出來,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寧禕說:「通過這次疫情,希望咱們的醫患關係能夠有所改善吧,我們和患者本就不是敵人,不用生死相對,也非常感謝武漢人民和武漢政府對我們這些援鄂人員的支持,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可以想到它之前是多麼繁華,現在的空城狀態,可能它只是休息一下吧,它還會好起來的,我相信;武漢人民也會繼續站起來的,我也相信。」
點評:謝謝你們,在疫情期間為我們拼過命!謝謝你們,在無數個日子與死神過招!
戰鬥在抗「疫」最前線
給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重症醫學科護士 申曉敏
申曉敏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護士,當接到援鄂通知時,她積極響應號召,不畏風險,憑藉精湛嫻熟的醫療護理技能,捨生忘死,戰鬥在抗「疫」最前線,給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據申曉敏介紹,此次馳援武漢醫院共派出11名隊員,3位醫生和8位護士,跟隨北京市屬醫療隊出發,共計136名醫護人員。赴武漢時,醫療隊已準備了充裕的防護物資及生活用品,儘量做到了自給自足。「我們支援的醫院是武漢協和醫院西區,一家原本以創傷急救為特色的三級醫院,因疫情嚴峻臨時改建為定點醫院。醫療隊到達協和醫院西院後與其領導共同商議制定製度和流程、改建環境布局,最大限度的接近規範化,以保證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安全。」申曉敏回憶著說,醫護人員經過1天關於新冠肺炎理論知識培訓及穿脫防護服訓練後便進入臨床。
在這65天裡共收治345名患者,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佔88%,因醫院監護室床位有限,多數重症型(包含重型、危重型)患者不得不在病房接受治療,給醫護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說起每天穿戴防護用品,申曉敏感受最深的是:平均每一位隊員穿防護服需要大約半小時,剛剛穿戴好,就會感覺透不過氣,渾身冒汗,甚至頭暈頭痛,而汗水正不斷將衣服浸透,只能稍稍保持忙碌狀態可以分散注意力減輕不適感。穿上防護服後,需要不間斷地完成醫療照護工作,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直到脫下防護服。
返京後集體隔離休養的14天裡,申曉敏開始對在武漢工作、生活的65天做總結,複習一下科室常見疾病特點及護理要點,如:肝移植、腎移植、腸瘻、腦出血等,也學習一下今年新增加的疾病種類,如:小腸移植、心臟冠脈搭橋。也同科室同事做好溝通,了解科室動態,提前進入工作狀態。她說:「經過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我們暫時可能成了別人口中的『英雄』,但於我而言沒有任何改變,我還是我,生活、工作還是要繼續,唯一不同的是人生中有了一次別樣的經歷。」
點評:你們是真正的勇士!是最可愛的人!向援鄂英雄致敬!
救死扶傷醫者本職
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急診科護士
燕保馬泉營家園社區居民 徐甜甜
急診科護士徐甜甜在接到通知時,絲毫沒有猶豫,急匆匆收拾行裝前往「戰場」。出發前,為了支援武漢,她默默退掉了回老家的車票。
回想27號從北京出發仿佛在昨天,那天徐甜甜下夜班剛躺下就接到護士長的電話說:「甜甜,真要去武漢了,你準備好了嗎?」她回覆說:「好,給我一個小時收拾行李。」當父母得知她將接受援鄂任務時,父親顯得十分緊張,而母親由於太過擔心當即就哭了。面對父母的眼淚,徐甜甜忍住陣陣心酸對他們笑言:「沒事,我會照顧好自己,你們就等著我回來吧!」
當問到是否害怕時,徐甜甜說:「我就是感覺有點忐忑,我怕工作流程不熟悉,怕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幫到病人,怕完成不好組織安排的工作……」慢慢的,她從剛開始的不熟悉到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除了做好消毒等以外,似乎和日常工作沒有太多的不同。
醫院一直是上演人間百態的地方,讓徐甜甜感動著、悲傷著、欣喜著、無力著……期間,她遇到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只能半坐臥位,一邊咳嗽一邊雙眼無助的問:「我還能出去嗎,能挺得住嗎?」徐甜甜鼓勵著說:「六七十的老人挺得住,幾歲孩子挺得住,為什麼你35歲壯年就挺不住!你家裡人還等著你回去,你應該想的是你肯定能回去,只是時間長短而已……」她覺得,被隔離治療的患者,應該儘可能的給他們鼓勵,多一份信念就多一份希望。
點評:希望經過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共抗疫情,早日取得勝利。我們一起加油!
不負重託
把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呼吸/感染專業護士 孫雪潔
孫雪潔是一名呼吸/感染專業護士,1月30日,她開始踏入隔離病房開始工作。進入隔離病房時,穿防護服是件重要且複雜的事,孫雪潔說:「剛剛穿戴好,便透不過氣,渾身冒汗。護目鏡布滿霧氣,儘管佩戴之前內側已經塗抹了一層洗滌液,仍然霧氣蒙蒙,看不清楚對面事物,更認不出對方是誰,大家穿戴一樣,分辨不出,夥伴們相互在防護服前後寫上名字,以便尋找對方。」
真正進入隔離病區,是忙亂的,孫雪潔和同伴們在護士長的協調統籌安排後進行一對一搭班,把病人分成三個小組,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期間,她們不斷地為發熱患者測量體溫、幫助生活護理、按時送藥送飯、收治入院患者、測體溫指氧、給予吸氧、安撫患者情緒。
有一位90歲的爺爺確診後,覺得自己歲數大,治療是在浪費國家資源,於是拔針拒絕治療。孫雪潔知道後,對爺爺苦口婆心勸說,「爺爺您年輕的時候為我們,為下一代打下江山。」,而爺爺則連連擺手,「那都是過去的事情。」,孫雪潔繼續勸說,「過去的事情也是歷史,也要記住啊,所以我們得把你們老年人都保護起來。」而對於老人覺得給自己治病是在浪費,孫雪潔勸道,「不應該這麼想,您90了更應該好好地治療,婆婆呢,在家嗎?」得到老人肯定的答覆後,孫雪潔又接著說道,「為了婆婆您也得好好的。」據了解,老奶奶也出院不久,在家隔離。經過反覆勸導,老人終於放棄了原來的「浪費」觀念,開始積極配合治療,希望早日回家與老奶奶團聚。
從隔離病區走出來,摘掉護目鏡後孫雪潔感覺整個世界都亮了,摘掉口罩帽子後,她發現自己的臉被汗漬泡得浮腫,勒痕觸目驚心。「照鏡子時第一次覺得自己毛孔怎麼那麼粗大,皮膚粗糙,嘴唇發紫,真是醜爆了……」「這次援鄂經歷對我來說,是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成長。」孫雪潔說,「今天的榮譽是祖國給予的,回到工作崗位後,會繼續加強自身學習,以更謙虛、更勤奮的工作態度報答黨與祖國的關愛。不忘初心,醫者仁心!」
點評: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醫務人員在與疫情鬥爭中無私忘我,奮勇向前,你們是真正的勇士,是最可愛的人!向援鄂英雄致敬!
崔各莊鄉很小
在朝陽區地圖上只是小小的一塊
崔各莊鄉很暖
因為有很多人用愛心和責任守護
抗擊疫情
「白衣天使」是「最美的逆行者」
防控疫情
黨員幹部群眾就是「最美身影」
素材編輯:楊珊
部分素材來源:崔各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