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遊,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後,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遊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瀦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洪澤湖湖面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航運樞紐,又是漁業、特產品、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素有「日出鬥金」的美譽。
洪澤湖的面積僅次於第三大淡水湖——太湖。
不過同太湖不同的是,洪澤湖周圍沒有一處高山,放眼望去,沒有一絲遮擋。所以這也導致了,洪澤湖上只要有一點風浪,都會掀起比較大的波浪。
周橋大塘系清朝道光年間【1824年】冰凌衝決大堤而成。清政府於1830年沿大塘建成了一道高8米的直立式的石牆,即現在周橋大塘的越堤段為洪澤湖大堤的副堤。周橋大塘是我國古代人民治理淮河的見證。
目前這高8米的直立式的石牆還存在著。這石牆上的每塊磚都刻著當時負責修築人的姓名。這也就是所謂的責任制,如果這裡沒有問題自然是好的,如果一旦被衝款,則可以追究到個人。
洪澤湖邊有很多漁家小船,就是到了如今,也還是有很多漁民是住在船上的。
船上的生活也是比較悠哉的,也非常的有生活氣,在這個年代,還能遇見這也的船家生活,也真是難得。
逛完了洪澤湖的古堰景區,可惜天有些陰,只能粗略地領略了下洪澤湖的風光。
接下啦,要去別的景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