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醫院一直以來,就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可是,據統計,全國仍有700多家莆田系醫院。
在2016年左右高峰期,全國有8000多家莆田系醫院,17萬張床位。
全年營業額高達3000多億元。
在當時來說,這3000多億元,不知道禍害了多少病人,多少家庭。 雖然當初受「魏則西事件」影響,莆田系醫院從百度排行榜上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 但不久之後,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莆田系醫院又殺回醫療競爭市場,只是這一次,莆田系醫院改頭換面,更換了推廣手段,打出「醫美分期」的招牌,以貸款美容的形式再次打入百度搜索首頁。 搜索「整形醫院」第一條信息是「北京美萊醫療美容醫院」 在百度上搜索「整形醫院」,立即能查詢出808萬個相關結果,但排在第一條的信息是北京美萊整形醫院的官網首頁。 據北青報記者在搜索「醫美分期」發現,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北京美萊整形醫院,在北京美萊整形醫院下方有一行更小的字——百度有錢花、醫美分期、理性消費選擇(先美後付)。 在這組信息的末尾有兩個淺灰色的小字「廣告」。原來這是一則廣告:北京美萊整形醫院正在與百度金融合作,向求美者提供「貸款整形」金融服務項目,鼓勵他們先整形後付款。 而事實上,北京美萊整形醫院屬於莆田系。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2000年以後,整形美容醫院已成為了莆田系的絕對主力,其中由陳金秀創辦的西紅柿醫療集團旗下,有北京華美美萊整形醫院、成都華美美萊整形醫院、蘇州華美美萊整形醫院、廣州華美美萊整形醫院等。 百度百科詞條上顯示,陳金秀,福建莆田人,上海市莆田商會名譽會長,上海西紅柿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金秀家族的上海西紅柿投資有限公司旗下投資全國100餘家醫院,投資關係縱橫交錯,並擁有「美萊整形」和「華美整形」兩個品牌。 另一條公開信息證實了北京美萊背後的莆田系影子。北京市工商局信息查詢平臺顯示,北京美萊醫療美容醫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法定代表人陳文良。在投資人信息一欄中,企業法人是「上海美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儘管目前信息顯示這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陳山,但是在2014年,當北京美萊整形醫院還叫做「北京東方美萊醫療美容門診部」的時候,上海美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就是陳金秀。 北青報記者致電北京美萊整形醫院諮詢,整形醫生助理唐小姐介紹,如果想整形但一時又湊不夠那麼多錢的話也沒關係,醫院現在正推出「醫美分期」,「您可以申請分期付款,」唐小姐說,「到時候您帶著銀聯卡和本人身份證來辦理就可以,我們醫院是跟銀行合作的。」 但據北青報記者調查,唐小姐給出的信息是不準確的。實際上,整形醫院的合作夥伴是百度金融,求美者要想在北京美萊申請醫美貸款,必須先下載百度錢包,用於每月按期還款。 據了解,百度金融旗下有一個消費金融產品叫「百度有錢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教育分期、家裝分期、租房分期、醫美分期四大服務項目,其中醫美分期最高貸款額度是15萬元,最多可分18期還款。 具體流程是,求美者申請貸款生效之後,由百度將整形美容的費用支付給醫院,如果求美者未能與醫院籤署相關合同,貸款不生效,如果發生退款,錢將直接退回百度。 「魏則西事件」之後,為規範付費搜索平臺、社交平臺,由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於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推銷商品或者服務的付費搜索屬於網際網路廣告。 並要求網際網路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顯著標明「廣告」,使消費者能夠辨明其為廣告。付費搜索廣告應當與自然搜索結果明顯區分。 另外,對於網絡上的醫療、藥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保健食品廣告等,必須通過審查機關進行審查,否則不得對外發布。 但有跡象表明,如今莆系醫院仍然穩坐百度關鍵詞競價排名頭把交椅。這一情況是不是意味著莆田系依靠百度競價排名攬客的現象又死灰復燃了呢? 所謂百度競價,是企業採用付費方式,以便讓百度用戶搜索某個關鍵詞時,能夠較早看到自己企業的信息。因此優先呈現給普通用戶的搜索結果,首先是付費廣告。 今年9月1日,《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首次確定百度推廣屬於商業性質,是廣告。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是對包括電商、搜索、社交等網際網路全行業的規範,強化各大網站廣告自律審查責任,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網際網路廣告行業及網際網路健康發展。 如今,莆田系更換了推廣手段,以貸款美容的形式重打鼓另開張,再次站上百度搜索的首頁,不禁讓人唏噓。 時下一句流行的話叫做:「不知道,問度娘。」正因為如此,百度的公信力就顯得更為重要。 北青報記者曾經在生活圈子裡做過調查,大約90%的女性和50%的男性都有用手術改善面容的願望,可以說醫學整容是個地地道道的朝陽產業。 莆田系聯手百度金融進入「醫美分期」市場,可以說是莆田系所做的「網際網路+」式的主動出擊。以彪悍、抱團著稱的莆田系,能否藉此擺脫由眾多事件多年累積的「原罪」,尚需時間來印證。 「莆田系」是莆田人所轄醫院集合的簡稱,莆田人在全國各地開設私立醫院,並逐步抱團形成一定的組織規模,成立了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旗下會員單位達到數千家。 如今很多莆田系老闆已化身為億萬富翁,主要有四大家族:陳、詹、林、黃。 公開資料顯示,這些醫院大部分是男科、婦科、不孕不育、整形等專科民營醫院。醫院名稱大都會有美萊、女子、男子、五洲、瑪麗婦嬰、博愛、仁愛、曙光等字樣。 上世紀80年代,陳德良侄子詹國團、鄰居陳金秀、鎮黨委書記的兒子林志忠,以及「徒弟的徒弟」黃德峰離開福建莆田老家,當上了專治性病、皮膚病的遊醫,這是著名的莆田系富豪「四大家族」的由來。 90年代,逐漸富裕起來的遊醫們從過去的遊擊戰開始升級,進入了一些大醫院,尤以極度依賴國家輸血的一二級醫院及消防、武警醫院為主。遊醫們掛靠在醫院下,從當地衛生部門買來行醫執照,在各個城市的街道、社區開設專科門診。 到90年後期,當時國家對公立醫院投入逐年減少,醫院會將不賺錢的科室外包。莆田系已不滿足於私立門診,他們承包下一個個科室,借著公立醫院的「外皮」來達到其牟取暴利的目的。 2000年前後,院中院的混亂引起衛生部重視,大量院中院被取消。而此時的莆田系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就開始尋求「蛇吞象」:由承包一個科室轉為承包整個醫院。 2000年以後,整形美容醫院已成為了莆田系的絕對主力。搭配傳統的男科、婦科醫院,加上各類門診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為什麼在我們看來錯漏百出的莆田系醫院,總能夠捕獲患者的信任? 將維基百科給出的莆田系醫院名字按字、詞進行人工拆解後,我們發現了其中深深的套路。 它或許就開在小區的拐角,或許曾在地方臺狂轟濫炸,甚至不顧觀影體驗就夾在甄嬛傳的滴血認親 part 中間——那邊溫太醫一捲袖子,這邊畫面就切到了粉紅色的無痛人流。
不可否認的是,精確的地域投放給莆田系醫院帶來了極好的廣告效應——你或許說不出全國最牛逼的神經內科在哪家醫院,但一定能想起昨天公交車上循環 3 遍的本地男科醫院。
恨不能精確到街道的地名,就是莆田系醫院「本地化」的體現。
回看知名公立醫院的起名方式,不難發現,公立醫院的名字一般比較簡潔,高頻字詞非常簡單,格式一般為:XX 大學+(附屬)XX 醫院,或是 XX 省(市)人民醫院。
由於《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應當含有省、市、區、街道、鄉、鎮、村等行政區劃名稱,其他醫療機構的識別名稱中不得含有行政區劃名稱。
雖然莆田系醫院的起手式往往也是一個地名,但與大部分公立醫院不同的是,這個地名往往不帶行政級別,並且更加具體。
莆田系醫院更恨不能定位到街道,精確到北京前海 XX 醫院,北京北海 XX 醫院。
走一步看兩步算三步的莆田系,早就想好了這些地名的下一個應用方法。
某種程度上來說,莆田系可能是各大醫院的院史專家。通過研究,莆田系發現,由於歷史原因,協和、同濟等招牌往往分屬幾方,因此並未為自己的院名註冊商標,這意味著,只要它們加上地名限定,就可以在任意地方打造「協和分和」、「同濟分濟」。
2007 年,央視報導上海協和醫院過度診療、寧夏新協和醫院發布違法廣告。時任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的魯重美說,冒牌醫院在其宣傳冊上借用了這 4 個字,並印上北京協和醫院特有的青磚、白玉欄杆,在建築上混淆了事實。
曾被 CCTV 報導的上海協和,註冊商標與北京協和十分相似
以山寨重災區協和、同濟為例,時至今日,在天眼查上以協和為關鍵詞,仍能搜到 2124 家公司。而以同濟為關鍵詞,則能夠搜到 1175 家公司。
為什麼協和與同濟不將醫院的名字註冊為商標,從根源上杜絕莆田系的山寨可能呢?
據了解,真正與「協和」之名有歷史淵源的僅北京協和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3 家。
據北青網報導,時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的王以朋曾表示:以前因為我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不夠,「協」兩個字被私人搶先註冊。這給北京協和醫院商標註冊工作帶來很大麻煩。
剛開始醫院想註冊「北京協和」四個字,但審批部門說,商標中不能帶地名,後來醫院轉而申請註冊「協和醫院」四個字,但是審批部門要求他們必須與「武漢協和醫院」和「福建協和醫院」達成共識並一同申請註冊,院方很難操作。
從統計表格中可以發現,莆田系醫院偏愛打「性別牌」,診療方向也往往是「下三路」。
可以說,莆田系醫院是把洞察患者心理做到了極致,公立醫院沒有「男科」,莆田系醫院就把男科單拎出來設置醫院,「性病」不好掛在招牌上,那麼就用「皮膚科」代替。
由於診療範圍往往是傳統觀念上「難以啟齒」的疾病,在暗示的運用上,莆田系靈活調動古今中外各種意象,男性用「乾」、女性用「坤」,洋氣一些的,男性就用「阿波羅」、女性就用「瑪利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公立醫院沒有給患者的「貼心」,都被莆田醫院填補上了。
所以,宣傳和服務的高地,你不佔領,就有莆田系來佔領。紮根地方、全國開花的莆田系醫院,所填補的正是公立醫院顧不上的「市場縫隙」。
但層層套路的莆田系取名法,終究是無法可持續發展的投機行為。
2020 年 6 月,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對知名醫院等機構被冒牌問題開展清理整治的通知》,對含有「協和」等知名醫院名稱相關字詞的企業名稱,無授權的一律不得登記;已經登記註冊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無投資關係或相關授權的,指導其變更名稱。
加大對仿冒混淆、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力度。重點查處擅自使用知名醫院等機構具有一定影響的標識的仿冒混淆行為,及發布虛假醫療信息等虛假宣傳行為。
2020 年 7 月 22 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名稱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醫療機構名稱不得使用侵犯他人利益的名稱,不得使用可能產生歧義或者誤導患者的名稱,不得利用諧音、形容詞等模仿或者暗示其他醫療機構名稱。
對於申請登記含有協和、同仁、華山、湘雅、齊魯、華西等知名醫院相關字詞的,無相關授權的,一律不予登記。
重點清理使用可能產生歧義或者誤導患者的名稱,利用諧音、形容詞等模仿或者暗示其他醫療機構名稱,含有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及其簡稱、國際組織名稱、跨國家名稱、「國際」字樣等情形。
所以只靠取名套路,莆田系醫院可能騙不了多久了。
畢竟,對於真正的好醫院來說,核心競爭力永遠不會是幾個漂亮的字。
來源:北京青年報、丁香園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