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29日訊 洗髮液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尤其在夏季,很多人基本每天都用。但對它的成分,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記者昨獲悉,今年第1期全市化妝品抽檢結果顯示,3批次洗髮液和沐浴露防腐劑超標。有消費者擔心長期使用含防腐劑的洗髮水,會致皮膚過敏。食藥監人員提醒,防腐劑物質殺菌功能遠大於防腐功能,只要將添加量控制在一定範圍,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抽檢】
3批次賓館用洗浴用品防腐劑超標
按照抽檢計劃,市食藥監局在全市範圍內,對淋洗類化妝品開展了專項監督抽檢,共抽檢50批次。經檢驗發現,3批次化妝品存在部分檢驗項目不合格,此外,還有6批次存在成分與產品標籤標示不符。
記者注意到,不合格的化妝品均為賓館用洗髮液、沐浴露,每支為30g或30ml的小包裝。不合格項目為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等物質的混合物含量超標。
這一連串的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呢?市食藥監局人員介紹,甲基異噻唑啉酮簡稱「MIT」,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簡稱「CMIT」,都屬防腐劑。《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規定,「MIT」單獨在化妝品中最大允許使用濃度為0.01%;而「CMIT」和「MIT」等的混合物在化妝品中最大允許使用濃度為0.0015%,且限用於淋洗類產品,不能和甲基異噻唑啉酮同時使用。
此次3批次不合格,均因「CMIT」和「MIT」等的混合物濃度略微超標。
【走訪】
多數消費者不知洗髮液含防腐劑成分
昨天,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超市,發現洗髮液品牌眾多,功效也不盡相同,去屑、滋養、深度清潔、減少暗淡……讓人眼花繚亂。不少品牌洗髮液成分表中都能找到「MIT」和「CMIT」。
在大潤發超市邗江店,一款力士柔亮洗髮乳和蜂花營養護髮素,成分表中就標有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
這兩種物質在包裝上如此常見,消費者及銷售員對此了解嗎?記者隨機詢問發現,均不了解。市民薛女士告訴記者,對於洗髮液裡的防腐劑,她還是第一次聽說,「一般不會將兩者聯繫到一起。」
多數市民表示,購買洗髮液並不在意裡面的成分,一般按品牌、喜好和使用的舒適度來選購。
【部門】
不必擔心洗髮液含防腐劑,微量無影響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洗髮液中的這兩種防腐劑可能是導致皮膚過敏患溼疹的元兇。對此,邗江區市場監管局化妝品監管人員表示,「MIT」、「CMIT」兼具殺菌和防腐功效,其中主要作用還是殺菌,因其耐熱、抗菌的特性,被廣泛用於洗浴用品中。
「洗髮液標示的有效期一般為3年,為了保證有效期內不變質,防腐劑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不過,消費者不必過分擔心,與洗髮液中主要成分香波和表面活性劑不同,『MIT』與『CMIT』造價較為昂貴,廠家出於利潤考慮,一般不太會在洗髮液中加入過量的這兩種物質。」該人員指出,只要將含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記者了解到,此次成分與產品標籤標示不符的有6批次,其中5批次就是標籤標示了「MIT」和「CMIT」,卻未檢出「CMIT」。
通訊員 王燕 記者 耿海龍 文/圖
【提醒】
使用前
可在耳後試下
市場監管人員提醒,選用淋洗類化妝品時,一定要選有口碑、正規廠家生產的。使用前可在耳後與手腕處試一下,看是否有過敏反應。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如紅腫等症狀,應立即停用,到正規醫院治療,以免留下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