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塊小磁鐵,搞定魔方插座(組圖))
手機、電腦、Pad……如今,每個人手上五花八門的電子設備,常常讓家裡的充電插座告急。魔方插座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危機,然而現有的魔方插座如何固定卻又成了個新的難題。來自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校的初二學生盧思諾巧花心思,為魔方插座的六面全部加入磁鐵,使得魔方插座可以輕鬆吸附在金屬表面任意位置,讓各種電子設備無處安放的數據線變得規規矩矩。近日,她還憑藉此發明拿下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的銀獎。
「拆線小幫手」巧動小心思
此前,盧思諾是家裡名副其實的「拆線小幫手」。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原來,要認真數起來,盧思諾家裡的手機真不算少,單單她爸爸就有3部;因此,每當晚上下班放學,家裡的插座總被擠佔得滿滿當當。而這時的盧思諾就有了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負責把幾部手機纏在一起的數據線給奮力分開——這可真不是個什麼容易差事,對她的耐心有著極大的考驗。
仔細觀察一番,思諾發現,之所以容易出現纏線問題,在於現有的魔方插座固定起來是個難題:單一的固定方式使得各面充電設備的數據線難以「涇渭分明」。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這魔方插座更加靈活,想放哪兒就放哪兒呢?固定在一個三維的空間後,各面充電設備的數據線不就可以四面八方「各行其道」、互不幹擾了嗎?盧思諾試圖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用膠帶粘貼怎麼樣?固定效果不錯,但有後遺症;不僅取下困難,而且容易在固定表面留下痕跡。那在魔方插座上掛個小小的吸盤?每次用的時候得先哈口氣,使用起來不夠方便,而且固定效果欠佳。盧思諾把自己能想到的方案一一排除掉。
那還能有什麼辦法呢?這時,盧思諾想到了初一上物理實踐課時,老師使用磁鐵為他們進行實驗演示的場景。是啊,用磁鐵多好!既便宜,又容易買到。
德國參賽「被潑冷水」
開始實驗時,盧思諾採用了原始的「磁鐵外置」方法,而如何讓磁鐵乖乖待在魔方插座的表面卻成了問題。盧思諾充分發揮了自己鬼靈精怪的想像力,「平時我就總喜歡把東西混著用,比如洗衣服時總想著看看洗衣液和洗衣粉混一起會怎麼樣,洗澡時也喜歡把洗髮水和沐浴液混在一起。」這次,她把膠水和膠棒來了個完美結合,「我先用膠棒將磁鐵粘到插座的表面,再用360膠水在四周點一圈,後來發現,這種方法粘得最牢固。」
後來在老爸的幫助下,盧思諾在自己的磁力魔方插座上實現了磁鐵的內置,並在老師的推薦下,帶著這一作品前往歐洲,參加了德國紐倫堡的國際發明展。在家裡久經實戰考驗的作品,卻被發明展上的首席評委給潑了「冷水」。原來,在為評委進行現場演示時,由於有些緊張,盧思諾沒能在第一時間找到攤位桌上的金屬部位將插座粘住,「其實桌子底下是有鐵的,但是沒有立馬粘住。」
儘管後來還是順利地為評委完成了解說,但是盧思諾還是被評委隨即拋過來的問題打了個措手不及:「如果附近沒有金屬,你的作品豈不是失去了使用價值?」犀利的問題讓盧思諾意識到,這確實是自己發明受到的一大限制。受此啟發,她正探索著新的改善方案,如在魔方插座的外形上做改變,將其打造為能與桌腿等柱狀體主動吸附在一起的特殊構造。
睜開發現發明的眼睛
這其實不是盧思諾第一次在插座上花心思了。早在5年級的時候,盧思諾就曾憑藉「防觸電兒童插頭」的發明獲得當年的科技發明獎。她通過改造插座手持部位的形狀以及在金屬插片四周添加絕緣體兩種方式,有效避免了兒童觸電問題。
思諾和爸爸常常開玩笑,「世界上的發明都是懶人發現的」,而她自詡為一個懶人,希望能在處處有發明的生活當中睜大發現的眼睛。如今,她也養成了見到什麼就要聯想發明點兒別的什麼的習慣:看到有德國孩子在沐浴液中添加了加熱裝置,就也想在牙膏上做同樣的改造;自己一上車就想睡覺,就試圖在車上做一個一伸手就能拉下來的靠墊;異想天開將手套上畫上刻度,試圖為機械工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儘管有的想法還不盡成熟,但是盧思諾卻在暢想的創意園子裡樂此不疲。
牛偉坤 文並圖J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