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延續電影史上其中一套最具影響力的三部曲,怎樣才可以傳承下去而不搞砸?距上部星球大戰逾十四年,迪士尼從佐治.魯卡斯手中收購星戰系列版權,擁有Pixar和Marvel後再掌控一大電影版圖。承筆者前年評論所言,二零一五年重製、續作不斷,幾乎壟斷半個好萊塢。今年這三套電影不約而同地向系列首部作品致敬,包括《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未來戰士:創世智能》 (Terminator Genisys)及《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但以《原力覺醒》創新地將新舊交接,揭開系列電影新時代的序章。《侏羅紀世界》兩兄弟的逃亡路上經過侏羅紀公園的荒廢車房和大堂;《創世智能》僅以頭五分鐘重製了1984年佔士金馬倫版的開首片段;《原力覺醒》卻以一個神秘謎團,引領觀眾步向一個熟悉的星戰宇宙。
Luke Skywalker 去了哪裡!
每位影迷也抱著同一個疑問走入影院。與上述系列電影最不同的,是星戰找來原班人馬延續好萊塢的一個經典。不過,電影預告、電視片段、甚至海報中卻未曾見過Luke Skywalker的蹤影(預告只得疑似他的半隻機械手放在R2-D2身上)。有網民甚至自製了尋人啟事,追問導演JJ Abrams關於Luke的行跡。電影開首以經典黃色飛出字幕交代距第六集三十年的故事背景,指Luke在培養新世代絕地武士失敗後失去蹤影,如此把劇情與公關宣傳接軌,無疑是電影第一個煥然一新的驚喜。
「劇透」在網絡世界每一天也以不同形式出現,由電影宣布前期製作開始,受注視的導演、演員初步接洽也被娛樂網站大造文章。招募演員的要求、概念美術圖、電影預告甚至完整的一份劇本也逃不過網絡傳播,難怪Marvel和DC很多時隨偷錄片段流出,索性提早釋出電影預告罷了(DC上映的《自殺特攻:超能暴隊》[Suicide Squad]就是一例)。今時今日我們未入戲院,已從各公關宣傳得悉大半劇情,安然付錢入場觀看。
這世代電影中的驚喜均放諸在網絡上,成功等待到銀幕上觀看已經少之有少(我承認看《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時見到麥迪文[Matt Damon]是很興奮的,又如JJ Abrams創作的《末世兇煞》[Cloverfield]竟然避過傳媒天眼,秘密完成系列續作《末世街10號》[10 Cloverfield Lane])。且看原力覺醒的宣傳,有意識地捉緊時代的尾巴,故意令Luke Skywalker失蹤,或讓Finn執起光劍,成功製造錯覺,讓觀眾入座後,仍可以享受久未曾體驗的驚喜。
編劇界的名言,是把故事寫在情理之內,預料之外。當把故事設定於地球以外,你不能天馬行空到令所有角色行為和劇情故事寫得不合常理。佐治.魯卡斯就深知這道理,星戰故事雖設定於一個很遙遠很遙遠的星系,但描述的故事卻跟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很近。我們總能從外星人找到人性的影子,不同性格特質輕易能找到相應角色,而在這些角色中發展出一些不可能。宏觀去看星球大戰整個電影宇宙,原力覺醒的確不是最完整的作品,但電影承傳交接的意義,遠比電影是否抄襲1977年的《星球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IV: A New Hope)更加有趣。
要知道導演JJ Abrams也是Star Wars影迷,有人評論《原力覺醒》是一套史上最大規模的影迷電影(Fan Film),這句話其實說得中肯。當你能一笑置之好萊塢電影劇情的舊酒新瓶,這樣的太空式史詩,只會繼續踏上正邪對抗的路。正義之士對抗暴政,摧毀使用過只有一次的巨型殺傷力武器。好歹這也是套視覺豐富,好評如潮的Fan Film。不過,當一套經典電影嘗試呈現交棒予新人的場景,而非直接以全新角色和設定呈現星戰宇宙,如何描繪新舊角色的互動和為電影加入新元素,將成為電影的重要一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