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鐵汰換老舊火車 日立獲600節車廂訂單佔整體採購量一半)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日經中文網1月16日報導,日立製作所15日宣布,獲得臺灣鐵路管理局(臺鐵)約600節鐵路車輛訂單,預計金額約為443億新臺幣(約合97億人民幣),將從2021年開始依次交付。日立此次獲得的50列12節編組車輛的訂單,佔臺鐵車輛採購計劃的一半左右。
就在同一天,日本東芝旗下子公司東芝基礎設施系統株式會社(Toshiba Infrastructure Systems & Solutions Corporation)也宣布接獲臺鐵訂單,為520節通勤電聯車(或稱「區間客車」)提供電氣系統設備,預計金額為70-80億日元(約合4.3億-4.9億人民幣)。
日立製造的列出車輛 圖片來自日媒
為提升運能,臺灣鐵路管理局2015年公布「臺鐵整體購置汰換車輛計劃(2015-2024年)」,提出未來10年將採購超過1300節新型車輛。日本各鐵路公司紛紛將臺灣視為重點市場,積極推銷本公司主力產品。
報導稱,15日,日立與臺鐵籤訂合約,此次採購的車輛將於2021年開始投入運行。日立將在位於日本山口縣的笠戶事業所等國內工廠生產車輛,再向臺灣出貨。
早從1960年代起,日立便開始涉足面向臺灣地區的鐵路業務。從2000年之後的主要業績來看,2006年起提供64輛在島內首次使用的傾斜式特快電車TEMU1000型(即「太魯閣號」),2007年作為日企聯盟交付臺灣新幹線的運行管理系統,2017年交付變電設備。這次臺鐵採購的則是非傾斜式構造的新型電車。
據悉,日立鐵路業務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的銷售額約為5627億日元,其中歐洲業務佔一半以上。今後計劃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擴大銷售額,並力爭在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獲得訂單。
東芝基礎設施系統株式會社的電氣設備
除日立外,東芝基礎設施系統株式會社也從臺鐵獲得了用於通勤電聯車的電氣產品訂單,為相當於520節車輛(52列10節編組)提供全套主電路電氣系統,包括變壓器、電力轉換裝置和電動機等設備,金額約為70—80億日元,預計於2019年依序交付給負責製造車輛的韓國現代樂鐵公司(Hyundai Rotem),並自2020年底起開始投入營運。這些電氣設備主要用於沿島西海岸行駛、全長約430千米的通勤電聯車中。
此前東芝已交付超過700節車輛所使用的電氣產品,這些業績幫助東芝獲得了此次的訂單。
第一波招標就惹出大爭議
臺鐵的車輛汰換計劃中,第一階段的招標案拖延到2018年上半年才最終落幕。但標案剛定,就惹出爭議,更是牽扯出一起陳年舊案。
去年6月底,臺灣《財訊》雜誌刊登了一篇起底神秘韓商「現代樂鐵」的文章,稱這家從臺鐵拿下700億新臺幣採購案的製造商,曾在韓國、印度、美國都出過事故。
文章稱,臺鐵於2018年先後開出近10年來金額最高、逾700億新臺幣的購車標案,首波訂單為520節通勤電聯車,由韓企現代樂鐵(Rotem)以接近底目標253億餘元得標,但這一消息引發外界高度質疑。
現代樂鐵能得標恐怕與韓國現代精工公司24年前與臺鐵的一場官司有關。而此後還有600輛城際客車(「新新自強號」)採購案,總金額將超過440億新臺幣,各方人馬更是爭相角力。
依照車輛汰換計劃,臺鐵於2016年開始招標採購通勤電聯車,但由於規模小、預算低,該標案一直流標,經過多次修改與延期,2018年重新整合推出520節通勤電聯車招標案,但仍第一次招標仍應預算過低而流標,第二次招標只有現代樂鐵一家前來投標,並以253億餘元新臺幣得標,從而引發同行業者如臺灣車輛公司(下簡稱「臺車」)的不滿。
據悉,同樣具有投標資格的臺車並未參與此次投標。臺鐵在該標案中,將原本四節一組列車,改成五節一組;更改規格後,所有的煞車和控制系統都要修改,且需重新驗證,大量提高成本。對此,臺車詢問全世界所有車輛製造合作夥伴,沒有公司要承接,所以根本無法投標。臺車董事長蔡煌琅質疑,「臺鐵很多站臺都是按八節列車編組設置,改為十節一列後,站臺要修改,不懂臺鐵為何要改規範。」
「自強號」多次進廠修檢
許多同行業者都認為沒法做這次的標案而放棄投標,外界好奇為何現代樂鐵願意投標?據稱,現代樂鐵與現代精工公司(Hyundai Mobis)存在重組關係。1994年,現代精工低價搶標承造臺鐵400節推拉式自強號列車,後因故障不斷且撤走維修人員,臺鐵提起訴訟,求償17億新臺幣。
而更巧合的是,現代樂鐵3月30日投標臺鐵通勤電聯車標案後,臺鐵和現代精工的官司於3月31日就在「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庭」達成和解;臺鐵原本求償17億新臺幣,最終卻以3000萬新臺幣和解。
「交通部前部長」林陵三曾在任內下令,由於過去發生韓企低價搶標、質量不佳的事件,因此禁止韓企參加「交通部」與所屬機關標案。但臺灣加入WTO後,政府採購協議2012年生效,其中規定政府採購要對其他會員國或地區公平對待,「交通部」對韓企的禁令也隨之解除。
《財訊》稱,現代樂鐵這幾年重大爭議不斷,曾被韓國大邱市政府停權10個月,在印度也被德裡捷運公司停權5年,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政府也對其提出起訴。現代樂鐵在島內也十分低調,在「經濟部商業司」的登記中,只有位在高雄的公司地址,沒有任何聯繫電話或電子郵件。
臺鐵表示,現代樂鐵是通過代理商翔霖公司投標,「經濟部商業司」的登記中,翔霖公司負責人是林煥宗。但是《財訊》記者致電該公司找林煥宗未獲響應,經過多次電話聯繫後,唯一回電的董事長助理表示,他們不是現代樂鐵的代理商,僅是幫助現代樂鐵投標時的翻譯,現代樂鐵和臺鐵沒有官司問題。
2015年4月20日,臺灣「國發會」發布新聞稿稱,討論通過「交通部」提交的「臺鐵整體購置及汰換車輛(2015-2024)」計劃,預計10年內購買1307節(城際客車600節、區間客車520節、機車127輛、支線節能環保客車60輛),總經費997.3億新臺幣,將分期分階段採取短期(2015-2016年)、中期(2017-2020年)與長期(2021-2024年)來排定購車先後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