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徹底緩解你的內心恐懼,有4種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0-12-12 唐若心學

恐懼我想是每個人內心都會有的一種情結,有些人恐高,有些人害怕長胖,有些人害怕拋棄,通常來說,適當的恐懼效應可以保護我們。正如小時候我們怕火燙傷,我們不會靠近火,怕電,也會懂得如何避免被電擊。

但是生活中有些恐懼效應已經嚴重影響我們生活,無論是害怕社交,還是過度減肥,當我們被恐懼給控制住的時候,往往帶來無盡的煩惱。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心理學4種效應如何幫助我們徹底緩解內心恐懼。

1、告別等待效應,主動積極溝通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做等待效應。當我們在等待某人時候,由於時間流逝,會引起我們心理一系列態度上的變化。

電視劇裡,許多矛盾的引發點就是等待效應觸發,以前最愛看的《東京愛情故事》赤明莉香在等待完治的時候,發現過了很長時間他還沒來,於是她在那長長的列車裡哭泣,她用哭泣默認了他們分手的結局。那時好不惋惜她們之間感情,我在想如果赤明莉香打個電話給完治,會不會改變結局。

其實心理學上,當一個人等待時間越長,他就越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引發內心焦慮。伴隨現代信息的發展,當你內心恐懼的時候,我們不一定做一個被動等待人,而是可以隨時調整狀態,無論是打電話溝通,還是改變自己的行為都能抵消內心消極情緒。

2、告別先入為主的印象

心理學上發現一個人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一旦被這件事傷害的時候,就會形成嚴重的恐懼感,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心理狀態,比如一個人被蛇咬了,那麼自此以後有些人一輩子都害怕蛇,每次看到蛇都會內心膽顫。

所以一旦我們有這種印象,如何破除內心恐懼,我們需要是去走進這種回憶場景中,分析為何恐懼的原因,並尋找相應的專家破解內心的恐懼,以此為出發點,重新建立我們的認知。通常來說,恐懼是源於內心無知,當我們對事物真相了解更多時候,我們就會戰勝恐懼。

3、打破心理定勢效應,重塑認知

心理定勢效應,一般是我們內心的偏見呈現。當我們對事物有了固定印象時候,往往會在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態度上都強化這種傾向。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向大學生出示同一個人照片,他們告訴第一組大學生,照片中是一個罪犯,而對第二組學生說,此人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企業家。然後要他們描述對照片人物感受。第一組大學生往往多描述為「兇狠」、「目光貪婪」等詞彙。第二組大學生則描述為「聰慧」、」睿智「,而事實上則只是一個普通人的照片。

所以很多人內心的恐懼也是來源於我們心理定勢效應,我們自認為危險,內心就會不由自主緊張起來,當我們學會真正理性去分析這個危險要素時,我們就可以正確面對內心恐懼。

4、避免過度解釋,重新與自我對話

有些人天生會害怕貓,即使沒有恰當理由可以解釋,他們也會繼續尋找下去,直到找到足夠原因,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過度理由效應。

過度理由效應是我們心理學上一種頭腦補償機制,我們總是認為一件事發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不管理由合不合適,他們都喜歡從自己角度出發,冠以各種各樣的猜測。

所以對於我們內心恐懼,我們可以從最根本的角度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害怕,最根本原因是什麼,很多人社交恐懼症往往也是來自莫名其妙的擔心,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其實最本質就是內在害怕讓他們不敢嘗試,所以要突破內心恐懼就是要大膽進行嘗試,只有你邁出了行動步伐,你才會發現恐懼其實就是紙老虎。

作者簡介:唐若,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國際DISC認證講師與顧問。頭條認證心理達人,企鵝認證職場心理顧問。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經常犯錯的人,內心都比較恐懼,他們是孤獨可憐的孩子
    我也不知道怎麼了,對於領導交代下來的事情總是出差錯,在公司裡也經常犯錯誤,領導和同事對我的印象也越來越差,甚至有人說我是低能兒。可我不但不知道改進,還以犯錯誤為樂,感覺有種莫名的快感,特別是那種犯錯後被注意,被批評的感覺,讓我著迷,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的核心,被關注的感覺真好。有時候我會感覺,我是在故意的犯錯誤,可又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 心理學:如何緩解焦慮情緒?這六種方法要牢牢記住
    當面對模擬考試時,面對職場面試等有些人就會產生焦慮,這種焦慮情緒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我們所感到的焦慮,其實就是人潛意識的恐懼,說明我們的內心很在乎事情本身與渴望。這幾種最佳方法如下:一、直面焦慮,控制害怕。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深入焦慮的源頭,控制內心的害怕,通過一點點的深入了解,意識到焦慮是沒有必要的,但保持適度的焦慮,以後面對未知,不確定的事時能夠更好的把握住。
  • 心理學: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才會擁有的4種能力,你具有幾個?
    內心強大,是指人的一種心理素質,無論面對什麼,都有一顆堅強的心。從心理學角度說,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具又下面這4種能力,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毫無疑問是個內心強大的人。而內心強大的人就像一塊磐石,因為分量足夠重,所以可以無視外界的幹擾,一切流言蜚語,一切心理虐待都無法傷害到他們。(2)可以很好的獨處人是群居動物,因此很難獨處。真正能忍受孤獨的人不多,很多人甚至忍受不了一天的時間(不要把你在家上網當成獨處,有本事把所以對外通道都關閉掉)。
  •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焦慮?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認識焦慮與焦慮症有的人說我面對考試亦或是工作面試我的內心有點兒焦慮,是不是得了焦慮症?這種是焦慮情緒,我們大多數人是焦慮情緒。焦慮與焦慮症是不一樣的,焦慮症是種病理性焦慮,大多是與遺傳因素有關。當我們面對的不確定性越大,內心所感到的焦慮程度就會越大。當面對一件未知,不確定的事情時,我們就有一種不被掌控之中的感覺,或是不安全。而這種對於潛在的失控,不安全,其實是人潛意識失控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分離焦慮」。當一個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她媽媽離開了她,她的內心就會感受到不安全,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自的面對這個世界,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生存。
  • 心理學:有3種方法,可減輕你的焦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焦慮是個體對即將面臨的、可能會造成危險或威脅的情況,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不愉快的複雜情緒狀態。簡單來說,焦慮就是一種對潛在失控的恐懼。這主要指個體在社交場合,害怕和人說話、發生肢體接觸等。他們一旦要和人說話,就會臉紅,害怕和別人的目光對視;他們一旦要和人發生肢體接觸,便會變得很緊張、害怕和擔心。有社恐的人,社交都不怎麼樣,這會阻礙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更上一層樓。說完焦慮的6種類型,下面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做才能緩解焦慮。
  • 心理學:社交恐懼的人,內心曾受過很深的創傷,你需要這樣走出來
    而有些人,卻喜歡獨來獨往,拒絕與人交往,不願意麻煩別人,也不希望別人麻煩他自己,他們躲著人,沒有朋友,回到家後習慣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像見不得光的「「鬼魂」一樣,喜歡陰暗的地方,也覺得世界是灰白色的。曾遇到過一個非常孤僻的人,我問他,你為什麼不願意與人交往?內心是在恐懼什麼嗎?
  • 心理學:社交恐懼的人,內心曾受過很深的創傷,你需要這樣走出來
    社交恐懼的人,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不會與人交往,過於討好別人,或者過於無情。當有些人過度的討好別人後,卻發現對方不是那麼喜歡自己,而且還很討厭,那麼他們就會由討好型變的冷漠無情,於是開始厭倦交往,產生了深深的羞辱感。
  • 實用心理學丨人為什麼會恐懼,怎樣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
    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恐懼的事物,在很多情況中都會生出恐懼的心理,雖然恐懼的對象不同,但是恐懼是所有人類都會有的情緒。恐懼的情緒通常是人們深陷於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擔驚受怕的情緒體驗。
  • 心理學揭秘:內心矛盾糾結,都是潛意識在作祟
    當你拼命想要壓制住不再焦躁的時候,內心反而更躁動了。面對這些內心矛盾,我們既不能忽視它,無視它,也不能過度關注它,否則將會被這種情緒帶著走,讓你喪失掉你原有的生活節奏。其實,這些內心的躁動和糾結都是你的潛意識在向你發出信號,你的內心渴望得到關心與和解。
  • 心理學:人們內心的恐懼,來源於對未體驗情境的焦慮
    你從來沒有坐過過山車、你從來沒有蹦過極、你從來沒有跳過傘,當你第一次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感到緊張。對於內心敏感的人而言,他們不僅會感到緊張,而且會產生焦慮,這種焦慮就會引發內心的恐懼感。面對這種情況,克服恐懼的方法就是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反覆體驗感到恐懼的情境就可以了。
  • 心理學: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三種自然解決的方法
    1.嘗試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你就不斷在增強信心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曾經說:「我們唯一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沒錯,恐懼對於人類來說仿佛是天生的弱點。他更多來源我們內心的映射,因為對自己不抱信心,不敢相信自己有戰勝恐懼的希望,從而讓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種本能,逐漸變成了嚴重的問題。
  • 幸福心理學:7種緩解壓力的小技巧
    我們確實活得很艱難,既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再加上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使得我們每個人雪上加霜。生命在於運動,鍛鍊能增強免疫力,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緩解壓力,延緩衰老。鍛鍊有很多方式,有氧運動、力量運動和耐力運動都可以訓練心臟彈性。散步是運動的最佳方式之一,一些球類運動也非常受大眾歡迎。如果覺得運動很有難度,可以從簡單的活動開始,難以堅持的話,可以參加團體。
  • 戰勝內心恐懼的3個方法
    「你太懦弱了!」「你一點也不勇敢!」我們的觀念裡,總是下意識地認為:感到恐懼,是一種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所以,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不是消滅它,而是與恐懼同行。03秘密二:想讓自己不害怕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做這件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比如面對危險,我們都會躲得遠遠的,以確保自身安全。有些問題可以逃避,但也有很多,你很難逃避。
  • 焦慮的本質是對潛在失控的恐懼|如何緩解你的焦慮?
    焦慮症是需要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我們大多數人屬於焦慮情緒。二、焦慮情緒的本質焦慮情緒的本質是種對於潛在失控的恐懼。我們對一件事情不確定性越高時,我們內心的焦慮程度就會越高。將焦慮解剖為三個,從上到下,第一層是不確定性,第二層是不安全感,第三層是恐懼。
  • 內心的不安源自逃避恐懼,3個心理學定律助你快速提升安全感
    內心的不安,正是因為感受到恐懼,然後卻又無法正確的處理這種恐懼感而進行的逃避。在此,總結3個心理學定律,讓內心安定,直面恐懼與不安。她到暮年才發現自己有驚人的藝術天才,75歲開始學畫,80歲舉行首次個人畫展。她的事跡,更是鼓舞了世界上很多青年人奮鬥。比如,告訴渡邊淳一,做你喜歡的事情,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然後,渡邊淳一開啟寫作之旅,成為一代大作家。
  • 心理學:如何快速減輕緊張,這是很多人都在用的秘訣!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也許是一段發言,或者是職場的答辯,甚至是與人交流。面對未知的人和事,我們都會不自覺的感到緊張,緊張到不知道下一句該說什麼,不知道手該放在哪個位置,整個人都不在狀態。
  • 心理學:面色「暴露」你的內心!
    比如你正在專注的看一部電影,別人突然在身後大聲叫你,你就會被嚇一大跳,然後臉色煞白;當你正在聚精會神地解答一道數學題,突然發現數學老師悄無聲息地站在你的身後,你就會被嚇一跳,整個臉「唰」的一下變得慘白。生活中,每個人都曾有過因受到驚嚇而臉色煞白的經歷,這是人在感受到驚嚇的情緒時,反映在臉色上的自覺流露。
  • 心理學:有2種方法可以幫你,從記憶中徹底刪除一個男人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愛上一個人既想要得到他,同時也害怕失去他,越是在乎,失去時就越是感到痛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會變化的,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遇見一些人,同時也會有一些人不知不覺的離開了我們。後來鍾離走了,去了深圳,她明白王東輝會從來沒有喜歡過她,即便她很痛苦,她選擇走到很遠的地方,可是她依舊忘不掉他。愛而不得是一件很令人難過的事,對於一些女人來說,一旦這個男人已經走進了她的內心深處,那麼她便難以忘懷。
  • 心理學:這三種行為暴露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第三種很多人都做過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科學,而人的內心是沒有辦法進行觀察或測量的,所以通過一個人的行為,結合心理學的規律,推測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此同時,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脆弱亦或堅強,根據心理學的經驗,從如下三個方面,便可一探究竟。
  • 緩解順產疼痛,這五種方法要學會,孕媽們都知道嗎?
    順產分娩會疼痛,盲目的擔心是沒用的,這五種方法有助於緩解順產分娩時的疼痛,孕媽們都知道嗎?1、練習呼吸法分娩時若能配合上呼吸,會用力,相比之下分娩時要輕鬆些。分娩前可以主動練習腹式呼吸法,提前了解分娩流程,做到心中有數,分娩過程中才不會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恐懼和疼痛上。2、有意識控制胎兒體重順產分娩時,若胎兒體重過大,無疑會加重分娩時的痛苦。想分娩時少受點罪,孕期若能有意識的控制體重,把胎兒出生時的體重控制在3到3.5千克之間最好。控制胎兒體重,就需要孕媽在孕期飲食上多注意。比如產檢估測胎兒偏重時,像甜食之類的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