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張十七 試物所
每個人小時候
都一定遇見過一樣耽誤學習的東西
它可能長這樣
▼
也可能長這樣
▼
在買玩具這件事上
大部分人在半路就倒下
有一部分人卻越玩越高階
▼
越玩越多花樣
▼
同樣是拼拼鬥鬥的玩具
為什麼有的只能陪你走到小學
有的卻能伴你走完一生?!
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學齡兒童
聯名IP從漫威電影做到迪士尼
城市建築、街景系列、聯名設計
樂高
一塊塊凹凸不平的積木
憑一己之力
統一了全球對玩具的印象
連買玩具的藉口都為你想好了
樂高是什麼?
喜歡的人為它熬更守夜一擲千金
不理解的人卻有千百種質疑:
不就是玩具嗎?怎麼就那麼貴?
多大的人了還耍這些?
一堆積木到底憑啥風靡?
今天,我們就準備打入樂高玩家內部
翻開他們的收藏
看看他們的家到底長啥樣?
「玩了4年樂高
走了40多個國家」
@TT 8歲
二年級在讀 入坑樂高:4年
@TT是我們採訪到的
年齡最小的樂高愛好者
別看他才八歲
幾乎人生一半的時間都在玩樂高!
第一次接觸樂高
是@TT四歲的時候
在杜拜的樂高樂園
身為建築師的爸爸
執意要買下杜拜塔
沒想到兒子從此卻一發不可收拾
從泰姬陵到巴黎鐵塔
從羅浮宮到比薩斜塔
別的小朋友還在玩泥巴的年紀
@TT在樂高模型前一坐就是六個小時
半年的時間
他完成了40多套建築系列的搭建
所有模型重疊起來
比他整個人都高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兒
下巴已然驚到了地上
先不慌,先收回去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
@TT拼搭過的每一款建築
媽媽都帶著他去實地
見證了一番!
翻譯一下
也就是年僅6歲的@TT
已經踏足了40多個國家
比我認識的國家都多
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
而這場環球之旅的伊始
源自一句話:
「媽媽,我的夢想就是
去全世界看我搭的建築
我要用眼睛看世界
用腳步丈量世界」
這句話原本是@TT媽媽
寫給兒子的一句英文演講詞
沒想到六歲的@TT會將其視作夢想
提出這般要求
但聽到這句話她的第一反應便是:
為什麼不呢?
義大利羅馬許願池
「搪塞一個六歲的孩子其實非常容易
但是我不想
這對我們而言並不是一件
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我要認真對待他的夢想
他才能大膽地去擁有更多夢想」
就這樣@TT決定晚一年入學
開啟自己的樂高與建築之旅
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
沒想到的是
這趟旅行最終「從樂高建築中來
到世界博物館中去」
對樂高的狂熱勁兒一過
@TT轉而愛上了逛博物館
他直接向媽媽表示:
「我不想去看布蘭登堡門了
我只想去柏林博物館」
德國布蘭登堡門
面對兒子的變心
媽媽欣然接受
陪著他在博物館泡了一天又一天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
我很高興我們沒有錯過
@TT對樂高的喜愛
哪怕只維持了半年
要知道,有些錯過
就是一輩子」
在養娃這道人生關卡上
@TT一家就像是「氪金玩家」
獨特的教育方式
自然也招來不少質疑
對此,@TT媽表示
自己不僅從來沒細數過花銷
更不會去計算投資回報
她從不預設@TT在玩樂高、
逛博物館的過程中
需要學到什麼
又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而是相信孩子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教育最不應該盲從
比起花錢
更重要的是傾聽孩子的內心」
聊到最後,她頗有感觸地
同我這位單身女子
分享了自己育兒心經
「玩樂高費的不是錢
而是房」
@Uni 28歲
商業地產Marketing 入坑樂高:4年
請注意,這不是玩具城
也不是樂高展覽會
這只是@Uni家裡
專門用來收藏樂高的房間的冰山一角
「看見這些方頭仔了嗎,
就是他們帶我入坑的!」
@Uni含著淚說出這句話時
眼裡有三分控訴三分無奈
以及滿分的熱愛
她和樂高的故事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初聞不知坑多深
回首已是坑中人
「第一次入手買的是
超人和蝙蝠俠的聯名方頭仔
89一個,也不貴
哪曉得後來不知不覺地
就買齊了一整套!」
此刻的我眼裡就像裝了一個驗鈔機
放眼望去,都是錢!
按耐住自己澎湃的內心
開始詢價
「沒有仔細算過,大概2.3w吧
大家一聽說你玩樂高
就會說『好有錢』之類的話
其實樂高根本就是潮玩的入門級
甚至,還沒入門」
@Uni一邊為我認真科普
一邊無情揭露道:
「等你入坑就會明白
樂高其實並不貴
真正貴的是房價
這玩意兒真的太佔地方了!」
一句話一針見血
直接破了我的樂高夢
買得起的是樂高
買不起的是無處安放
大概每一位樂高愛好者
都恨不得買一套房
專門用來擺放自己的珍藏
@Uni表示爸媽一開始並不能理解
認為樂高不過就是玩具
媽媽甚至還會隨便地
送給親戚家的小朋友!
但現在他們逐漸明白了
樂高對她的意義
媽媽會驕傲地領著大家參觀女兒的收藏
而爸爸,則會悄摸摸地玩個通宵!
「就是這款蘭博基尼
我拼了不到1/4就去睡了
半夜醒來發現我爸默默地
把剩下的都搭建完了!
第二天還給公司的
工程師送去好幾套
說是讓他們學學樂高的精巧設計」
@Uni半是生氣半是驕傲地
向我控訴老爸的罪行
對她來說
分享樂高的快樂僅僅停留在
一起買買買的階段
「而搭建樂高的美好,
我只想留給自己!」
就像看劇捨不得看大結局一般
@Uni很享受搭建樂高的過程
甚至還會故 意 放 慢 節 奏
總覺得樂高拼完
快樂就結束了
「我和我的姐妹都是樂高愛好者
剛好我們喜歡的系列不同
我們的願望就是
老了以後能一起辦一場樂高展」
聽完這一番美好展望
我差點揮金現場
終於明白為什麼
大家都說樂高是成年人的終極浪漫
「對象沒談幾個
人仔倒有一堆」
@Neil 27歲
理財顧問 入坑樂高:9年
@Neil是我採訪到的
「坑齡」最長的一位樂高玩家
初見他家一整面樂高牆時
我直接倒吸一口涼氣:
好傢夥,這是
在家裡整了個樂高王國嗎?
或許是見過太多驚訝的臉
@Neil原諒了我沒見過世面
主動介紹起自己的樂高世界
「我就喜歡樂高小人仔
9年時間用自己的零錢斷斷續續地買
到目前大概收藏了300隻」
300隻?!
別說購買和收藏了
我見都沒見過這麼多!
而@Neil的樂高人生
不是家傳的,也不是自己突然打通的
你可能想不到
他其實被是一位攝影師所啟蒙的
第一次看見Andrew Whyte
帶著樂高人仔去旅行的系列攝影
他就義無反顧地縱身一躍
一頭扎進樂高的「坑」裡
Neil擁有的第一隻人仔:西部警官
拼湊一個樂高人仔
只需要一分鐘
而給這些小人仔們拍照
他能拍上一整天
(對象都沒這待遇)
夏日海邊巡邏的小海盜
魔方與人仔
「我的包裡隨時都揣著一隻人仔
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思考
這裡能不能創造故事?
這裡有沒有他們能融入的場景?」
就像小時候給洋娃娃取名字一般
@Neil可以清晰地指出
每一個人仔的職業和他的背景故事
被霸王龍吃掉的探險家
海王的雨天
但同樣的
就像每一個玩娃娃的男孩子
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質疑一般
@Neil也被朋友嘲笑過:
「這麼大個人還在還在玩塑料娃娃
太幼稚了!」
聽到這話
一米八二的他當場氣到
血壓飆升、血液倒流
「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會扯著他的衣領告訴他:
這他媽的是樂高人仔!」
或許是讀懂了我眼神中的渴望
又或許是看出我面色下的貧窮
@Neil告訴我:
「 其實只要喜歡並能感受到
樂高帶來的快樂
就算只擁有一隻人仔
那也是妥妥的樂高愛好者」
「我用樂高在家裡打造了一個4A景區」
@霸王小葵葵 28歲
公司職員 入坑樂高:4-5年
如果說@Neil是在「養兵布陣」
那麼@小葵葵的野心
顯然與之不相上下
看著她滿屋子的樂高
我不禁想起H家的一句著名廣告詞:
裝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一座座繁複而精緻的建築
拔地而起、鱗次櫛比
讓人懷疑她其實想在家裡
打造一條觀景步行街
「街景系列是我的最愛
細節內飾太精妙了
每一次拼搭都感覺
是在構造自己的小世界」
她和樂高的故事
屬於一見鍾情
當她在倫敦樂高專賣店
看見用搭建而成
地鐵、城市和海浪時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樂高的無所不能
始於顏值,忠於才華
這不就是感情最好的模樣?
@小葵葵當即掏出錢包
為自己買下一座迪士尼城堡
「熬夜拼了好幾個通宵
越拼越上癮!」
從@小葵葵放光的眼中我看到了
只有拼夕夕人身上才有的
一股拼勁
但當我問到樂高這項愛好
有沒有給她帶去過困擾時
@小葵葵毫不猶豫地乾脆道:
「會!」
「搬家的時候各種辦法都想盡了
保鮮膜裹上、綁汽車後座上
手動抱著人肉運輸...
全程小心翼翼生怕磕了碰了」
諸如此類甜蜜的負擔還很多
@小葵葵告訴我
有沒有收藏樂高的空間
已經成了她買房的重要指標
甚至還專門請了位設計師
幫忙設計新家的樂高展示房
看著她滿臉的認真、滿眼的真誠
我懷疑等展示房裝修好
她還會舉辦一個開盤儀式
就是不知道會不會邀請我們前去剪彩
翻完這些樂高愛好者的家
我才明白
成年人的玩具我是真玩不起!
@linluimages沒來得及接受採訪
只給我發來一段視頻
他用一年半的時間
在自家的天花板吊頂上
搭建了一條火車環道!
「我這算不得什麼
之前有位大牛用樂高搭建、
設計了一款可彈奏的鋼琴
後來還被樂高公司納入了生產」
樂高對於這些愛好者而言
早已超脫了積木與玩具本身
他們氪的從來就不是金
而是自己的滿腔熱情
一塊塊碎片與零件的背後
是另一個世界
代表著創造、潛力與無限可能
歡迎來評論區聊聊
你是怎麼看待樂高的?
/本文作者 張十七 /
成都非官方火鍋文化宣傳大使
『眾籌買樂高』
原標題:《翻完樂高玩家的收藏,成人遊戲我是真玩不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樂高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