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幸福了,我父母很失望:挫折式教育,摧毀了孩子一生

2020-09-03 心理盧先生


作者:心理盧先生

有些人看你幸福,看你開心他就會不快樂,同時還會各種的打壓,只要你的情緒消沉了,他的內心就會舒適了。

這跟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父母被上一輩打壓後,他就會認為快樂是不對的,更會把這種形式傳給自己的子女身上,或者帶給周邊的人。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他家的孩子玩得很開心,雖然聲音有些大,但孩子是快樂的,可是這個時候他的爸爸卻說:作業寫完了嗎?在預習一遍去,隨後露出了惡狠狠的眼神。

孩子歡快的聲音戛然而止,情緒很低落地回到自己小房間去看書了,但是孩子的心一定沒在書上。

還有一次孩子考了全班第三,拿著獎狀興高採烈的來到父母面前想得到鼓勵,或者是支持。


可是他的父母卻說:你這點算什麼能耐?比你學習好的有的是,人家考第一的都沒像你這樣。

孩子崛起了小嘴,眼睛紅紅的,背起書包默默地回屋了。

後來我問他的父母,你為什麼總是喜歡打壓孩子?

他的父母說:我這並不是打壓,我是怕孩子驕傲。

很多父母就是這樣,生怕孩子有了點成就後就會驕傲,不管孩子有多努力,多優秀,他們總是能拿出比你更優秀的案例來打壓你,試圖用這種方式讓你知道人外有人。

但是,這種挫折式教育方式,會摧毀孩子的一生,孩子有了出色的成績後,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

如果你打擊了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否定自己,同時也會認為自己不是優秀的人,長此以往下去,孩子會失去信心,越來越沒自信,變得很自卑,長大後,一個自卑的成年人,不管是在社交還是感情方面,都會受到一些傷害,或失去某些機會。


以前在電視節目上看到過一個視頻。

女兒對爸爸說,爸爸,你有一個缺點,總是讓人不開心,總是喜歡打擊人家,你就不能改改嗎?

爸爸斬釘截鐵的說:不能,就是不能讓你開心驕傲,要不然你步入社會後會栽大跟頭。

女兒可憐的說:可是經常讓我不開心,會得不開心的病,我會變老啊。

可憐,看到視頻的第一感覺,就是感覺孩子可憐。


雖然父親不希望孩子驕傲,希望通過磨練的方式讓孩子堅強,但他那句斬釘截鐵的不能,反應而出的卻是悲哀,

這跟上一輩的父母家庭教育有關,如果父母的童年在感知上缺乏快樂,不停地被父母打壓,那麼他的潛意識裡就會認為,也應該對自己的孩子這麼教育。

不允許孩子開心。

不允許孩子自豪驕傲。

不允許孩子滿足。

反正我的童年就是這樣被你爺爺教育的,所以我也得這樣教育你,這是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而且是一個死循環,會一輩接一輩的循環下去。

同時,潛意識裡還有種私心在作祟,我的童年不快樂,那麼兒子,你的童年也別快樂了,應該跟爸爸媽媽一樣才對。

這就好比,一個孩子是在家暴中長大的,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他也會用同樣的暴力方式教育他的兒子,因為他覺得,沒有什麼比一個大嘴巴子,來的效果更快了。

在挫折式教育長大的孩子,同樣會把這種習慣帶給他人。

比如,你為了自己的努力感到自豪,每天只睡6個小時,並且為了自己努力過得成就感到滿足時。

然後你對你最信任的愛人說,我一定會成功地,說出口了,就是希望愛人能認可你,給予你鼓勵,這樣你會更加的有信心。

然而他不但沒鼓勵你,反而說:你這算啥?比你努力的有的是,有的人一天只睡3小時,甚至不睡覺,你怎麼不跟他們比比?


你瞬間無語,感覺自己的鬥志瞬間洩氣了。

打壓你的人,可能是你的愛人,也可能是你的親人,或是好朋友。

他們想的是,總之看到你沒這麼沾沾自喜,我就放心了,內心最深處的一面是,怕你超過他,你高興了,我就不舒服。

於是有些人打著為你好的名頭打擊你,比如,我是怕你驕傲,只是希望你更努力。

再比如孩子興高採烈的時候,你瞬間就不舒服了,直接來了句,嘚瑟啥,趕緊學習去。

額,我就遭遇過,看我幸福了,我的父母就會很失望,小時候很不解,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有一次我數學考了98分,我滿心歡喜地拿著考試卷跑到父母面前,想著父母開心快樂的表情,沒準晚上還能給我做好吃的呢。

可是父親卻潑了我一盆冷水,他說:98分就這麼知足啦?離100分還差2分呢,再接再厲,下次努力考100分。

當時我的心情比吃了蒼蠅還難受,心裡想的是,你們怎麼這麼不知道滿足,同時又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心情很沮喪,很洩氣。

這種快樂被終止的感覺,讓我長大後也體會不到快樂。

在父母眼裡只有學習成績,哪怕買幾百的學習機,也不會給我買2塊錢的溜溜球,因為他們不允許我快樂,怕我得意忘形,怕我高興得忘了學習。


甚至有些父母跟孩子對著槓。

孩子往東,父母讓他往西。

孩子想吃冰淇淋,偏偏要往孩子嘴裡塞大米飯。

長大後,也總是有些人跟你抬槓,你這麼做,他偏要那麼做,並找出一堆藉口,證明你的做法是不對的。

父母潛意識裡認同的挫折式教育,將摧毀孩子的快樂,也間接的摧毀了孩子的一生。

當我快樂玩耍的時候,父母讓我去做家務。


當我做完家務,很有成就感的時候,父母又讓我幫他們其他忙。


你們一次又一次地阻止我開心,阻止我快樂,這是為什麼?


請問,你們是不是跟我有仇。

讀者們,你可能會問我,怎麼可能摧毀孩子的一生?誇張了吧,孩子長大後,是不會自己吃飯了,還是不會自理了?

我們不讓孩子快樂也是為了孩子好,我們不能讓孩子驕傲,這樣孩子長大後就會目中無人。

是啊,可是你的挫折和打擊,卻讓孩子認為快樂是有罪的,鬱悶才是正道......

直到他們成人後,遇到喜歡的人不敢追。


遇到機遇了抓不住。

每次快樂的時候,會自動中斷潛意識的感受,因為你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覺得,快樂是不對的,痛苦才是正道,我不允許自己快樂。

孩子長大後變成了這樣,這是多麼悲哀的人生。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的教育方式會刻在孩子們的潛意識裡,你不讓他快樂,他就會認為痛苦才是歸宿,才是正確的。

正確的教導方式,應該給予鼓勵,當孩子考98分的時候,你應該說,做得不錯,我相信你下次會更好,而不是說還差遠了,別得意。

當孩子快樂玩耍的時候,你應該讓孩子享受完快樂的過程,然後再去指使孩子做別的事,而不是說,嘚瑟啥,來幫媽媽個忙。

即使是成年人也是需要鼓勵的,當你愛人為了事業拼命努力,每天只能睡6小時的時候,你應該說,親愛的,我相信你一定行,你是我見過最棒的年輕人,這麼有上進心,但也要注意休息。

而不是說,你這點努力算得了什麼,那誰誰努力了3天沒睡覺,比你還努力。

你的打擊,不管是對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將讓他們失去信心。

經常打擊並不能讓一個人越挫越勇,反而會讓他們很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甚至放棄努力,孩子也會放棄探索快樂的能力。


給孩子快樂,讓他去享受快樂,這樣孩子才會健康成長,同時你也會被孩子的童真所感染。

給周邊的愛人肯定與支持,你的相信與鼓勵,會加倍他努力的動力,也會持續增長信心。

有信心,一切有可能,沒信心,回家種地!

說了這麼多,看看你的孩子,看看你的愛人,你是否打擊過他們,如果有,請你終止這種行為,如果沒有,請你繼續鼓勵他。

怕孩子或你的愛人得意忘形,提醒他們就好,而不是直接打壓信心。

相關焦點

  • 鼓勵式教育和挫折式教育哪一個方式更好?
    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整個社會和家庭關注的,而很多教育方式方法,都是很專業的,但是也必須結合孩子具體的情況,因地制宜的教育。畢竟孩子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性格特點、心理髮育、思維模式等都不相同。孩子的世界是什麼樣,作為大人的我們也未必全懂。
  •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睜開眼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父母,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對於父母有一種本能的信任和依賴。孩子降臨到這個原生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而這種影響可能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孩子一開始會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將父母的言行當成是真理來踐行。
  • 讓孩子幸福一生的教育
    幸福,不是你送的芭比,不是你給孩子買的最新動畫片,也不是你給他的一柜子衣服。幸福很簡單,但真正的幸福有著深刻的內容,它能培養孩子的精神、與世界融合的感受將是他一生受用的財富。請你別忘了每天把這份禮物送給孩子。
  • 你偷的不是我的教育,是我的一生
    後,當他準備申請成人教育學校時,卻發現「自己」畢業於山東工業大學「就讀」。來,我能想到的是楊和小龍女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戀人會結婚;林丹和李宗偉愛情相殺成就了別人和自己。來,對於「頂替者」,「父母通天」的邪惡行為可能已經淡化,「我命由我,不由天」被考慮。
  • 中國父母的「挫折教育」,是養出自卑孩子的根本原因
    家庭教育問題在中國一直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什麼你不是別人家的孩子,看別人家的誰誰誰怎麼樣",這句話是很多父母都會拿出來教育孩子的。父母這麼說難道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嗎?難道就是為了打擊孩子嗎?其實不然,沒有人比他們更愛孩子,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更深的愛才會萌芽出比旁人更強的恨鐵不成鋼!而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挫折式"的教育似乎並沒有讓孩子成龍變鳳,相反讓很多孩子因此變得多疑、敏感、缺愛和自卑。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挫折式教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挫折式教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09-09 13:3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挫折式教育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是指一個或幾個人的戰鬥實力數一數二,可是卻永遠超不過第一。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會教育,孩子幸福一生
    大家從劇中幾個家庭的教育情況對比自己的生活,或多或少都能夠找到相似之處。這也是這部劇深入人心的地方。除了主人公李尖尖的感情歸屬之外,讓我最受感觸的就是幾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的根源,不可替代地浸潤著孩子的一生。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原生家庭,是我無法擺渡得開的一個失望之岸。現在想起都會疼痛,童年黑暗、想起會流淚。每一次回憶起童年,自卑由心生,越想越會黯然淚下……。孩子是比成年人更加脆弱而敏感的。童年時光,孩子得到了充足的愛,那麼他走入社會的時候,這份愛會給他信心,讓他更有勇氣度過難關。
  • 「媽媽,我可以吃糖嗎?」你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無節制吃糖,對身體有害,因此,很多媽媽嚴格控制孩子進食糖果。曾見過一個小孩,八歲都沒有嘗過糖的味道。曾有一位虎媽說,她對孩子吃糖管得過於嚴格。最後孩子居然跪在她面前,懇求媽媽給自己一塊糖。孩子吃糖太多,的確有損健康,可糖不是洪水猛獸。糖果,於孩子而言,往往和快樂聯繫在一起。當孩子說「媽媽,我想吃糖」時,父母的態度,往往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如何摧毀孩子的?曾看過一個提問:「什麼叫語言暴力?」高贊回答說道:「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習慣性差評、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包括說話時鄙夷的神態和不耐煩的姿勢,都可歸為語言暴力。」
  • 銀河補習班直面中國式教育,這個暑假,與父母一起收穫愛與感動
    中國式教育的明顯表現之一,就是挫折式教育,我家就是這樣,爸爸媽媽會通過打壓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反抗之心,從而想要收穫下一次的好成績,但是成績是有了,童年卻過得戰戰兢兢,甚至對父母唯恐避之而不及!,孩子的真實想法到底是什麼,所以鄧超所帶來的《銀河補習班》,正是一陣中國式教育的及時雨!
  • 「媽媽,給我錢!」當孩子要錢,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無知的孩子,卻把父母的辛苦就這樣「糟蹋」了,真讓人寒心。其實,孩子的行為背後,暴露了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的缺失。許多父母,很少與孩子談金錢,所以很多孩子才不「認識錢」。殊不知,父母缺失的金錢教育,藏著孩子一生的幸福與格局。
  • 孩子,別怕,我在這兒,盡情釋放你的攻擊性,摧毀想摧毀的一切吧
    35歲的小花是一個從小就被教育得沒有任何攻擊性的人,是所有人眼中的「乖乖女」,她的特長就是讓周圍的人都說她「好」、都喜歡她,許多時候,她會為了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小花對我說,如果她沒有接觸心理學,或許一生都不會明白,自己的這種生存模式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太不容易被覺察了,畢竟所有人都說她「對」。
  • 《智慧教養》:做智慧父母,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通過科學的家庭教養,可以給孩子面向未來、從容一生的自信與底力。 十位專家型父母親授育兒良方,供你借鑑。 《智慧教養:給孩子幸福一生的能力》  高益民陳賽等著 中信出版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摧毀一個孩子,可能就在你的一句話之間
    我們身邊經常會有這樣的家長,他們會在孩子考試之前告訴孩子:「只要你這次考的好,我就給你買玩具!」,但是當成績出來,孩子的成績達到父母的要求時,父母卻立即反悔。這時家長會對孩子說:「那只不過是激勵你的一種方式」、「我們這樣都是對你好」、「給你買了玩具,你又要開始貪玩了」等等各式各樣的理由。
  • 年輕父母帶孩子,端正心態,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新生兒哭鬧往往是有原因的,比如餓、渴或者哪裡不舒服,沒有特殊原因就讓孩子自己躺在那裡玩。想給孩子立這個規矩,如果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就很難實施,老人會更疼愛孩子,尤其喜歡抱著。孩子再大些,父母每天既要工作,又要接送孩子去幼兒園,接送上學,很辛苦,但收穫的是孩子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來自作為父母給孩子所立規矩的成果,也能收穫孩子對父母親情的依戀,教育引導孩子會減少很多障礙。
  • 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李星星如果沒有攤上這樣的父母,她是不是會有更好的出路?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但就是這名差生,因為爸爸的教育方式,成全了他的一生。在馬飛上初中的時候,經常看課外小說,成績倒數第一,被老師批評過,被教導主任責罵過。周圍所有的人都在質疑馬飛的時候,他的父親馬浩文跟教導主任打賭,保證孩子考到全年級前十。
  • 父母相愛的模樣裡,藏著孩子未來的幸福
    一邊笑一邊說:「我好喜歡看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樣子。」滿臉洋溢著喜悅和滿足。可以看出,父母關係好,孩子會發自內心感到幸福和安心。這種美好的感覺,會滋養孩子的心靈。父母的關係質量和日常相處模式,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也奠定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
  • 父母的肯定,決定孩子的一生
    支撐著楊迪往前走,給予他這份篤定的,就是父母的鼓勵。《弗洛伊德的使命》裡有一句話:「一個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被鼓勵著長大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內心有力量,身上有光芒,這種自信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 孩子最討厭家長說哪句話?別讓「貶低式」教育毀了孩子
    可以看出,「中國式教育」中最頻繁出現的是貶低式教育。貶低式教育,俗稱激將法、挫折式教育。經常被父母在人前打擊的孩子很難有自信,被摧毀的自尊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所謂「通情達理」,只有當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被接納、疏通了,家長的教育才能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