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做了一天的休整,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夜遊大雁塔廣場,看五彩壯觀華麗的噴泉,我們的下一站遊覽地是華山。華山在陝西渭南的華陰縣境內,在西安火車站乘著旅遊專線車直達華山腳下。
西嶽華山,曾在地理課本上聞名它的險峻,2017年初,我與它有緣相會,華山成為我攀登的又一座名山,勵志的高峰。在去華陰的途中,心有嚮往,或歡喜、或畏懼、或無謂等各種感情雜陳在一起。雖知攀登華山將給我的生命塗上炫麗的色彩,但華山的艱險奇譎仍是攀登的心裡障礙。我們中午到了華山腳下,買了門票,原來華山門票還包含了兩個景點:西嶽王廟和仙峪景區。一聽到廟宇,還是搭配的景點,心裡覺得未必好,明天登華山,這個下午也沒什麼行程,就去遊覽一下廟宇,也許那裡會有與眾不同的風景。
我們磨磨蹭蹭,下午二點多才來到廟門外。天氣冷冷,遊客寥寥,寺廟寂靜冷清。但寺廟內的風景帶給我的感受真是不虛此行。
在第一道大門牆壁上書寫著西嶽廟的概況。西嶽廟始建於西漢,是漢武帝為祭祀華山神而建,當時稱"集靈宮",頗有點仙氣的味道。華山廟面向華山,北依渭水,一直都是歷朝、歷代祭祖西嶽華山廟的主要場所,整個廟宇仿北京故宮模式而建,被譽為,"陝西故宮"。西嶽廟為當今陝西現存最大的明清風格宮殿御苑式古建築群;同時也是五嶽廟中最大的廟宇,有"五嶽第一廟"之稱。
自漢武帝始,先後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臨幸西嶽廟,祭祖華山神。清代的康熙、乾隆、同治、光緒、慈禧、果親王等為西嶽廟題匾或題詩,更有無數文人墨客存留章。這裡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雪映宮,寶蓮燈,唐玄宗晝遇金天王,宋江大鬧西嶽廟等讓這個廟宇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在外圍廣場駐足遠觀:整個建築呈現前低後高的格局,建築宏偉,錯落有致,輝煌氣派。來到院落中,因為冬天,林木蕭疏,但也有長青不敗的。偶有山石嶙峋,增添了園林之趣。廟內碑刻極多,現存後周「華嶽廟碑」,明重刻「唐玄宗御製華山碑銘」,明萬曆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陳摶等唐宋名人有華山的題詩和華山圖。這裡還有乾隆御書「嶽蓮靈澍」石額。
我們依次走過西嶽廟的灝靈門、午門、五鳳樓、欞星門。入欞星門,院內中心「天威咫尺」石牌坊巍然聳立,是廟內現存三個石牌坊最大最精美者,其採用圓雕、透雕、浮雕、線雕等多種技法,刻繪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吉祥富貴事物的諸多圖案。
院內東西兩側各有配殿十間,東為冥王殿,西為靈官殿,象徵東冥西天的神話。冥王殿後的東道院,內有三聖母廟,相傳《寶蓮燈》神話故事中劉璽哭廟即在於此。
金城門,其名取「關中之固,金城千裡」之意。門前,花木疏淡,風景清幽。金城門內氣氛森嚴,莊嚴肅穆。金水橋又名望仙橋,由三拱橋組成,橋之欄板望柱上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和各種名貴花卉,雕工精緻細膩,出神入化。橋下有水,名玉帶河,水源來自廟東南之醴泉,匯入廟後苑內放生池。
灝靈殿位於廟內中央,是西嶽廟的主體建築,為歷代皇帝或欽差大臣祭祀嶽神的場所,迴廊環繞,飛簷高聳,鬥拱密布,高大宏偉,氣勢雄弘,金碧輝煌。
寢宮,是歷代皇帝或欽差大臣祭祀華山神後休息的地方,小巧安逸。出重城入御花園,迎面便是「少昊之都」石牌坊,其雕刻紋飾,內容與「天威咫尺」牌坊基本相同。牌坊之西是一個數百平方米的放生池。
走過御書樓,我們漫步在西嶽廟城牆,夕陽的餘輝將城牆拉的曠遠悠長,就這麼一直走一直走。樓閣殿宇,碑刻石雕將民間風情與西嶽人文巧妙地融匯在一起,顯得別有韻致。任憑你帶著怎樣的心情走進,這裡隨處可尋得能工巧匠的匠心獨具,可以聞到時光滿溢的芬芳。
在西嶽廟城牆上俯視整座廟宇:但見四周城牆環繞,四角各有一座黃色琉璃瓦的多簷角樓。原來,西嶽廟坐北面南,正對華山西峰,北面有黃、渭、洛三河流過,自然風光華美,人文文化底蘊豐厚。
西嶽廟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厚重的文化積澱。有參天的古樹名木,有膾炙人口的名詞佳句,有精美絕倫的石雕石刻,有嘆為觀止的書法藝術。到了清末,廟內碑石已有數百通之多,被譽為「小碑林」。明萬曆年間的「天威咫尺」石碑坊,構思精巧,布局奇特,頂有「雄獅馱寶瓶」,中有「八仙祝壽」、「二龍戲珠」、「雙鳳朝陽」,兩側有「鯉魚跳龍門」,下有「上古瑞獸」、「蓮花鬚眉座」等,精雕細琢、栩栩如生,集線、浮、圓、透四種雕刻手法為一身,真可謂是石雕中的精品。廟內各種古樹名木繁多,有龍柏、漢槐、銀杏樹、蟠桃樹、華山松、觀音柳等,其興盛時,四季常青,蔭天蔽日,莊嚴肅穆。
西嶽華山,以其「勢飛白雲外,奇險冠天下」的磅礴氣勢和巍峨雄姿,贏得了「天外三峰」的美名,而在其腳下北面的西嶽廟,卻似華山鑲嵌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以其雄偉的建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物冠名古今。算起來,從漢武帝創建至今,它已經歷了兩千餘年的風風雨雨、人間滄桑。作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浩繁的史籍中,也留著它深沉的足跡。
尋著它的傳說,我真的覺得登華山,不遊西嶽廟是遊客們的遺憾。相傳,遷建的廟址選好之後監造大臣和工匠們對廟宇的建築形式犯難了,各有所想,然皆不成熟,長久決定不下來。這樣對大家都沒什麼好處,因為如果建築形式太差或逾期不完工,大家都有性命之憂。愁得大家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時值炎炎酷暑。有一天,忽然狂風大作,從華山之巔生出團團烏雲,迅即遮天蔽日……由於突然,人們無不驚駭,以為是建廟不力,得罪了嶽神。頃刻又見狂風稍息,驟然天空又降下了鵝毛大雪。要知道這是在酷暑盛夏!雪後,又見一隻矯健的兔子,在雪地上飛奔,並且所走路線怪異,人們惶恐不定,又愈加愕然了……等到清醒過來,白兔似融化在雪裡,已不見蹤影。仔細一看,白兔跑出的路線居然是一幅疏密有度、布局嚴謹的建築圖樣!無疑這是嶽神所賜!人們欣喜若狂,就按著這一圖樣,開始了建築。
更有趣的是,在建築開始時:人們的苦惱又來了――缺少木材。附近華山上固然木材成林,然卻可望而不可及,不要說華山勢險難以登攀,即使可以,那也是「神木」呀!從外地運來,既費時又費力,恐難以按期竣工。正當木匠們無計可施而望山興嘆時,隱隱約約從山上傳來砰砰的伐木聲和樹傾倒的聲音,還天天聽到「夠了沒有」的問話聲,然卻無回話聲。工匠們面面相覷,莫名其妙。一天,又聽到了問話,不知是出於驚奇還是渴望,一個師傅便大著膽子回答:「夠了。」奇怪得很,伐木聲立即停止了,頃刻間狂風四起,陰雲密布,瓢潑大雨鋪天蓋地而來,一大堆大小木材隨著風雨之勢滾滾而來,且每根木材的兩端,都是一個「嶽」字。這又是嶽神相助了。為了儘快享受人間香火,也真難為「他」了。工匠們用這些「神木」,很快建成了西嶽廟。山上滾下的木材竟然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多麼美麗的傳說,多麼善良的人民,自己的勞作,智慧,總要歸功於神的創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西嶽廟蒙上了更濃鬱的神秘色彩,難怪它深受歷代帝王的青睞,多次予以修葺。
黃昏時分,我們走出廟宇,在西嶽廟廣場流連。此刻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的西嶽廟,在經歷了兩千多年風雨後的今天,仍不失昔日皇家寺廟森嚴威武的氣概。因為現在的遊客文化淺薄的多,追尋歷史古蹟的人少,況且華山名氣正盛,如此丰韻大成的西嶽王廟,竟成了華山的點綴、附屬景點,心裡充滿了遺憾。
我不能強求旁人和我喜歡同樣的風景,但這丰神昳麗的廟宇竟如此神奇地走入我的旅途歲月,我會記得邁過多少級臺階?走過多少條迴廊?穿越千年的時空,與多少帝王擦肩,與多少文人交臂?在這裡逗留的3個時辰,給我的人生增加了豐富的履歷,離開時竟多少有些戀戀不捨,這裡的建築、園林、田地、竹樹、水波都是那樣的喜歡。我還喜歡這裡的遊客稀少,去哪都是隨心所欲;這裡沒有強迫香火的和尚道士,所以行得不必小心翼翼。
生命的旅途有太多的際遇和驚喜,小半生,我已記不清走過多少樓閣殿宇、山家寺廟,華山西嶽廟成為行程中難以忘懷的風景。我給了它3個小時的光陰,它交給我的是千年風雲過往。
圖文:桃李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