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季瑜生
智東西10月10日消息,今天百度在北京舉辦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發布會暨人工智慧人才發展論壇。會上,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百度公司聯合發布了中國AI領域第一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考試方案和第一個體系化的深度學習人才培養方案。
百度高級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峰,領英中國區解決方案總監王鬱,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等圍繞著深度學習人才標準、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人才發展現狀進行了發言。王海峰表示,未來深度學習工程師會成為各行各業主力軍,為各行業能力提升帶來價值。
圍繞《深度學習工程師能力評估標準》,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百度公司於今日聯合發布了中國AI領域第一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考試方案和第一個體系化的深度學習人才培養方案。
在《深度學習工程師能力評估標準》中,參考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工程能力,業務理解與實踐共3大類9小類評估要素,人才共計被分為三個等級:深度學習高級工程師、深度學習中級工程師、深度學習初級工程師,分別能力對標百度的資深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
▲百度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證書
根據評估標準,初級工程師應當為有紮實理論基礎、了解簡單的深度學習框架,從事相關AI開發、技術支持工作有兩年以內相關行業經驗的人員。
中級工程師應為具有熟練的工程能力,掌握多場景下AI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方法,專業從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數據挖掘與分析等方向產品設計或者研發工作,並有兩到五年相關行業經驗的人員。
高級工程師則為具備深厚業務經驗、掌握複雜場景下AI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方法,從事AI相關產品、系統、工程、解決方案的結構設計工作具有五年以上經驗的人士。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介紹了深度學習工程師能力評估等級
王海峰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就是人工智慧,在這次革命之中,由網際網路行業開啟的人工智慧浪潮,不僅可以催生很多新的行業,同時也會普惠其他的各個行業。因此,在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人才缺口。
而在人工智慧領域中,深度學習作為其重要組成,極大推進了行業的發展。深度學習工程師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各行各業的主力,甚至是在一些傳統行業中,都湧現出了眾多領域內開發者。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表示,發布一個專業的人才標準對於人才的培養、篩選以及企業的生態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作為一門應用性強、入行門檻高的行業,深度學習具有相當高的特殊性。
首先它是一門交叉學科,綜合了計算機學科以及應用學科的專業知識,其次,在AI發展浪潮中技術日新月異會產生快速的變革。因此,相關人員的技術更迭必須實時更新,企業則應當產教結合培養實用性人才。
另外,深度學習比較依賴硬體基礎,需要專業的平臺來提供實訓項目。一個專業的平臺生態可以為相關領域開發者提供專業的硬體基礎以及培訓機會。
在百度的培養方案中,主要包括社企共建聯合培養、深度學習公開課、系列賽事、平臺資源供給幾大方面。
▲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喻友平
在培養中,百度會針對不同的層級提供不同的課程培訓體系。
初級深度學習工程師的課程主題主要包括人工智慧綜述、深度學習技術基礎、深度學習應用實操等基礎性內容。中級、高級則會相應進階。
參與培訓的學員可以獲得包括百度AI實訓平臺、深層網絡的網絡結構、深度學籍應用實操在內的百度的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參考書籍以及技術支持。
培訓方式包括在線課程以及技術沙龍,邀請的培訓講師分為內訓師、特約講師、布道師三大類型。
其中,在線課程AI Studio上共包括400節入門學習免費課程、100個共享樣例和數據集、100GPU集群算力與7000個實訓項目,考前模擬項目即將上線。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
領英中國區解決方案總監王鬱則重點講了當前深度學習人才呈現出的四個特點:競爭激烈、技能重疊度高、行業應用廣泛、最熱技能集中在工程和工具相關方面。
第一,深度學習領域人才競爭比AI人才競爭更激烈。
王鬱拋出一組數據,全球有AI領域技能的人才超過340萬,AI領域的人才年增長率超過20%,在這340萬人中,有77萬人在過去一年換了工作。
相較之,全球擁有深度學習技能的人才超過9.5萬,在過去一年年增長率超過225%,有4.4萬從業者在過去一年換工作。
第二,在主要應用場景,深度學習是AI領域人才重疊度最高的技能之一,在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細分領域分布廣泛,不同應用場景的人才都需以該技能為基礎。
第三,全球擁有深度學習技能的人才集中在ICT行業,但也在向高等教育、汽車等其他行業滲透。從行業流動來看,高校教育和研究機構為深度學習領域貢獻了大量人才,很多高校人才願意到企業實踐。
第四,除了數據分析和行業相關技能外,深度學習領域人才最熱技能主要集中在工程類、行業類和通用類,這也應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面對當前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緊俏,人才培育供給難以滿足需求的現狀,各大企業與政府部門紛紛支招,社企共建聯合培養、人才標準發布成為規範產業人才培養以及企業人才生態建設的一大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