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命運的轉變,是從遇到金翠蓮父女二人開始的。當時,魯智深和史進、李忠在喝酒,聽到了哭泣聲,魯智深覺得被打擾了,很掃興,就把人喊過來問。這一問,他才知道,原來金翠蓮被一個殺豬的屠戶騙了財色。
於是,嫉惡如仇的魯智深出手了,他先是給了金翠蓮父女二人一些銀子,然後親自找鄭屠算帳,並且三拳把鄭屠打死了。
當然,打鄭屠之前,魯智深各種刁難他,比如讓鄭屠切十斤臊子,切十斤肥肉,再切十斤軟骨,這麼做是為了激怒鄭屠,逼得鄭屠先動手。畢竟,魯智深是提轄官,不能無緣無故地動手打人。只要鄭屠先動手,魯智深就有了回擊的理由。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鄭屠後面不發火,不管魯智深怎麼刁難他,他都順從,魯智深還會打死他嗎?
這個問題,網上也有很多人在問,個人覺得有點意思,在此回答一下。
私以為,如果鄭屠對魯智深「百般順從」,魯智深就 不會打死他。這不是憑空猜測,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魯智深本來也沒想打死鄭屠
很多人覺得,魯智深嫉惡如仇,路見不平總是拔刀相助,性格也比較莽撞,所以他要是出手肯定要打死鄭屠。實際上,魯智深雖然很莽撞,但算得上是粗中有細的人,他不是無腦,他也會考慮問題。
鄭屠雖然強騙了金翠蓮,但是罪不至死,這一點,身為提轄的魯智深應該是清楚的。魯智深打死鄭屠時,曾道出自己的想法。
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箇打死了他。洒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
由此可見,魯智深最初沒想過打死鄭屠,他不過是想教訓一下鄭屠而已。只是他拳頭重,打的過程又沒考慮那麼多,打到了鄭屠的太陽穴,所以才會導致鄭屠被打死。
事實上,這種情況是很好理解的,要知道打死人就會吃官司,如果不是失誤或者被逼無奈,誰願意做犯人呢?參考魯智深打小霸王周通的事情,也能印證這一點。
魯智深做和尚後,因為醉酒大鬧五臺山,被師父智真長老安排到大相國寺。路上,魯智深經過桃花山,遇到了周通硬要做劉太公女婿的事。後來,魯智深躲在劉小姐的閨房裡,趁著周通摸進來時,魯智深痛扁了周通。
這時候,魯智深是怎麼打周通的呢?原著中說是「連耳根帶脖子只一拳」,不是致命的地方,力度應該也小了很多,所以周通被打後還反問一句「做什麼便打老公」。當然,這可能和周通醉酒,以及長得壯碩有關,畢竟他貌似項羽。
那個時候,魯智深已經做了和尚,他不想流亡江湖,所以下手就留情了。
其二,魯智深性格會讓他停手
魯智深為金翠蓮出頭,要打鄭屠,可以說這事兒本來和他沒啥關係。如果鄭屠反抗,他還可以用打抱不平的理由出手,如果鄭屠一直順從他,他就沒法發作了。
看原著,鄭屠惱火之後,質問魯智深是不是消遣他。魯智深就說,洒家特意來消遣你,緊接著他就動手,一腳踹倒鄭屠後,就開始說鄭屠強騙金翠蓮。
也即是說,鄭屠先動手,魯智深還手打倒他後,才說金翠蓮之事。據此可以推測,如果鄭屠一直順從,魯智深讓他幹嘛他就幹嘛,那麼魯智深是沒機會發作的。而且拖得越久,對魯智深越不利,因為圍觀的人會覺得魯智深無理取鬧,甚至認為魯智深仗勢欺人。
所以,如果不管魯智深怎麼刁難,鄭屠都順從,那麼鄭屠很可能不會被打死。當然,這也是個人推測,畢竟鄭屠之死其實是作者設計好的情節,他必須要死,不然沒法往下發展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