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巨頭訪印度,籤訂了一個關鍵BECA協議,印度可以共享美國地理空間高精度數據,通俗地說印度將來的飛彈可以用美國數據導航,精度將大大提高。根據美國政府的說法,這是籤署共享戰略軍事通信和高端技術的必要條件。空間地理數據是美國的核心機密數據,即使是盟國也很難分享,可 見的這次美國人下了決心。
戰略觀察家聲稱,BECA的籤署將使印度能夠共享美國敏感的衛星和地理數據,這將有助於印度使用其飛彈精確地打擊軍事目標。
但是,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前成員,德裡政策研究中心國家安全研究名譽教授,安全分析師巴拉特·卡納德(Bharat Karnad)卻有不同的看 法,他說美國可能會使用BECA調整數據,誤導印度飛彈以獲得既得利益。
卡納德說,美國顯然已經通過衛星對整個世界進行了數位化地圖繪製。用軍事術語來說,BECA可以獲讓印度軍隊得到他想要的國家的地理和武器平臺的數位化地圖,從而保證印度可能希望在衝突中擁有精確目標坐標。從理論上講,它還將允許印度飛彈和其他被發射的超視距彈藥通過美國幫助他們糾正中途路線並正確對準目標以精確摧毀。
但是,這種安排存在一個主要障礙。作為敏感對手目標信息的分發者和源頭,美國可以實時監視正在訪問的數位化數據,並且如果服務於其當前的國家利益,則可以拒絕用戶導航,甚至拒絕調整數位化數據剛好足以誤導發射的武器,否則將決定這種交戰的結果。印度導航可能會誤入歧途,然後 美國將其歸咎於印度武器的技術故障。
美國與印度已經籤署了戰略通信協議,卡納德說這個協議可能會拖累並最終損害印度的軍事能力和作戰行為,並損害該國的主權。以CISMOA為例。美國以兩國戰鬥平臺之間的無縫通信為幌子,現在已經能夠更容易地滲透,並因此破壞了包括印度核指揮和控制鏈路在內的最秘密的通信網絡。
同樣,美國可以通過BECA細節作弊。畢竟,印度無法控制美國的衛星,因此,對它們在任何時候傳輸的信息種類的控制甚至更少。
因此,不能保證不會發射的飛彈會準確擊中目標。
卡納德說,實際上過去就有這樣的實例,可以支持人們對這種可能的數據篡改的猜測?
卡納德稱: 1989年5月,印度中程「烈火」飛彈首次試射,並被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定位,發射很好,初始階段的遙測表明其性能無懈可擊,但在印度洋上的印度船隻監視其進度,發現進入飛行的末期階段的飛彈突然掉入海中。事後調查結果,發生的事情是,美國GPS剛好「眨了一下眼」,使飛彈偏離了航向!
此後,印度使用了俄羅斯的GPS。不難想像,依賴於美國生成的目標數據的印度彈藥在戰時被誤導了,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卡納德說,這給印度帶來了什麼後果,簡直讓人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