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為開,潤物無聲,只要用心一定會點亮學生心靈。」這是李紅麗老師的人生信條。現齡三十八歲的李紅麗,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二中學語文教師,十八年的教書生涯,十八載的班主任歷程,成為了市級「優秀班主任」;她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要求自己,以「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勉勵自己,用心呵護學生,用情關愛留守兒童,用愛傾注教育事業;她敬業樸實、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青春,贏得家長、學生、同事的稱讚……
用「心」呵護 細微之處顯真愛
在班級管理上,李紅麗有一個「秘密武器」。為了暢通師生溝通渠道,李紅麗開通了信息「直通車」,通過手機簡訊、作業本留紙條、留言信箱的方式,讓一些同學不便與家長、在班上、當面講的心裡話,可以悄悄「溜」到李紅麗心裡。獲取信息後,李紅麗通過同樣的方式,及時地,悄悄地和學生溝通,化解了一些同學間、師生間產生的矛盾,疏通了他們的困惑,解決了許多的問題。多年來,李紅麗通過「直通車」這個「秘密武器」,攻破了許多學困生、思困生保持緘默的心理障礙,用心呵護著學生心靈。李紅麗收到學生的信息上千條,班主任筆記堆成了小山。學生劉敏說:「當我遇到十分悲催的事情時,心裡有些難過,就去和李老師說,李老師非常熱心而且負責任地通過打比方,還說出自己的秘密舉例,感化我,她像一位母親一樣,是一位有著愛和責任的老師。我好喜歡她!」
為了更好把孩子培養成為「既要會做題,又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的育人目標。從學生進校的第一天起,李紅麗就為每個孩子建立了一份檔案,將學生的家庭情況、個性習慣、身體和心理情況,既裝在檔案裡,刻在心裡。這些細微之處,彰顯的是對學生深深的愛。由於,從心底上喜歡孩子們,就沒有成績好壞,沒有家庭貧富之分,每一個學生都是關心對象,撒給學生全是愛,使李紅麗成為孩子們可信的人。因為用心,因為愛,她創造出了一個寬鬆、和諧、幸福的「大家庭」。
用「情」經營 點點滴滴潤心田
著名心理專家林崇德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多年裡,李紅麗把師愛大於友愛、勝於情愛、高於母愛。初三學生牟超,因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是個留守兒童,自己租房在外,生活能力又差,由於初三學習任務相對較重,整日鬱鬱寡歡,多次有棄學的想法。李紅麗多次打電話與他的母親溝通,本來學知識的悟性高,孩子潛力大,真擔心輟學或考不起高中,而流落社會,誤入歧途,悔恨一生。他勸說牟超母親,生活有些困難是暫時的,如果耽誤了孩子前途,不但害了孩子,老了以後可能還要負擔孩子的方方面面,得不償失。掙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孩子求學的青春。在李紅麗苦口婆心地勸說下,牟超的母親回來了。通過李紅麗多次走訪,拉家常,講勵志小故事,給予她們生活上的照顧,還為他家爭取到了教育資助,幫助解決生活和上學的憂愁。於是,牟超一家人心存感恩,牟超更是勤奮學習,最終中考以602分好成績進入示範性高中。像這樣的留守子女、特殊家庭總是讓李紅麗超夠了心,她用心、用情溫熱著班上每個學子,用心經營班主任這個職業,用愛凝聚人心。從教書以來,她的班級從初一到初三畢業,總是「一個也不少」。
在經營班級體中,有的老師上班會課,動不動就是批評人,嚴肅地「上政治課」,讓整個班集體充滿緊張而有「敵意」的空氣。而李紅麗的班會課,就改變了這種「班會課訓人課」的方式,而是採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 「手拉手」 「互幫互助」「說說我的煩惱事」「講講最近的收穫」「講講最近什地方退步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如春風化雨般的方式,讓班會課輕鬆,又有教育意義,讓學生十分感動,也讓學生普遍接受。
有時隔代教育,是班級管理精神領域中的一個「病毒」,假如擴散,就會造成「集體感冒」的不良影響,學生缺乏親情、缺乏友愛、缺乏感恩、缺乏擔當,對於班集體的精氣神、班集體的靈魂、小孩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因此,李紅麗建立了「家校溝通QQ群」,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展現每個孩子在校的快樂瞬間和成功時刻,讓家長對孩子多了一份欣賞,少了一份怨言,撫平了家長與孩子心靈的代溝,讓許多家庭的關係更加融洽,這份融洽的溫暖又悄無聲息地帶到了班集體,也讓孩子在校多了一份幸福和寬容,十分有利於班級管理。
十八年的班主任管理,李紅麗用心呵護,用心經營,用情管理,始終讓班集體充滿陽光,充滿活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學生們在校園裡健康成長。由於李紅麗在班級管理方面成效顯著,近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優秀班主任」。(任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