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報考研究生作為自己的本科畢業後的主要選擇,當然也有不少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希望能夠報考名牌院校的研究生,以此來改善自身曾經本科院校的實力,甚至誇張地可以說「洗白」自己過往的「不堪」經歷。
近日也有人提出,如果考上復旦研究生,是否能夠「洗白」二本學歷?相信這個問題困擾著所有從二本院校考入國家211或者985大學研究生的人。他們雖然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進了名校的研究生隊伍,但似乎現實並沒有像他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在他們之後的求職過程中也是屢屢受挫、困難重重。
「二本」的第一學歷是可以洗白的,但並不是考上研究生就「洗白」了
經過分析,目前社會上對於第一學歷歧視的根本原因:第一學歷基本代表了一個大學生此前16年的學習情況。高考如果未考上一本、211、985,就潛意識認為學生在智力、努力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多多少少會存在一定的不足。然而本科4年的時間,由於學校教學質量、學習環境、學習氛圍、社交圈子等方面的差距,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的學生差距又進一步拉開了。所以說,第一學歷好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自然受歡迎。
對二本學生來說,要「洗白」第一學歷,實際上是要洗白此前16年從小學、初中、高中、本科四個階段的學習經歷,那僅憑研究生一個階段的3年的表現,對社會市場來說是沒有可信度的。想要完全扭轉別人的看法,至少需要2-3個階段,差不多10年時間。
「洗白」第一學歷的方式
第一種途徑是繼續攻讀博士。如果有機會就出國讀博士,如果沒有機會,就等著博士畢業出國做博士後。如果這期間你有好的學習經歷,同時也能夠取得突出成績,那從碩士到博士後這3個階段的表現就足以證明你是一個人才,只不過相比那些第一學歷好的人,你是一個「慢熱型」人才。
第二種途徑是畢業後爭取一些大公司的工作經歷,這也是我們最常用也最便捷的方式。「洗白」不一定只有通過學歷提升,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工作能力,實際上,只要是令人信服的經歷都可以用來洗白。如果畢業時直接進入一個知名企業,那「洗白」效果可以說跟上博士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不能找到好的工作,那就只有再熬上幾年。
總而言之我認為,不管走哪條路,只要你能在行業內做出點名堂,別人自然會說:復旦畢業的果然不一樣。但如果你做不出名堂,別人就多半會說:第一學歷不好的人就是不行。
寫在最後
據統計,在大企業或公司所招聘的人才中,第一學歷為雙非高校的能佔到三分之一,但是他們同樣能夠在名校裡站穩腳跟,有的還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人才,當他們評上教授、獲得人才稱號的時候,沒有人會嫌他們是雙非學校、二本學校。所以說:學歷洗白需要一段時間,但能否洗白,還是要自己來實現。那麼你認為,我們可以如何「洗白」自己的第一學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