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兒子一起複習《道德與法治》。
因為今年剛上初一,孩子對新增加的幾門副科還是有點生疏的,期中考試時,因為沒有陪著複習,主科都還不錯,可是副科的分數就有點不太好看,尤其是道法,50分的題,只拿了36.5分。
道法本來就是一門很枯燥的科目,何況是對初一的孩子,所以這次期末我吸取了教訓,陪同他一起複習,基本採取我提問他回答的方式。
老師還是下了辛苦的,把每一課的知識點分條目整理好,寫在紙上拍照發到了群裡,讓家長給孩子列印的複習。
我一條一條的引領著孩子複習,可是,越往後看火氣越大。
這都是些什麼呀?
居然還要考試?
居然都要求孩子死記硬背!
比如,有這樣一條:
「什麼是新型的師生關係?"
答案是:
「①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
②我們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
③於老師的交流互動可以促進老師更好地教。」
內容本身並沒什麼問題,讓孩子學習也沒有問題,問題是這些都需要死記硬背啊,這真的有價值嗎?
說實話,孩子背得還不錯,好吧,我也認了。
再舉一個例子:
「生命意義的表現有哪些?」
答案是這樣給定的:
「①探索生命的意義是人類生命的原動力之一;
②生命是獨特的,生命的意義是具體的;
③,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發現和創造。」
這麼假大空的話,考驗的可全部是死記硬背的功夫啊。
如果說歷史地理需要死記硬背,這我都能理解,因為那裡面的很多東西確實是真實存在,或者是曾經真實存在過。
可是,讓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前僕後繼的去背誦生命的意義,這真的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啊,即使讓我們成人來談生命的意義,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越看火越大,終於沒忍住,我氣得一把把手裡的一沓列印紙摔到桌子上。
倒是兒子,反倒過來勸慰我,他說:「媽媽,你別生氣,這不難背,我課上都背得差不多了,有些不太熟的,我再背幾遍就記住了。」
問題是,真的沒有必要把精力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上的事情上啊!
想想看,這種毫無營養且毫無趣味的東西,考過了很快也就忘了,記憶裡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的。
這樣的科目,開卷的形式考不是更好嗎?或者,也可以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呀,讓學生就某一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真實想法,孩子們會更感興趣。
可是,我們的教育是有標準答案的。
沒錯,現在的試題跟我當年相比越來越靈活了,題幹基本上都不是直接問,而是給一段材料先讓學生分析。
可是有什麼用呢?
分析完之後,還是要一條一條的來回答,跟標準答案稍微有出入都是要扣分的!
我很憤怒!
我很無語。
我更無奈……
我還得老老實實的陪兒子複習:
少年夢想有什麼特點?
什麼是努力?
為什麼要接受不同風格的老師?
如何敬畏生命?
友誼的力量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