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有米熙子~
哎呀今天一大早就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蛋卷加烤腸的食譜,結果一忙活,忘記排版了,就這樣到了中午~那隻好當下午茶啦哈哈~
咖啡是個很神奇的飲品,能喝的人,覺得它的苦回味無窮,不能喝的人,一點點苦味都難以接受。我記得之前去7仔便利店買咖啡的時候,認識的店員總會問我,你不覺得苦嗎?還不放糖。我說不覺得啊,有點苦味才好,上次去杭州,老公不知道我喝咖啡不放糖,於是幫我拿咖啡時還特地給我放了兩顆方糖,糖的味道完全蓋住了咖啡的味道嘞~而店員則說,這樣的咖啡量,放三顆方糖她都喝不了,太苦了
哈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喝意式咖啡最容易喝到酸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咖啡豆的烘焙深淺影響了口感!而苦味和酸味的平衡隨著烘焙的深淺度變化!那麼,今天我們就通過了解烘焙的特色來找到合適自己的咖啡咖啡吧!
在咖啡行業裡,一般會認為生豆決定咖啡八成的味道,而剩下的兩成由烘焙決定。而烘焙的關鍵則是烘到哪種程度。豆子過度烘焙咖啡只會突顯苦味;而烘焙不足,又會變得太酸。根據豆子的特性,掌握合適時間點是很重要。咱看看外面賣的咖啡,出來會標出是來自哪兒的咖啡,同時也會標明是哪個烘焙度的。而每種豆子,又有自己的特性,適合哪種類型的烘焙,則非常考究了。在了解每種豆子理想的烘焙度後,選購烘好的豆子時也有幫助。通過這篇文章,也能幫助你以後買咖啡豆甚至是咖啡粉的時候,不會再迷迷糊糊不知道買什麼啦~
還沒喝習慣咖啡的朋友們,傾向於覺得淺焙豆較美味。建議可以先從適合入門的淺焙豆開始,再慢慢嘗試烘焙度較深的豆子。
淺烘焙
具有酸味,散發豆子原有的濃鬱香味
淺焙豆的咖啡苦味少、酸味重,與紅茶的味道比較相像。想衝煮出風味清爽的咖啡,或想品嘗散發柔和香味的咖啡時,適合採取淺焙。
中烘焙
適合較少苦味和酸味,味道溫和的豆子
中烘焙是能表現咖啡苦味與味道的階段,適合香味濃、味道溫和的豆子。進行杯測評鑑咖啡味道時,是以中烘焙作為基準。
中深烘焙
能充分感受到苦味和酸味,中深烘焙的咖啡味道最豐盈,不偏苦、也不偏酸。
這種烘培是世界各地人們都喜好的烘焙度。適合肉略厚的豆子。
深烘焙
苦味重,散發巧克力、焦糖般的香味
深烘焙是豆子烘焙成濃褐色或變黑。咖啡的苦味變得最明顯,風味略顯單調。要烘焙肉厚、酸味重的豆子時,或衝煮意式咖啡時適用。我平時基本就是直接買illy得了,咖啡做出來很香
當然啦,除了豆子的烘焙度以外,你用的熱水溫度、粉的粗細度都會影響苦味和酸味
咖啡的苦味與酸味的微妙平衡,並不是只靠烘焙來控制。磨豆時的粗細度、萃取時的熱水溫度、萃取速度等的差異,都會改變平衡。每個階段都要花工夫,才能衝煮出好喝的味道。
熱水溫度
如果熱水的溫度太低,無法充分萃取出咖啡成分,只會衝煮出偏酸的咖啡;反之若熱水溫度太高,咖啡的苦味、雜味又會變重。
粉的粗細度
咖啡豆若研磨成較粗的粉粒,衝煮出的咖啡濃度較淡,酸味勝過苦味。若粉粒磨得較細,衝煮出的咖啡濃度比較濃,苦味較突顯。
萃取速度
萃取的速度快,咖啡的酸味較重、味道較清淡。相反地,慢慢注入熱水,拉長咖啡粉悶蒸的時間,衝煮出的咖啡苦味較重。
萃取量
使用大量熱水衝煮多人份的咖啡,較易衝煮出溫和的味道;以少量熱水衝煮少人份的咖啡時,容易突顯咖啡的苦味。
怎麼樣?學會了嗎?~